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璧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1)
1960年,湖北荆门车桥战国楚墓中出土一件戚形铜戈,器上铸有神人图象及铭文四字[1],材料发表后引起学术界关注,几位著名学者就铭文的释读及其涵义,该兵器的形制特征与用途、族属与年代等展开了学术争鸣,最终形成基本共识,称其为“太岁避兵”戈。显然“太岁”与星象有关,本文就这件铜戈上的太岁和岁星神像及其天文学意义略作阐释,以资学术讨论。
“太岁避兵”戈的形制特征是宽援直内,两穿无胡,有学者称为“戚”,是典型的“巴式”兵器。战国时期楚郢都城中居住着大量的“下里巴人”,在普通楚墓中发现“巴式”戈是很正常的。但这件戈的纹饰很特别,似乎并非是战场上使用的兵器,而有可能是用来护身辟邪的法器。这件戈有很宽的援部,援的正反两面铸有相同的图像:一神人遍体鳞甲,头戴羽冠,臀有短尾,脚踏日月,手执蛇蜥,双耳珥蛇,腰系两蛇,胯下一龙等。戈的直内上部也有正反两面相同的图像:两面的圆角方形框内铸刻一个长冠、勾喙、延颈、巨嗉的神鸟纹,大鸟两侧装饰蓬草;直内中部有一丁字形穿,穿的两边各铸一字,正反两面共四字铭文。明显可以看出神人像是凸雕的阳纹,而神鸟纹则是线刻的阴纹,显然是一对相互关联的阴阳神,见图1。
神像的识别,有赖于铭文的释读,经过俞伟超[2~4]、马承源[5,6]、黄锡全[7]、李家浩等先生的努力,终于将戈铭“兵避太岁”四字完整正确地释出,并指出戈援上的神人就是“太岁神”[8],这一说法得到学术界的认同[9~11]。我们认为戈铭应读作“太岁避兵”,此戈上有神人和神鸟两个神像,“太岁”二字写在神鸟之下,因此戈援上的神人像并非太岁,戈内上的鸟纹才是太岁神像,而戈援上的神人必是岁星神像。
太岁是按照阴阳相配的思想,给岁星(木星)配上一个反向运行的“岁阴”,称为“太岁”。帛书《五星占》:“岁星与太阴相应也……皆十二岁而周于天地。”[12]《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洪范·五行传》曰:“岁星……顺二十八宿右行,十二岁而一周天。”[13](P242)《周礼·保章氏》“十有二岁之相”郑玄注:“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小周。”贾公彦疏:“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右行于天,一岁移一辰,十二岁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岁左行于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14](P706)事实上并不存在“太岁”这一实际星体,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存在,借用其稳定周期和固定方位来辨方纪时,在星占和纪年上有实际应用。习惯上把岁星所行称为“十二次”,太岁所行称为“十二辰”,后者对应于地平方位。两者都可用于星占和纪年,但岁星纪年在西汉以后基本消失,太岁纪年自东周以后非常流行,至东汉初则简化为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
《史记·天官书》明确记载了全部岁星所居的十二辰,从而可知太岁与岁星反向运行的规律,如表1所示。
表1 太岁——岁星十二辰次
《周礼·春官》记载“保章氏”是周朝专门掌管星占的官员,在其三大职司中特别有“十有二岁”相术,可见“岁星占”在整个星占术中的重要性。岁星占必须把岁星所在的星次与地上的州国固定地对应起来,才能进行星占,这就是“分野”。中国古代的“分野”理论非常庞杂,包括十二次分野和二十八宿分野等不同分法和派别。[15]《开元占经·分野略例》载有各家分野之说,州国郡县非常具体;而《开元占经·五星占》所载行星守犯各宿星官的占辞,则更加驳杂繁琐,若非星占家,一般人很难掌握。
太岁占不存在上述问题,首先太岁年名是基本常识,就像后世的干支纪年一样妇孺皆知;其次根据年名可知太岁所在的方位,如摄提格之岁、太岁在寅等等;再次依据不可“犯太岁”的原则,就可以判断祸福与决定行止,这是一般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基于方位的“避太岁”之术起源很早,相传在商周之际已有流传,《荀子·儒效篇》载:“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16](P134)《论衡·难岁篇》有长篇大论专门对当时流行的“避太岁”之术进行责难,如其云:
《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17](P1012)
这表明东汉盛行的“避太岁”之术,已经完全脱离了岁星,而成为独立的方位占了,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而岁星占则只能在星占家中传承。“太岁避兵”戈出现在楚都附近一个普通的小墓中,说明它已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拥有的护身符了。
