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鸡场疾病防控技术

2022-12-08 04:00:29郑明立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养鸡场鸡粪规模化

郑明立

(河南省夏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夏邑 476400)

现阶段,因经营成本低、优惠政策多、融资方便快捷等多方面的优势,规模化养鸡这一养殖模式,在养殖从业者群体中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养鸡户滋生懒惰懈怠心里,偏离科学养殖,造成养殖效益减低,养殖风险逐渐增大。但是,如果规模化养殖没有做到科学管理,就可能导致疫病出现并快速蔓延,呈现难以防控的态势。因此,本文针对规模化养鸡场疾病防控问题,阐述了疾病的流行特点,提出了疫病防控措施方案,旨在为后续规模化养殖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规模化养鸡场疾病流行特点

规模化养鸡场中,寄生虫病、禽流感、鸡喉气管炎、鸡痘、法氏囊病等类型疾病在鸡身上更为易发。春季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大,假如鸡舍温度忽高忽低,保温没有做好,很容易惹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从而使机体的抵御力降低,惹起发病。例如鸡痘,其在秋季多发,发生率达2%~5%,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睛流泪,眼结膜充血,鸡体明显变瘦。引发养鸡场疾病的原因多样,当鸡舍卫生条件不达标,鸡舍未严格落实灭菌消毒,鸡舍免疫措施不达标等。养鸡场的疾病传播主要有蔓延速度非常快,感染疾病多样化两个方面。

1.1 疾病蔓延速度快

在鸡舍里,鸡群之间传染疾病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密闭鸡场,传染一旦发生,很难控制。一方面,规模化养殖,鸡养殖数量通常较多。一般规模养殖场蛋鸡数量至少1万羽,肉鸡数量至少10万羽。因数量较多,且集中化饲养,倘若鸡舍内出现传染性疾病,必定引发大面积感染,在1~3 d极短时间内,疫病即可覆盖一定数量的健康鸡。例如,某县曾在检测到死鸡体内有传染性极强的禽流感病毒时,立即扑杀养鸡场内5000余只鸡,并隔断养殖场周边3 km禁止鸡的运输行为,以及时控制疫情。通过该县执行措施之快,扑杀鸡的数量之多,限制运输区域之广,充分表明鸡疫病发生以后传播迅速。另一方面,当高密度养殖,鸡群将面对多方面应激刺激的高强度管理,鸡更易受到刺激,其感染疾病的概率更高,疫病更易在养殖厂内传播。

1.2 感染疾病多样化

据统计,养鸡场内常发疫病多达80多种,包括我们熟识的寄生虫病、禽流感等,寄生虫病等的发病率高达75%以上。在多样话的传染疾病中,不同类型的疾病有其相应的流行特点。例如,鼻炎通过呼吸道传播,蔓延速度极快,2~3 d就会覆盖全部鸡群,当鸡出现脸浮肿、粪便稀且为黄绿色时,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判断是否为鼻炎感染。规模化养鸡场对鸡疾病的预防是很难的,如果鸡身上出现疾病或者已经发生小规模传播,就要立刻采取措施。

50%的肉鸡传染病都是混合感染。在鸡免疫抑制病的检测中,检测结果均呈现出不同组合的多重感染现象。由此而知,多重感染或者混合多种疾病在鸡类养殖过程中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多为鸡舍卫生不达标、鸡舍管理设施配置缺陷、鸡群饲养过度用药等,从而导致鸡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

2 规模化养鸡场疾病防控措施

2.1 严格执行免疫接种

对鸡进行疫病免疫接种,是防控养殖场流行疾病的重要手段。接种疫苗是提高鸡体抵抗传染病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生态养鸡生产中重要的卫生防疫措施。现阶段,免疫接种方式具有多样性,养殖场管理人员可根据鸡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免疫接种前,需要根据鸡龄、身体情况、养鸡场条件以及天气情况等,制定免疫疫苗接种计划。例如,5~7日龄的雏鸡需要做滴鼻点眼免疫,使用生理盐水稀释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冻干疫苗,然后向鸡的两侧眼、鼻内分别滴入1滴,1滴剂量控制为0.05 ml,且不能只滴入眼、鼻的一侧。

