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链渗透路径研究

2022-12-08 09:21
现代英语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外语思政

庄 静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应该和思政课程协同进行。其中,高校外语课程涉及大量跨文化交际内容,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意识形态思政阵地,而综合英语又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学时长,持续时间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综合英语教材进行思政元素挖掘。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语言课程暗含价值引领和价值取向

语言都暗含一种价值取向。教学是为了培养人、培育接班人,因而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含有价值导向。在通识教育中,大学外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在尊重弘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外来文化。“外语教学的文化倾向和教师的语言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的文化取向”,这对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语言暗含价值取向,分为破坏性话语、有益性话语和中性话语,教师使用的语言无意识就会暗含价值取向。因此,思政元素必须贯穿语言教学课程的始终。

(二)英语课程思政是守好意识形态的阵地,增强“文化自信”必由之路

外语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尊重其他文明,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更鲜活、更深入的理解[9]。在我国,英语课程学习人数众多,涉及面广,个人、家庭以及政府投入的资源较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中西方文化会碰撞、冲突。一方面,中国的外语教学中都在大力传播目标国文化,引进的原版教材中,西方大国会极力维护宣传本国文化的积极面。另一方面,外语教材中的中国内容“量少质轻”,中国学生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欠缺。为了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课程思政必须守好这段渠。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手段,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德育、智育和劳育,培养“全人”。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批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是教师的后备队。人培改革后,综合英语课程课时量现为96学时/学期,课程受众广、课时量大、开设时间长,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沃土。做好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正是守好了一片责任田[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研究,对“外语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和“外语课程思政怎么实现”进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其中,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界定现在普遍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思政教育一定来源于教学内容[9],“怎样做”是未来外语教师的工作重点[3],真正让每一门课守好“责任田”。

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主要依靠两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

肖琼和黄国文创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元素作为教材的元素大纲,指引任务、技能和以学生为中心大纲,从实际出发,挖掘外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王雪梅和霍炜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材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来源[8]。除了显性思政元素外,教材中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篇中的隐性思政元素也值得外语教师的注意。课程思政的当务之急是将思政教育隶属的政治话语转换为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学术话语,将学术话语转变为日常话语,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所采取的话语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综合英语教材围绕人文学科多个主题,思政元素需要融入这些主题来传达。同时,由于综合英语的主题大多是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可以围绕主题补充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材料[4]。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总体需求高于西方文明,因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系统要加强中国文明元素的融入[5]。

(二)探索课程思政的渗透路径

文秋芳设计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思政实施框架,横向分为内容、管理、评价和教师言行四条思政链,每条链又有纵向维度,即“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关键策略”,强调思政教育一定来源于教学内容,给一线外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实施蓝图[9]。蒙岚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STPS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通过故事、合作学习和评价促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6]。孙曙光进一步要求学生从故事文本所体现的价值观、国外受众接受度和情感共鸣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需要以创造共同价值的方式向世界表达中国,故事讲述符合受众的话语习惯,对中国特色做额外批注[7]。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建设资源库、示范课、教学指南和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1]。

四、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渗透路径

(一)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内容链

综合英语主要通过语言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文章的讲解分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围绕不同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外语教学思政的特别在于,在与其他国际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外语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对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更深入的理解[9]。

思政链的第一条即对教材内容的挖掘,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教程3》为例,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

