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在“中国最美的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8 07:11章文瑾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纸张感官书籍

章文瑾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中国最美的书”是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所举办的活动,截至2022年1月,“中国最美的书”参评总数为8994本,共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421本,获奖设计师及机构251所,共22本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奖项。

在体验经济时代,读者对于书籍的要求更多的是关注于体验的感受。读者希望能与书籍产生情感交流。以此来获得情感的满足。随着读者对阅读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阅读体验的追求,使得当代书籍设计师的责任变得越来越重大。近年来,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曾经辉煌的书籍出版行业受到了重创。书籍设计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和变化。本文从体验设计的角度为出发点,对“中国最美的书”中的获奖作品案例进行了研究。从体验设计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从“中国最美的书”的形态切入,探究体验设计融入书籍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从体验设计中的情感体验、感官体验和文化体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研究。

一、体验设计的解读

1.1 体验设计的概念

“体验设计”是在体验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验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设计方法论和设计思维。体验设计以情感体验、感官体验和文化体验运用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其中体验设计中的情感体验是指人对自我情感状态的认识。沙克特的理论认为人有意识的情感体验是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等三个来源的信息的总和。体验设计中的感官体验是指触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视觉的体验。体验设计中的文化体验是指书籍设计师在设计一本书籍时,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让读者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书籍背后的文化意义,使读者能够从阅读体验上升到精神体验。

二、情感体验在“中国最美的书”中的应用

2.1 第一阶段—一关注书籍的外部形态

人们对情感的体验从本能层次出发,通过“刺激”而产生情感,注重外部形态的设计,这是情感体验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处在意识和思想之前。书籍设计形态在这一步注重对书籍外观和造型的设计,这是读者对一本书籍的初步印象。书籍的造型设计在这一步起到关键作用。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书籍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书籍的造型主要从书的函套、开本、装订形式等方面来体现。

《桃花坞新年画60年》是知名书籍设计师潘焰荣所设计的,荣获2016年“最美的书”的称号。封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年画本身刻印的工序,选用双层月影纸烫透出繁密的、朦胧的刻印痕迹。中间叠夹老旧的玫红色招贴纸作为底色,传统不显落伍,精致兼有文雅,应用了十五孔的古线装订形式,选用纯绿色麻线串连,与小块的绿色绪头相映成趣,又和玫红色插边形成视觉冲突,突出了木刻画“红配绿”的艺术特点。

2.2 第二阶段—一注重书籍的可读性

生理因素是指人们生理方面的因素,在这一阶段,人们考虑更多的是书籍所带来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而书籍的“可读性”是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书籍可读性是书作为阅读工具的基本功能,对于满足读者的体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舒适且易读的图文排版和合理的版式设计是提高书籍可读性的基础。增强对图文排版的设计能满足读者对书籍的审美体验,同时在舒适的版式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赵清所设计的《翻阅莱比锡1991-2003》从两德合并后的1991年初始,用1300面的红黑双色中英双语的篇幅收录了从1991年至2003年的近代部分“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获奖书籍。“L”是“莱比锡”之意,整本书的内页也都以“L”的形状进行排版。在版式设计中,每一本“最美的书”都有内页平摊俯拍图,帮助读者快速建立对其版式设计的第一印象,不仅如此,赵清将每本书在字体选择、网格线框、图表设计等方面的细节一一放大给读者看。由此带来的节奏感和信息密度的松弛变化会让读者在翻阅这1300页时丝毫不觉疲惫厌倦,反而如跟随一流导游逛展一般停不下来。

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会发现文字与排版对书籍可读性的重要性,如板式过于复杂或文字与图片排版方式不当,会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感,从而对整本书失去阅读兴趣。书籍设计师在进行板式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图文排版的合理性,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人的生理层面出发,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悦。

2.3 第三阶段—一体验无形的情感

第三阶段是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是最高级别的情感体验,这一阶段的书籍设计与读者的背景、经历、感受息息相关。书籍不再只停留在造型和版式设计层面,而是通过对书籍设计意义的理解去体验无形的情感。读者可以自行通过体验和感受去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满足读者的多元情感需求。