“太岁避兵”戈是护身的法器,要使它发挥作用,就必须在拥有护身符的同时,还要遵守太岁星占的法则,即“器”和“法”缺一不可。太岁星占的法则虽然简单化了,但护身符则是很讲究的,还保持着古老的样式——阴阳有体而主次分明,即岁星为阳神,太岁为阴神;岁阳为主神,岁阴为佐神。
岁星神在戈援的显著位置上,太岁神在戈内的隐秘位置处,这符合他们的阴阳属性,也暗示他们处在对冲的位置上。《周礼·保章氏》贾公彦疏:“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覩,故举岁星以表太岁。”[14](P701)故此显现的是“岁星”,表现的却是“太岁”避兵。下面具体分析铜戈上的星神像,看看岁星神舍的星象是否与太岁神舍的星象分别在对冲的位置上。
先看岁星的记载。《史记·天官书》载曰:“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18](P1317)营室不仅是岁星的正庙,而且是夏历岁首的偕日出明星。《天文训》《天官书》均载夏历正月岁星舍营室东壁而晨出东方;《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孟春纪》均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故此岁首正月是“岁星与日同次之月”。岁星为五星之首,五星从岁星聚(《天官书》),这使营室可以作为日月五星的共同起点。
《淮南子·天文训》载:“天一原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19](P203~204)刘向《洪范·五行传》“历记始于颛顼……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新唐书·律历志》)。[20](P602~603)《后汉书·律历志》“甲寅之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庙(营室)五度。”[21](P3043)僧一行《大衍历议·日度议》:“《颛顼历》上元甲寅岁正月甲寅晨初合朔立春,七曜皆直艮维之首……其后吕不韦得之,以为秦法,更考中星,断取近距,以乙卯岁正月己巳合朔立春为上元。”(《新唐书·律历志》)。[20](P602)
至此可以说明为什么岁星神像必须居于营室清庙,因为“营室五度”是人正历法的起始点,一元复始,日月五星复归原位,岁星之神回归其神舍——营室清庙。这是人正历法的上元,古人认为岁星居于此具有非凡神力,可以用于避兵压胜。
营室有两种形象,一是宫室,二是蛇蜥,蜥蜴又名守宫,故两个形象是相关的。文献中营室又称为“定”星,《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毛传:“定,营室也;方中,昏正四方。”郑玄笺云:“楚宫,谓宗庙也。定星昏中而正,於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定昏中而正,谓小雪时,其体与东壁连正四方。”孔颖达疏:“孙炎曰:‘定,正也。天下作宫室者,皆以营室中为正。’……小雪者,十月之中气。十二月皆有节气,有中气。十月立冬节,小雪中于此时,定星昏而正中也。”[22](P196)《尔雅·释天》中“营室谓之定”郭璞注:“定,正也。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23](P175)《礼记·月令》中“孟春之月,日在营室”,郑玄注:“此云孟春者,日月会于諏訾,而斗建寅之辰也。”[24](P442~443)《左传·襄公三十年》:“岁在娵訾之口。”[25](P1120)《尔雅·释天》:“娵觜之口,营室东壁也。”郭璞注:“营室、东壁,星四方似口,因名云。”邢昺疏:“由其营室与东壁相成,故得正四方。”[23](P176,178)朱熹《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26](P31)
综上,古人特别关注有关营室的两种天象,一是夏历正月、日在营室,这是岁首星象,每十二年一次与岁星晨出东方;二是夏历十月、昏正营室,这是另一种岁首星象,即古颛顼历以十月为年始,吕不韦以之为《秦历》。
营室二星西名飞马座α、β星,东壁二星西名飞马座γ、仙女座α星。这四颗亮星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夏历十月农事完毕,它象一个宫室的形象,在黄昏时方方正正地出现在南中天,十分醒目,似乎告诉人们到了应该修整宫室的时候。宫室的形象从历法与农事的角度来看,就是“楚宫”“清庙”,故《天官书》曰“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营室的另一形象是从辟邪、压胜的需要来设想的,就是虺蛇和蜥蜴。有一类文献记载说营室就是玄武,如《周礼·考工记·輈人》:“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郑玄注:“营室,玄武宿,与东璧连体而四星。”[14](P1095)《尔雅·释天》邢昺疏引李巡曰:“娵觜,玄武宿也;营室东壁,北方宿名。”[25](P1120)关于玄武的形象,《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27](P774)《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玄武,北方神名。”洪兴祖《补注》:“玄武,谓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28](P171)《周礼·司常》“龟蛇为旐”郑玄注:“龟蛇象其扞难辟害也。”贾公彦疏:“龟有甲能扞难,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14](P731)据此用龟蛇的形象来避害是很适宜的,但我们在铜戈上没有看到龟蛇合体,只有四脚蛇和两头蛇的形象。
