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勤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艺术家的工作室承载了艺术家的思想与灵魂,艺术家的工作室应该是最能体现艺术家个人气质的地方,也是艺术家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集中表现的一个极佳场地。事实上工作室本身就是艺术家创造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充满了灵动之力,它的形成与艺术家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品德修养、审美取向等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至今,中外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家,他们为人类创造出了很多伟大的艺术杰作,而在诞生这些艺术品背后的空间场域同样也是充满着无限魅力。
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空间,张晓刚在为《大画家的隐秘生活》的荐语中写道:“工作室是艺术家逃避社会忘却死亡的避难所,又是筑梦发呆与上天通话的私人教堂,是心灵自白的反省室。”艺术家工作室是艺术家创作艺术的精神圣地。艺术家在这个私人空间冥想思考,并在这个独立的空间与精神意识博弈。艺术家工作室记录了当代艺术家们整个的生活和艺术创造过程。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上的艺术想法到实践中物质材料的实验,艺术家工作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实验艺术和材料实践的艺术创作中,艺术概念和艺术实践在此进行,艺术家沉浸于此,艺术品生发于此。
艺术家工作室的个体场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同时,工作室生动直观地反映着艺术家的思想、个性与兴趣。在这里所形成的“场域”,不再是指相对独立的环境空间,而是包含了艺术家创作所需的精神氛围。艺术家在工作室的创作就是他们对自我的自省,工作室场域不再是单单对客观环境的感受,而是自主性创作艺术的情感归宿。艺术家的“自我”在工作室场域获得了积极的主观性,在工作室场域中产生了敏感的创造性冲动。
清代诗人张宜泉在他的诗作《题芹溪居士》中就写道:“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这诗句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人艺术家们生活创作的环境对他们艺术的巨大影响。传统文人们在居室周边布置山石林木,努力营造一种清虚淡薄的场域。当代著名陶艺家黄胜先生的工作室就是典型范例。工作室门外望去山林郁郁,窗边则种下一小片竹林,微风过后竹影婆娑。书房则陈设得古典优雅,一方大书案居中,周围是他的日常书法绘画习作。这种环境上的选择和营造与他在艺术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情趣是极为贴合的,他的《文人山水》系列作品就体现出来了一种浓厚的文人气息。如他的作品《逍遥游》整体观之形体大气磅礴,质朴而混沌的山石与高逸清润的釉色结合,一老者静立于天地之间我自逍遥,一派悠远深邃之景象。在西方,油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画室整体看来凝重古朴,在画室一角堆满了颜料和他绘画时用来擦笔的白色毛巾,他作品表现的效果就如同堆积如山的毛巾一样,通过颜料的反复堆积产生出强烈而凝重的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面貌。如他的代表作品《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初看一种“浑厚”的感觉就扑面而来,凝重的黄棕色调与他的工作室的环境是如此统一,近看人物的塑造,厚重的笔触之下表现的人物结构扎实而不失灵动,就如同他堆积的擦笔布一般有着一种特殊的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力。晚年弗洛伊德的绘画几乎都是写生于自己的工作室之中,就连伊丽莎白女王都只能亲自登门在弗洛伊德的工作室中请他为自己绘制肖像。佛洛依德的这种坚持也反映了工作室对一个艺术家的重要程度,也许就是要在他画室这种环境之下他才能绘画出如此深沉、凝练的绘画作品。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艺术家工作室的面积问题绝不影响其艺术作品水准的高低,不过不同的艺术家就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艺术家们为探索艺术实践场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实践经验。达芬奇就曾说过:“艺术家的工作室应该是一个小空间,因为小空间能够约束思维,大空间则会分散。”现代雕塑史上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贾科梅蒂的工作室就仅仅只有二十余平方米。他的作品大多细长如火柴棍一般,充斥着忧郁悲伤的情感。以他的代表作《行走的人》为例,以一种“表现化”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瘦削形变的人体。在如此狭小拥挤甚至可以说破败的工作室中创造出了可以代表时代的伟大作品。虽然贾科梅蒂对工作室的选择的确受制于他的经济状况,但正是在这样充满个性的“场域”空间中诞生了贾科梅蒂独具个性的作品。同样处于斗室之间却仍然创作不止的还有年逾九旬的雕塑家刘焕章先生,每天仍然在他的小工作室中敲敲打打,这种精神真是令人极为感动。