三、感官体验在“中国最美的书”中的应用

书籍设计中的感官体验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体验,其中视觉体验是读者与书籍中的“设计形式”进行交流的方式。视觉感官是最直接且迅速的感官系统,通过对书籍的环衬、内页、文字、色彩等元素的组合,增强书籍的视觉效果。书籍设计师赵清设计的《遗忘海》这本书,书中的文字被设计成被钢笔墨水晕染过后的状态,留下淡淡的墨痕,让人觉得像是被海水浸泡过,读者可能还会联想到是作者的泪水打湿了纸张,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仿佛看到了作者在写文章时的情境,这样的设计也呼应了书的主题一一“自己慢慢地淡去的样子,就像是人们逐步遗忘的过程”。通过对文字效果的体验设计增强了人们的视觉体验感受,使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更加紧密。

触觉是人除视觉以外的第二敏感的感觉系统,书籍设计中材质的不同能带来不同的触感,人们在翻阅图书时,纸张材质的变化能带来触感的变化,触觉体验可以通过触摸纸张的肌理、感受纸张的纹理而获得。例如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所设计的《不裁》这本书,设计师将书设计成了一边裁剪一边读书的形式,整本书感觉很自然,纸张边缘痕迹加上封面的两条红线,形成了别样的感官记忆。翻开第一页便有一把纸做的裁剪刀,当手触碰到裁掉的纸的毛边的时候,能感受到纸张的肌理,获得舒适的触感体验。

听觉体验的作用是在书籍设计中能辅助视觉和触觉体验,当人们在翻阅一本书时,纸张所发出的声音能引起读者的情感体验,纸张材质的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声音。阅读时对象不同,或者翻阅书籍时的速度不同,都能引起不同的听觉体验感受。嗅觉体验和味觉体验也体现在书籍的纸张材质上,普通纸一般是用植物所制作而成,纸张所产生的清香能让读者感到舒适和放松,同时印刷油墨所产生的特殊气味,也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嗅觉体验。嗅觉所带给人们的不止是生理上的感受,还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当人们品读一本书时仿佛是在品尝一份美味的佳肴,一本好的书也能引起人们的味觉感受,品味书中的内容与情感,通过抽象的情感表达来传达书中的内涵。

四、文化体验在“中国最美的书”中的应用

艺术类书籍的主题多样,包括绘画、电影、音乐等门类。艺术类书籍设计的形式更多元。艺术类书籍作为承载文化知识和艺术作品的载体,是艺术家彰显个人风格的传播媒介,因此在设计时应注重对艺术家个人思想的表达。设计师在设计艺术类书籍时,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把艺术家的个人思想传达给读者,还需要考虑读者对书籍中的文化体验需求。《书之极》是潘焰荣为艺术书籍收藏家王骥所作的书,书中展示了24本知名艺术家的手作书,其中包括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和常玉等著名艺术家。书中对这二十四本手作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让热爱艺术的读者感受到了手作书的魅力。在这二十四本书里,十二本放到黑背景中展现,十二本放在白背景中展现,书口处黑白交替的布置给阅读带来一种节奏感。整本书的装订使用的是线装的骑订套贴形式,让书口呈现出自然爬坡的形态,黑白背景下拍摄的书籍就这样交替呈现,产生了独特美感。书中图像的构成配置也形成了一套章法,比如文本的编排,多处留有黑白全空页,让读者在阅读期间得到停顿、回想的机会。这本书对艺术类书籍的发展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最美的书”中获奖作品案例的研究,以体验设计为出发点,从“中国最美的书”的形态切入,探究体验设计融入书籍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从体验设计中的情感体验、感官体验和文化体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研究,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向。随着读者对阅读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阅读体验的追求,使得当代书籍设计师的责任变得越来越重大。近年来,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曾经辉煌的书籍出版行业受到了重创。书籍设计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和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并且了解读者群体各方面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读者阅读体验的书籍。

猜你喜欢
纸张感官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纸张黑白变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感官训练纸模
撕纸张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