同时,所饲养鸡的类型也是制定接种计划的关键影响因素,蛋鸡和肉鸡在接种时,就要按照不同的流程开展接种工作。例如,1日龄的肉鸡需接种马立克疫苗,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8日龄的肉鸡需接种新城疫 II、IV 系疫苗,通过饮水或者滴眼的方式接种。各接种方式都有对应的操作要点,要严格按照对应操作要点执行,否则可能会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因鸡的免疫接种程序复杂,且影响因素繁多,本文建议养殖场设立免疫接种管理专班以保证免疫接种的有效开展。

2.2 科学防治

养鸡场场址要符合当地规划,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它畜禽养殖场及交易场所、畜禽屠宰加工500 m以上。同时还要注意地势平坦高燥、通风良好、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供电稳定、水质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场内外所有进出的鸡及其禽产品、包装物等如纸箱、蛋托、疫苗包装箱等一律在场外拆卸处理,或应在指定的隔离场消毒后中转移交,严格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

养鸡场不仅要做好鸡的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采用科学防治管理手段防控。养殖场环境及鸡舍的消毒是生物安全措施的第二道防线,也是主动清洁环境、防病灭菌的重要手段。消毒要做到彻底、全面、细致和有效。各场门岗均应设有自动消毒泵对所有进出场的车辆进行喷雾消毒;第二道消毒过程可采用火碱消毒池对所有进场区的车辆、入场员工水靴等进行消毒。首先要做好鸡苗管理,杜绝病鸡、问题鸡进场,从根本上切断病原。这就要求养殖户从正规厂家采购合格鸡苗,并且严格配合执行鸡苗检疫工作[1]。

为了避免鸡舍环境不良导致鸡发生疾病,养殖场可采用先进的养鸡设备来做好鸡舍环境卫生、温湿度等条件的管理。同时需要养殖人员每天加强巡视,根据巡视到的鸡的精神状态、粪便情况、鸡舍空气质量、死鸡数量等情况,来判断此时鸡舍的环境健康安全情况。要经常观察观察的时间是早晨、晚上和饲喂的时候,因为这时鸡群健康或病态一般表现明显。在观察时主要从鸡的精神状态、食欲、行为表现、粪便形态等方面进行观察,特别是在育雏第一周,这种观察更重要。如果发现呆立、耷拉翅膀、闭目昏睡或呼吸有异常的鸡,要隔离观察,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对弱雏及时淘汰。

鸡舍在鸡的生长过程中,应该保持封闭管理状态,避免与其它禽类混养,人员和车辆在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鸡舍。蚊蝇是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鸡舍内要定期开展灭杀蚊蝇工作。鸡的粪便、羽毛、杂物或灰尘等需定期清理,保持鸡舍的情节,避免环境因素影响鸡的健康。并对鸡舍以≥1次/月的频次进行消毒,消毒剂应尽量选取对人和鸡刺激小的药物,既能满足消杀需要,又不会对鸡本身产生副作用。病鸡、死鸡因身体携带病毒,需要及时隔离、治疗,甚至扑杀、净化处理,隔绝疫病传播[2]。

2.3 控制水及饲料卫生

为避免病从口入,规模化养鸡场疾病日常防控计划需要纳入对鸡舍的饮用水、饲料的管理。倘若饮用水和饲料的质量出现异常,也会造成鸡的疫病感染传播,所以饮用水和饲料的卫生质量必须得到保障。

2.3.1 饮用水卫生管理

饮用水卫生条件控制标准不得低于人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细菌含量≤100个/ml,大肠杆菌含量≤3个/ml,水的颜色无色透明,无明显异物、浑浊,无异味。

首先,水温不能过低,经常饮用过低的水可造成饲料消耗增加,产蛋率下降,水温一般以10℃~20℃为宜;最好有条件的可在鸡舍中置一大容器放水,使水温升高。

其次,水槽内水不可太多,以避免鸡体上沾水冻伤。对平养鸡舍,饮水槽一定要有防止鸡进入槽内的装置。再次保证水质清洁卫生,水槽要经常清洗。同时,由于鸡对水的需要量一般为所采食饲料的2倍,但实际需要量常受气温、采食饲料种类的影响,因此,要供给充足的饮水,让鸡自由饮水。如果水源为河水、渠水等外界水源,要及时消毒。细菌的大量繁殖会使封闭的饮水系统变成供应细菌的容器,在卫生情况检测评判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果外界水源水质不合格,需要通过过滤、沉淀或许可浓度消毒剂(如碘制剂等)消毒处理,除去水中异物或病毒[3]。

