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茂丽 王孟琦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英语短语动词(phrasal verb)是由动词加上小品词构成的,是日耳曼语系的独特语言现象[1]。其结构灵活、语义丰富的特点常常给中国英语学习者造成困扰,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四、专八考试的作文语料与英语本族语学生的写作语料进行对比,从短语动词的总体使用特征、不同种类短语动词的使用情况两个角度全面考查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短语动词用法上的差异,并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介词或副词构成。这类动词曾被称为“verb phrase”“compound verb”“twopart(and sometimes three part verb)”,20世纪80年代Mcarthur提出的“phrasal verb”为大多数学者采用[2]。对短语动词的分类,学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早期学者将其分为语义透明、比喻性、完成性三种;部分学者将其分为语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多数学者将其分为语义透明(transparent)和比喻性(figurative)两种。本研究将采用最后一种分类方法。语义透明类的语义可由其组成成分推断出来,而比喻性短语动词的语义无法通过字面意义判断。如“He turns down the video.”和“He turns down the proposal.”两句中的“turn down”意义不同,分别属于以上两类。
对英语短语动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对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国外学者最早对母语为希伯来语和荷兰语的学习者对英语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学习者回避英语短语动词的主要原因是希伯来语中不存在小品词,因此学习者难以理解短语动词的结构,而使用具有相同意思的单个动词[1]。此外,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测试和访谈的方法调查其对短语动词的习得情况,结果表明回避现象由短语动词的语义、学习者水平和学习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决定[3,4]。
上述研究均以多项选择、翻译测试和词汇记忆测试为研究工具,无法测试出学习者对英语短语动词使用的真实水平。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更多学者选择语料库的方法展开对短语动词的研究[5,6]。通过对比本族语者与中国学习者的语料发现,学习者对短语动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超用和少用,主要原因是中国学习者从小缺乏语块意识和英语学习环境。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使用英语短语动词的阶段特征,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甚少。为此,文章对比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和本族语者语料,主要探究以下问题:(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短语动词的总体特征有何特点?(2)相较于本族语者,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短语动词的使用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选取的两个语料库分别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作文库(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LOCNESS)。CLEC是由桂诗春教授和杨慧中教授于2003年主持完成的[7],库容量为1,070,602词,包含各个学习阶段的五个子语料库。为了方便检索,笔者将CLEC中的ST5和ST6两个子语料库合并为一个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文中简称EM),合并后的库容量为440,616词。LOCNESS语料库包括A-level作文和英美大学生作文,库容量为324,304词。研究用到的检索工具为AntConc 3.5.8,主要使用的功能是“Advance”高级检索功能。
本研究考查的短语动词范围是Waibel[8]提出的72个常用短语动词,并按照前面提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短语动词的提取主要分三步进行。首先,选择“advance”高级检索,在检索框中输入动词的所有形式,如“turn,turns,turned,turning”;接着,勾选语境词,在检索框中添加小品词,并设置间隔为右侧1~5词,点击“apply”开始检索;最后,得到检索结果后进行人工检索,排除非短语动词的组合,如“the point is out...”。记录下72个短语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并转化为标准频率(standard frequency)(每百万词中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英语短语动词存在多义,文章规定以其出现频率最高的释义进行分类。
为了考查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的短语动词使用情况,笔者从短语动词总体使用情况和各类别短语动词使用情况两方面展开讨论。
由表1可知,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短语动词的标准频率为1329,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标准频率为2634.95,明显高于本族语者;在研究的72个短语动词中,本族语者使用了65个,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了59个。整体来看,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并不回避使用英语短语动词,使用频率甚至高于本族语者,但这无法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短语动词的使用方法。从类符数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短语动词的多样性上,英语专业学生低于本族语者。因此,对短语动词的具体使用情况值得探讨。
