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2022-12-08 04:00:29李道敏王永茂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幼猪流行性猪群

李道敏,王永茂

(贵州省绥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绥阳 563301)

流行性腹泻的出现有较强的季节性,发病期间猪的健康状况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部分流行性腹泻还具有相当大的传染性,这也会导致猪群出现感染。若处理不当,后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治疗成本来进行疾病控制,甚至会使猪群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尤其是幼猪的抵抗力较差,死亡率达100%。

1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腹泻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均可发生。虽然成年猪发病后死亡率低,但幼猪由于抵抗能力较弱,其死亡率高达100%,将会给养殖带来巨大损失。据地区收集资料可以看出,现代管理中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概率会达到15%~21%。除了幼年期以外,流行性腹泻对哺乳期猪影响也相对较大,其死亡率也会提升至75%~81%。在传染性上,流行性腹泻的传染性极高,并会在短时间内将疾病传播至同栏各个猪群。在疾病表现上,流行性腹泻有较长的潜伏期,直至14~24 d后传染性才会大幅度降低。即便是在治疗后,治疗人员也在已治愈的猪体内发现了传染性的胃肠炎病毒,这也意味着疾病会再次爆发。所以在治疗完成后,还需要2~3个月的时间进行病毒排除,以避免其再次发作。

2 临床表现

发病猪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其消化能力下降。在呕吐物中,有未消化的乳块。乳块颜色多为黄白色。病猪会出现明显腹泻,并排出异色粪便。粪便颜色多为黄绿色以及淡绿色,且颜色会随病状严重程度变深。发病中期,猪的胃部粘膜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会随着粪便排出。此时猪的精神状态变差、身体各机能下降,部分猪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猪的体重明显降低,猪皮毛的生长状态紊乱。发病后期,猪会陆续死亡。如果是幼猪感染该病,2~3 d死亡。该病治愈后仍有较长的潜伏期,其时间可持续2~3个月。若幼猪感染此病,则可能会出现发育停止,严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3 发病原因

3.1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为流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除了该病毒以外,其他各类病毒也会造成流行性腹泻的出现,比如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都有几率引发猪流行性腹泻症状的出现。而对于养殖户来讲,大多数养殖户没有病毒检测环境,即便是发现了该病毒存在,也很难第一时间对其处理,这也是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2 细菌与寄生虫感染

与病毒类似,各种固定细菌也会导致猪出现流血性腹泻症状,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都有可能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出现。在疾病预防上,细菌与病毒的预防条件类似,但难度差别相对较大。

细菌感染与养殖环境有直接关联,因此单纯地进行疾病控制的整体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很难起到疾病预防的效果。而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周期更长,且治疗过程中猪群的死亡率较高。在危害性上,寄生虫感染的传染率较低,但猪的治愈难度会大大增加。由于缺少应对对寄生虫感染的处理经验,所以在初次爆发时往往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3 饲喂不当

饲料配比科学度不够以及养殖环境管理较差是导致猪流行性腹泻出现的主要原因。首先在饲料配比上,各阶段猪的饲料配比都有较大差别,需要养殖户针对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大多养殖户会选用成品饲料,无法针对猪的生长状态进行饲料调整。

饲料的储存也有较多要求,不合理的储存方法会大大降低饲料的营养,并使其出现变质,从而对猪的健康造成损害。在养殖环境的管理上,养殖场的环境较差,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好,无法及时清理粪便,疾病发生后,很不能及时控制,导致疾病大范围传播。

4 流行性腹泻的主要处理方法

4.1 及时对病猪进行鉴别

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时间较短,其本身有较为明显的发病特征,所以养殖户要根据其具体特点来进行病猪鉴别。如若出现相似症状,则需要立即进行隔离,以避免疾病的再次扩散。如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养殖户也可以将现代疾病监测技术引入到疾病监测,比如可以定期使用相关仪器来对猪群的血液进行分析,以便于发现体内传染性细菌,从而为疾病控制,争取更多的时间。