2.3.2 饲料卫生管理

饲养管理是鸡群健康的保证,也是蛋鸡饲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根据每一批蛋鸡要制定饲养的操作规程,还要根据进雏品种,进雏季节,制定合理完善切实可行的操作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保持温湿度的控制,光照的管理,饲养设备的调整。

所采购饲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购全价饲料。全价饲料能够全面满足鸡生长的营养需求,使鸡的身体、器官健全发育,为疾病的自身免疫起到正向影响。因动物源性饲料加工过程中细菌繁殖较快,而且存在动物源携带病毒传染的问题,选择饲料时尽量避免选用。如果必须使用,要在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数量达标后使用。植物源性饲料相对动物源性饲料安全性更可靠,但是使用时需要关注含霉菌数量。

此外,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及饲料的存放、运输等环节的环境条件都要符合标准。养殖场要根据自身情况,为保证经营实施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便通过饮食预防疾病传播。

2.4 鸡舍的环境控制

鸡舍环境是保证鸡群健康的前提,现在规模化养殖场设备都比较先进,温湿度、通风、光照、饲料供给都是自动化控制,这就要去鸡场管理者对鸡舍控制参数做出合理调整,饲养人员保证设备运转正常,温湿度及空气质量保证处在最佳状态。同时要严格控制场外人员进入规模禽场,如有必要进入时,应更衣换鞋,经过消毒室后才可进入。

严禁养殖场之间互借工具,在禽场醒目处加设“闲人免进,谢绝参观”警示标志,所有进场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还要在养殖场必须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也应有1名以上中型规模的经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的技术人员。饲养员要相对固定岗位,不来回串岗,饲养员平时要注意经常观察家禽健康状态,保持禽舍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同时要定期对周围环境、用具、禽舍内外、设备等进行消毒、清洁,还要做好灭蚊蝇、灭鼠和防野鸟、野兽工作[4]。

2.5 鸡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养殖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鸡粪、污水、死鸡等。由于资金的不足,这些养鸡场绝大多数对其粪污的处理利用不完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养鸡场,饮食滴落水、粪槽冲刷水掺合形成鸡粪混合液、孵化室也定期冲洗消毒等都会产生大量废水。鸡粪废水不仅含有高浓度固态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氨氮含量高,给鸡粪废水生化处理,特别是脱氮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养殖场粪便等污染不经处理,处置不当或随意排放,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粪便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所带来的危害[5]。

废弃物本身特性易成为疫病病毒的载体,因此对废弃物的科学处理也是养殖场疾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废弃物开展无害化处理,以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鸡粪是肥效优良的有机肥,合理利用可以产生丰厚的附加价值。养殖户需要依据外界天气情况、以及养鸡场内粪便产生情况制定规划,定期将鸡场内产生的鸡粪等废弃物通过专门建立的物流通道运输出去,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

鸡粪等废弃物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常采用干燥、发酵等技术。如鸡粪的干燥可以使用顺流干燥工艺,将鸡粪进行高温(500℃~800℃)干燥处理,在此条件下既能保证鸡粪的营养价值无损耗,又能满足杀菌消毒灭虫的需求。加工得到的有机肥需要及时转运,不能堆放在养殖场周边场地。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入化粪池后集中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死鸡,通常焚烧处理,隔绝病毒的传播。养殖过程中用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废弃包装物、医疗用品,需要进行装袋处理运出鸡舍。废弃物的科学处理还可以考虑用物理处理+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组合工艺,生化处理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和缺氧处理单元组合。

目前鸡场废弃物处理主要有3种方法。(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物理处理方法通过沉淀、格栅、过滤等,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杂质和悬浮物、猪毛猪尿、饲料残渣及其它可以堵塞或磨损管道和水质的物质。(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化学处理方法通过混凝、消毒、中和等,溶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酸碱性有害物,各种有机溶剂等。(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如甘度污水处理菌种)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3 结语

规模化养鸡场在经济、政策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为进一步保证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就要求养殖户使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鸡养殖的全流程进行管控,以防养鸡场内流行病发生并蔓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养鸡场流行疾病的特点,着重介绍了疾病防控的几点措施方案,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养鸡场鸡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外婆家的养鸡场
快乐语文(2020年9期)2020-05-09 10:11:52
鸡粪喂猪注意事项
养殖与饲料(2020年2期)2020-02-17 05:06:24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4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因鸡粪争吵老汉突发脑溢血当事人被判部分担责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25
规模化养鸡场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5
浅谈养鸡场消毒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