岁星神像是不应混杂有“龟”的形象的,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龟鳖类是天生的纯阴体,没有雄性,无资格充当岁阳神或其佐使。《说文》“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鼈之类,以它为雄。”段玉裁注:“按以它为雄,则其子皆它子也。”[29](P678)《玉篇》“龟…外骨內肉,天性無雄,以虵为雄也。”[30](P471)《列子·天瑞》载:“纯雌其名大杫,纯雄其名稺蜂。”张载注:“大杫,龟鼈之类也。”[31](P16)传统的“龟蛇”形象是一种阴阳合体,如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卷下:“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紏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32](P123)
有的文献指玄武是虚危,与室壁无关,如《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盖屋与龟甲的形象是相似的。也有以虚危为玄武而代表蛇的。《左传·襄二十八年》杜预注:“蛇,玄武之宿,虛危之星。”[25](P1071)一般的蛇还不具备避除兵害的神力,必须是两头蛇和四脚蛇,这就是岁星神两手所执的动物,普通蛇作为双耳和腰带装饰,更加增强了主神的恐怖形象和威杀力量。
两头蛇和四脚蛇作为岁星神手执的法器,都是避兵的神符,同时也是星象,代表岁星神舍,即两头蛇和四脚蛇加起来构成营室清庙——岁星庙。按照一般天文横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则铜戈岁星神右侧的星象应是营室,其右侧(左手)执的四脚蛇文献称为守宫,代表室宿的形象;岁星神左侧(右手)的星象应是东壁,其右手执的两头蛇文献称为蝮虺,代表壁宿的形象,见图2。今依据宋苏颂《新仪象法要》中的《浑象东北方中外星官图》,截取其室宿-壁宿等星官及黄赤道等,见图3。
上面所截取的苏颂星图是天文横图,营室、东壁之下的横线是赤道,斜线是黄道,黄赤交角为二十四度。日月与岁星在黄道及其附近运行,实际在室、壁之下,但铜戈岁星神像头北脚南,把日月踩在脚下,室、壁执于两手,显示了“大岁”神高于日神、月神的地位。事实上,月亮以月为周期,太阳以年为周期,岁星以十二年为周期,岁星的“周岁”远大于日、月的“周岁”。
岁星神左手执的是两头蛇,文献单称为蝮或虺,合称为蝮虺。《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邢昺疏:“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六鯦毒。’”[23](P302)王利器《颜氏家训·勉学》卷三“吾初读《庄子》‘螝二首’,《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齕,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逢人辄问,了无解者。案《尔雅》诸书,蚕蛹名螝,又非二首两口贪害之物。后见《古今字诂》,此亦古之虺字,积年凝滞,豁然雾解。”[33](P226)案今本《庄子》无“螝二首”句,《韩非子》文见《说林下》。[34](P189)《颜氏家训集解》“案:《一切经音义》四六引《庄子》作‘虺二首’,螝、虺古今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六“蛇虺”条:“《山海经》‘即翼之山多蝮虺’……《尔雅赞》曰:‘蛇之殊状,其名为虺,其尾似头,其头似尾。”[33](P226)《管子·水地篇》“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鱼鳖。此涸川水之精也。”[35](P827~828)王利器《集解》载李枝青《西云札记二》引《管子》“蟡”字作“螝”,并云“此与《韩非》所云,当是一物……《楚辞·招魂》‘雄虺九首’王逸注:‘一身九头。’九头极言其多,非一头之谓而已,则虺一身而多首,先民自有此传说。”