文章标题 主题 思政元素切入点 培养目标Unit 1 My first job 职业与理想李子柒身体力行,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横渠四句”,思辨古代士大夫的择业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探讨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侧重因素Unit 2 The wedding letter 情感与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思辨当代社会年轻人晚婚、不婚的社会现象,以及课文中出现的经济状况对婚姻的负面影响;鉴赏《孔雀东南飞》,讨论当代的婚姻观、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增强家庭观念,了解各国政府鼓励生育的各项政策,了解我国的各项生育政策Unit 3 A man from Strat-ford-William Shakespeare 名人轶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选段鉴赏,汤显祖“临川四梦”选段鉴赏、东西方戏剧对比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戏剧,培养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Unit 4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Confucius,the Philosopher跨文化意识介绍粤港澳大桥的建立,“中国基建速度”;引入论语,中西方学者对《论语》的解读和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Unit 5 On not answering the Telephone 科技与生活 引入华为等我国优秀企业案例;讨论智能手机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Unit 6 On buying books 开卷有益 梳理读书的名言警句,浮躁年代,人们更需要阅读;思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Unit 7 Who killed Benny Paret 武术与拳击 引导学生观看《叶问》,思辨武术与拳击的异同感知中华武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Unit 8“Keep Class2 under your thumb” 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事迹,思考未来“你会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思辨考试选拔体系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学习古往今来的伟大教师,树立奉献精神,自强精神Unit 9 A winter to remember 自然与人类 多难兴邦,我国抗击直面汶川地震、应对河南暴雨的众志成城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的威力,顺应自然规律;面对灾难时,要有责任和担当Unit 10 A fable for tomorrow 环境保护带领学生观看自然纪录片,全球气候变暖让帝企鹅和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树立环保意识顺应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以上可以看出,综合英语各个单元主题多样,可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同时,教师在思政内容链上的挖掘不仅局限于课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中国文化材料。比如,Unit 3主题是有关莎士比亚的一章,教师可以补充中国的戏剧之父汤显祖的介绍,节选其优秀作品选段,带领学生鉴赏,并与莎剧思辨比较。在文化互鉴中,带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然而,除了对教材课文的思政元素挖掘,在口语语音方面教师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引导。

“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人将英语推广到世界,英式英语也随之传播。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式英语风靡。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不少人尊崇标准的英式和美式发音,这种语音的选择实际上也体现了价值观的博弈,从内心将语音区分为高等和低等。笔者认为,可以在正确使用英语的基础上,树立“中式英语”发音的风向标,没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求全责备语音语调的发音,而是基于内容去学习语音。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更益于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语音语调。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管理链

综合英语的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本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英语基础,通常是小班授课,便于教师建立良好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规章制度,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9]。开学前,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本学期教学大纲,让学生了解课程进度和要求。每个教学周,教师提前在学习通上发布本周学习任务,如需要掌握的单词、句型和作文,并且需要对各个环节赋予合理的分值比例,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内容链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思辨。课后,教师需要明确课后作业任务的要求和提交时间节点,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带头作用,通过班长、学习委员和小组长,分级管理,落实每一节课的任务。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将学生分为2到3人一组,进行积分制小组学习。课后,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单元主题和课文,思辨课上教师引入的思政元素。同时,结对互相检查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考试、演讲和小组报告等形式对每个小组进行积分,以此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思政管理链,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评价链

综合英语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学生显性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需要通过混合式评价手段来检验隐性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其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PPT报告,根据每个单元思政元素布置任务,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以Unit 1为例,教师可以发布“‘横渠四句’是什么?”以中国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理想为主题,让学生竞标,中标的小组以此为题,制作PPT,讲解中国故事。

第二,视频考核,教师可以发布一个短视频考核任务,让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制作短视频。比如,Unit 5科技与生活为主题,让学生在做视频的过程中思辨智能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学习通线上提交反思周志和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反思周志,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情况,同时可以分组领取单元任务,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消化掌握知识要点,在智育的同时紧抓德育。

传统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显性知识点掌握情况,以上三种线上线下混合评价手段,可让学生向教师展示他们最自信、最擅长的领域。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心理情况的了解,弥补传统考试评价方式的不足。

(四)外语教师思政言行链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外语思政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在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外语课程能够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宏观上,外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应具有政治性、生成性、情景性和互融性的特点[2]。育人先育己,外语教师除了精进专业实力之外,应该主动阅读、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古典文化修养。微观上,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句话,外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一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真正影响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五、结语

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除了挖掘课本的思政元素外,更应该做到从内容、管理、评价和教师言行等四条思政链并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的软性目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英语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外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