与前两者恰恰相反的是作为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的基弗,他的巨形工作室大到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开车穿行,基弗常常一个人置身于他的巨形工作室中。美国导演丹尼尔•科恩认为:基弗的工作室反映了他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它们是永恒、统一的整体。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贯穿全文分析的一条主线。不过我想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真正重要的不一定是工作室的大小,古人说过胸臆广博天所开,艺术家内心的深度、观念的广度、思维的维度才是决定他创作的根本内核。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创作于庙堂之上,同样可以诞生于斗室之间,唯有自我心意才是最为关键的创作要素。
首先这里所说的区域划分主要是指工作室使用功能性的布置与分割,上文工作室的陈设环境问题更多探讨的是精神上的功能影响。艺术家的工作室需要满足艺术家工作与部分的生活需求,不仅仅只是创作场地,可能还要有休息、会客、储藏、展示等等功能的区域规划。就这一点我不想结合其他艺术家的例子,因为我认为每一个艺术家对功能性的区域划分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到房间结构的建造,小到一枚用来挂工具的钉子钉入木板的位置。工作室的功能设计需要从点到面整体地把控,由内到外的设计既满足个人的生活习惯又便利自我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艺术家与工作室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和谐。当艺术家将自我的生活融入到工作室中就是将艺术也融入到了生命之中了!
通过对以上工作室环境三个要素的分析,作为一个优秀的工作室它的陈设必然是要符合艺术家个人精神意趣追求与审美喜好的,只有如此他才能更好地置身于此放松而投入到创作中。而工作室的面积大小与功能的划分更多的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习惯与创作方法。
艺术家工作室所形成的场域空间,让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产生心理知觉。这是因为艺术家在与场域环境的交流中,通过艺术创作的精神需求,感知场域空间的客观体验和主观印象,在满足了艺术家创作的心理需求之后,“情感符号”便从中提炼出来,并运用于其中。在艺术创作中,工作室场域是艺术家情感的引导者,启发艺术家的创作情感,从而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就如同中国艺术家黄胜先生的作品就充满人文气息,与他本人和其工作室书房的营造可谓相辅相成。又如同国外艺术家弗洛伊德的艺术特点,厚重的笔触与强烈个性与他工作室整体的氛围同样是如此一致,包括贾科梅蒂先生的工作室同样和他的作品一样给人以一种悲凉忧愁的感受。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艺术家对工作室场域的情感理解,艺术作品在精神上反映出了艺术家对工作室场域的理解与认知,艺术家在工作室个体场域中,通过艺术作品宣泄情感,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来考虑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感受,传递出艺术家的人生思想与社会情感。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中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不只是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它还生动反映了艺术家的各种特质与个性,与此同时,作品与工作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如绕口令一般的语言其实体现了他们三者的紧密关系。
艺术家在工作室的场域中会孕育充满个性的创作思想,实现自我的超越。也会帮助艺术家突破材料与技法的限制,构建出个人作品的独特意蕴。也会营造沉浸式的创作环境,突破环境结构的束缚。总体而言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三者可谓是相生相长,共同连结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品与工作室相互影响着,同样艺术家们也努力营造着适合自己创作的空间,以满足创作需要、审美意趣、艺术追求。同时工作室的场域环境也在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素材与精神滋养,他们之间相互扶持共生共长。
贡布里希曾说过:“沒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是相互影响,它既是生产艺术的空间,也是艺术家生产出来的空间。伟大的艺术创作大多诞生于一个不俗的空间场域中,但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仍然是艺术家的内心。我们应当在不断丰富自我内在精神的同时努力营造自己的艺术创作场域。既要努力营造一方可以让自己自在创作、慰藉心灵的空间,也要在心灵上不断建设,让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加深入、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