岁星神右手执的四脚蛇文献称为守宫,顾名思义与营室有关。《尔雅·释鱼》载:“蜥蜴、蝘蜓,守宫也。”[23](P301)《说文》载:“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29](P664)又曰:“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书》(纬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29](P459)杨雄《方言》第八:“守宫,秦晋西夏谓之守宫…南楚谓之蛇医。”[36](P4)崔豹《古今注·鱼虫》“蝘蜓一名龙子,一曰守宮…一曰蛇医。”[37](P4200)楚人认为四脚蛇是“蛇医”,具有比蛇更大的毒性。岁星神手执守宫,因而具有守护宫室和辟邪的功能。
文献中有把两头蛇和四脚蛇连在一起的说法,称为“虺蜴”。《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对“虺蜴”一词有两种解释,一如郑玄笺云:“虺蜴之性,见人则走。哀哉!今之人何为如是?伤时政也。”孔颖达疏:“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22](P712)诚如《周礼》贾公彦疏:“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14](P734)另一解释如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26](P130)贾谊《新序》载孙叔敖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列女传·仁智》《太平御览》卷九三三)。[37](P4148)笔者认为太岁避兵应该取虺蜴为毒之深、人皆避之为意涵。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记载了一次“岁星超辰”事件,按照12年周期木星应在星纪(斗牛),但实际上却前进到了玄枵(虚危),鲁国天文学家梓慎说:“岁在星纪而淫於玄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蛇乘龙”杜预注:“蛇,玄武之宿,虚危之星。龙,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失次出虚危下,为蛇所乘。”[25](P1070~1071)梓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黄道在房、心、尾、箕、斗诸宿之上(北),穿过南斗的斗柄之后出现在牛、女、虚、危、室、壁诸宿之下(南),星纪(斗牛)是黄道由上转下的关键点,梓慎的意思是说,青龙木星本年应居星纪次斗牛之上,可它偏要提前跑到玄枵次屈居虚危(蛇)之下,所以是“蛇乘龙”。
《左传》及杜注表明岁星是青龙,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龙有三名”条:“‘蛇乘龙’此谓岁星木精,木为苍龙,故岁星亦以龙名,并见《左传》。……魏《文昌殿锺铭》‘岁在丙申,龙次大火’,是则以岁为太岁,龙为岁星……今按‘龙集者’岁星所集也,魏铭所指星也。”[38](P101)铜戈神像正是龙的形象——有龙冠、龙尾、龙爪,遍体生龙麟等(图3)。
然而按照铜戈神像的表现方式,似乎不存在“蛇乘龙”的解释,岁星运行于黄道附近虽在室、壁之下(南),但铜戈图像却以“龙执虺蜴”的方式破解了“蛇乘龙”的格局,这可能说明了楚国的甘氏学派与鲁国的梓慎之说存在较大的差异。
铜戈岁星神胯下的四脚蛇,按照星象来解释,应该是土公或者加上土公吏。王符《潜夫论·巫列》载民间七神第一位是“土公”[39](P306)《齐民要术》卷七《祝麴文》载有五方帝“土公”之神。《开元占经》卷七十《甘氏外官》载“土公星占(十八):甘氏曰‘土公二星,在东壁南。’《论语谶》曰‘土公,主豫储。’土公吏星占(十九):郗萌曰‘土公吏,主司过度。’甘氏曰‘土公吏二星,在营室西南,一曰土公,司屏郎设储。’”[13](P744)《隋书·天文志》载“室西南二星曰土功吏,主司过度…壁南二星曰土公。”[40](P551)均未提及动土之事。
王安礼、庾季才《灵台秘苑》卷二“星总”载:“(营室)西南二星曰土公吏,诀备过失,主土之官……(东壁)南二星曰土公,主营造及稼墙、起土之官。”[41](P17)同书卷十二“北方七宿(中外官附)”载:“土公吏,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半,动摇,有板筑之事;金火犯守,兵起。……土公,距西星,去极八十五度,入壁初度,动摇,有板筑之事。”[41](P79)《太平御览》卷三七引三国吴裴玄《新言》:“俗间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动。玄有五岁女孙,卒得病,诣市卜,云犯土,玄即依方治之,病即愈。然后知天下有土神矣。”[42](P177)《论衡·解除》云:“世间缮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毕,解谢土神,名曰解土。为土偶人,以像鬼形,令巫祝延以解土神。”后世“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即此俗之变化。[43](P507)