幼猪的疾病鉴别中,就需要针对性的缩短疾病的检测周期,并提高检测频率,以便于发现相关致病源。同时,成猪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其疾病表现性会更弱,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加准确的检测方法。

养殖户应该根据猪的发育状态制定多套的疾病检测方案,并尝试对检测内容进行统一记录分析,并与发病期间的粪便性质、呕吐物以及猪的年龄进行对照,以保证不会出现漏诊、误诊的问题。如果是大规模养殖区,则可以聘请专业的疾病检测组织来进行定期的检测,从而提高疾病检测成功率。

4.2 对病猪进行针对性治疗

确认患病后,养殖户要对病猪进行隔离,定期消毒,保证空间的清洁,以免疾病扩散。发病期间猪的抵抗能力较差,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免疫力提升和其他感染源的预防,以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导致死亡率增加。在治疗过程中,猪的身体盐分会迅速降低,所以药物治疗时要配合进行液盐补充。在治疗上,注射土霉素碱1 ml,早晚各1次。注射诺氟沙星进行巩固治疗,0.2 ml/kg,每日注射1次。在猪抵抗力的恢复上,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并添加部分盐酸马林胍粉,然后观察猪的恢复状态。如果恢复状态较差的话,可以补充盐酸多西环素来辅助猪免疫力的提升。多数情况下,1周以内猪的状态都能恢复。

4.3 提前预防

诺氟沙星和土霉素碱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但对病猪的治愈效果十分有限。现阶段猪流行性腹泻并未有特效药,所以该病的处理离不开前期的针对性预防。首先,在母猪分娩前10~14 d左右,养殖户可以通过粪便内容物感染的方式来刺激母猪体内出现疾病抗体,从而使抗体能够继承至幼猪体内,从而降低该疾病的患病率。本研究机构已经表明研究出了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性疫苗,而疫苗就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在猪群中的发作概率。同时,养殖户还可以提高饲料管理,并提高饲料的营养,以方便提高猪本身的免疫力[1~3]。

5 加强饲养管理

5.1 日常清洁管理

针对猪的生长状态合理的制定清洁管理方案。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受限于生物习性的影响,部分猪群在围栏清洗时会有较强的抵抗行为,所以养殖户要提前做好应对,以免清洗时造成猪的受伤;第二,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清洁。在发病期间猪的排泄会大量增加,而排泄物会直接造成疾病的传染扩散。养殖户要提前预备好紧急处理方案,如可以预先设置隔离点,并及时保证隔离点空气流通情况。此外,还要设置粪便以及其他排泄物的安置点,并尽可能地做到粪便的清洁化,以免造成二次感染[4]。

5.2 加强饲料管理

第一,饲料质量。养殖户在挑选饲料时应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饲料,并认准其营养成分构成。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猪营养需求有多大差别,所以若条件允许,则可以尝试自行进行饲料配比,以保证猪的基本抵抗力。

第二,饲料投喂管理。虽然大多数养殖户都实现了饲料的自动投喂,但受限于生物期限的影响,猪本身对饲料量以及自身饥饿感的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这也导致了部分猪过度进食情况的出现。理想情况下,猪饲料投喂应该采取半自动的投养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饲料的基本投喂可以实现半自动,但投喂量需要人工进行判断,并根据生长状态进行动态调整[5]。

第三,疾病状态下的饲料管理。在猪腹泻的发作过程中,猪的消化能力会大大下降,养殖户需要及时对饲料品种进行调换,以避免出现其他症状。在疾病状态下的饲料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易消化且易与相关药物融合的饲料,尽量避免混合后出现明显块状物质,从而影响药物吸收以及饲料的基本消化。同时,疾病状态下还需要对饲料的喂食量以及投喂状态进行控制,并对病猪的进食状态进行分析,以保证饲料的摄入状态。

猜你喜欢
幼猪流行性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诊断与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0
养猪场仔猪拉稀简单治疗
藿香正气散治疗幼猪冷泻
仔猪脑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