表1 短语动词总体使用频率
为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对72个短语动词的具体使用情况,笔者分别统计了37个语义透明短语动词和35个比喻性短语动词中超用和少用的比例。计算方法为以短语动词在EM语料库中的标准频率减去在LOCNESS中的标准频率,将结果大于0的情况定义为超用;反之,定义为少用。据此统计两个类别中超用与少用的短语动词个数及比例。英语专业学生对各类别短语动词超用、少用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种类短语动词超用、少用的比例
由图1可知,37个语义透明短语动词中,超用的个数为28个,占比80%,少用的个数为7,占比20%;35个比喻性短语动词中,超用的个数为16个,占比45.06%,少用的个数为18个,占比52.94%。(注:语义透明短语动词中“put away”和“take apart”和比喻性短语动词“turn down”在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均为0,不计入统计)。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明显倾向于使用语义透明类短语动词,对比喻性短语动词存在回避现象。
为进一步探析英语专业学生语义透明短语动词超用的原因,笔者将标准化的频率做差后进行降序排列得到中国学习者前十个超用的短语动词,分别为go out,come back,put on,get up,pick up,look up,find out,come out,get out,put in。由此可以看出,以上短语动词均出现在各种版本的中小学教材中,是中国学习者初学英语时涉及的短语动词。其中,小品词多为“out”“up”,对应汉语中的“外面”“上面”。这类小品词习得最早,且与汉语的结构和语义相似,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即使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英语专业学生仍倾向于使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再翻译成具体的英语表达。此外,短语动词“go out”“come back”等短语动词的严重超用体现了学习者对最初学习阶段掌握的词汇重复最多,记忆最牢固。
对语义透明类短语动词的超用折射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教材中过多的机械操练,造成学习者对这类短语动词的刻板印象。综上,对超用的语义透明短语动词的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对结构、语义与母语相似的短语动词严重超用;同时,词汇的最初使用习惯对英语写作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将比喻性短语动词标准化的频率做差后进行升序排列,得到的前10个少用的比喻性短语动词如下:bring up,take on,come about,set out,take in,go along,go about,put forward,carry out,come off。以上短语动词的意义均无法从构成成分中体现出来。此外,笔者发现前五个严重少用的短语动词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标准频率位列前十,英语专业学生却极少使用。通过分析以上短语动词的构成成分,发现少用短语动词中的小品词和超用的短语动词的小品词存在明显差异。少用短语动词的小品词多为“about”“off”“along”,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语义,中国学习者难以理解其语义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中国学习者缺乏语块意识,不理解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短语动词的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从而加强对短语动词尤其是其中小品词的理解,避免望文生义。
对学习者回避使用比喻性短语动词的原因,Ellis(1994)认为学习者采取回避策略有3大原因:(1)学习者对回避的语言形式有粗略了解,对正确使用存在较大的困难;(2)学习者虽然具备回避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但使用起来仍然困难;(3)学习者虽然具有回避使用的语言形式的用法与知识,但与母语的表达习惯相差较大而回避使用。由于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无法判断学习者采取回避策略的具体原因。由于选用的语料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四、专八考试作文,笔者认为学习者回避使用比喻义短语动词的原因是对这类短语动词的意义掌握不好,故在考试中采取保险策略。
文章运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对短语动词的使用特点,通过对比CLEC中的英语专业两个子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探究72个英语中常用的短语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专业学生不回避使用短语动词,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特定语境下会有意识地选择使用短语动词;但对语义透明和比喻性两种短语动词的使用情况,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使用习惯差异较大。对语义透明的短语动词,存在明显的超用,这是因为语义透明类短语动词的语义清晰明了,且结构、语义与汉语相似;对比喻性的短语动词存在回避现象,这是因为学习者使用其中的小品词存在困难,因此在无法确定意义和用法的情况下选择了保险策略,回避使用意义不确定的比喻性短语动词。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短语动词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对回避比喻性短语动词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今后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增加课堂用语中短语动词的使用频率,特别是要提高学生比喻性短语动词的输入,在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应使用英语对短语动词进行解释,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短语动词的意义和正确用法,避免使用汉语的结构对英语短语动词套用。此外,在词汇练习和考试中避免机械操练,应该对短语动词设置主观题型,从而强化输出,增加学习者自主使用短语动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