土公的形象,东汉制作为“土偶人”,先秦时可能是“勾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25](P1511)《国语·鲁语》:“共工氏之伯(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44](P56)《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孔颖达疏引许慎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24](P788)《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下噎呜,噎呜生年十二。”[45](P471)《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氏之子句龙也。见昭公二九年《左传》,又见《海内经》。”[45](P427)铜戈岁星神胯下的四脚蛇可能是最早的“土公”——勾龙的形象。
铜戈上的岁星神和太岁神分别位于戈援和戈内两个对立位置,实际天象中的岁星位于“诹訾”次的营室岁星庙,与之对冲的星次是鹑火次;再观察铜戈太岁神像与星象的近似程度,确认太岁神的形象符合鹑火次的柳、七星、张宿的形状,见图4。这三宿应是太岁星的神舍,见图5。
《史记·天官书》载“南宫硃鸟…柳为鸟注,主木草。”《正义》“柳八星为硃鸟咮…,喙…一作‘注’”。[18](P1299)《史记·律书》:“西至于注”《索隐》“注,咮也。《天官书》云‘柳为鸟咮’,则注,柳星也。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18](P1246)《汉书·天文志》作“柳为鸟喙,主木草”[46](P1277)。《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注“咮,朱鸟之口。”邢昺疏“柳为朱鸟之口,故名咮。咮即朱鸟之口也。”[23](P176)《左传·襄公九年》“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25](P866)《史记索隐》“孙炎云‘喙,硃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18](P1303)以上文献均以柳宿为朱鸟的鸟喙,仅有《开元占经》卷六十三引《黄帝占》曰:“柳者,朱雀颈也。”[13](P637)文献提到柳宿“主草木”,铜戈神像的勾喙之下、长颈左右,画有蓬草纹,与朱鸟或鹑鸟“窜伏浅草”的习性高度符合。
《天官书》及《天文志》曰“七星,颈。”《索隐》“案宋均云‘颈,硃鸟颈也。’”[18](P1303)《开元占经》卷六十三引皇甫谧曰:“七星、一名延颈。”又引《黄帝占》曰:“七星正,主阳,朱雀心也;星主衣裳,鸟之翅也,以覆鸟身,以主衣裳也。”[13](P638)故自“延颈”到“朱雀心”是星宿的星象,也与铜戈的太岁神像符合。
《天官书》曰“张,素。”[18](P1303)《天文志》作“张,嗉。”[46](P1277)《正义》“张六星,六为嗉。”《索隐》:“素,嗉也。《尔雅》云:‘鸟张嗉。’郭璞云‘嗉,鸟受食之处也’。”[18](P1303)张字的本义一释“粻”,《尔雅·释鸟》“亢,鸟咙;其粻,嗉。”郭璞注“嗉者,受食之处别名嗉,今江东呼粻。”邢昺疏“别鸟咽嗉之名也。亢者,鸟喉咙也,其受粻处名嗉。”[23](P319)《说文》“粻,食米也”[47](P148)。《尔雅·释言》“粻,粮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言粻”[23](P72)。另一释义如《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18](P1246)。故“张嗉”也可以理解为朱鸟张开的食囊。铜戈上太岁神像就是朱鸟的一幅勾喙、延颈、张嗉的形象,只有柳、星、张三宿的星象可以相当。
“太岁避兵”戈是战国楚都纪南城附近一座普通小墓出土的一件具有护身符意义的压胜兵器,其上雕刻神像的位置、形状和装饰,与实际星象巧妙地符合;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相印证,令人惊叹!例如文献记载营室是“岁星庙”,出土铜戈神像手执守宫与蝮虺,是“营室—东壁”的星象;因为在人正历法的上元,日月五星共同起始于“营室五度”,一元复始它们又复归于“营室五度”,故此“岁星庙”设在营室。岁星神像本身为龙体,加上双耳珥两蛇,腰带缠两蛇,一共代表五纬行星;足踏日月代表合朔,整体就是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形象。这是“太岁避兵”戈具有非凡神力的来源,也是它能够成为护身法器,具有避兵祛邪、压胜禳灾等功能的基础。
然而岁星占过于复杂,非一般人所能掌握,而太岁占则简单明了,只需要知道当年的太岁年名,就可以避让对冲两端的太岁辰位,以避凶趋吉。岁星神象凸雕于铜戈援上,在另一端戈内上阴刻太岁神像,表示阴阳对立;实际天象与营室对冲的位置上分布着柳、星、张三宿,其星象是勾喙、延颈、张嗉的形象,非常符合戈内神像的特征,其下铭文直接指明它就是“太岁”。
“太岁避兵”戈是阴阳两个神符的综合体,它利用岁星神的恐怖形象和非凡神力,运用太岁占法的简单操作程序,使“太岁避兵”术神奇而实用,高明而简单,为我们研究天文文物和精神文化考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