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对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做出了系统性指导。其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乡村学前教育、专业化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少不了教育的参与。而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乡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地区青少年的知识水平,改变思想观念,还能扶智扶贫,进一步改变当地的经济文化与人口的整体面貌,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
1993年,初创仅仅5年,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便敏锐地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倡议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中国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并派人员前往安徽六安实地考察。不久之后,六安顺河平安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中国平安的教育公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后数十年,中国平安持续投入教育公益,在全国30个省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承担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成功入选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首届“希望之友”名单。
期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平安的捐资助学路也日新月异。
“人工智能(AI)能让二线城市的理赔水平提升到一线城市的水平,未来也能让乡村小学的水平接近省会城市的水平。”在一次与乡村小学校长的对谈活动中,马明哲做出了利用科技力量赋能教育公益的决定,采取“软硬件融合”的方式,为乡村教育添上了科技的双翼:硬件方面,搭建遠程支教平台,改善村小硬件条件;软件方面,开发“三村晖”线上智慧教学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的支教渠道,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地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获得平等的教学体验和机会。
2007年起,中国平安联合中国青基会共同开展平安支教计划。截至目前,活动已累计招募近10000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达37万小时。无数爱心的点滴汇聚,共同点亮乡村璀璨的夜空,点亮了乡村少年曾经贫瘠的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平安支教计划继续深入推进,提出了“快乐少年”的口号,并借助科技力量将教育教学带上云端,充分利用线上支教平台架起了近1000名爱心志愿者与125所乡村学校学生在线互动的桥梁,平安支教志愿者带着热忱爱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投身广袤的乡野,给那里的孩子带去爱和快乐。
从最初的校舍援建,到如今的“软硬件融合”,中国平安坚持对乡村小学深度赋能,实现了教育公益行动的智慧化升级,让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持续学习、成长。
2017年5月,在平安支教行动十周年之际,马明哲回到了平安教育公益的起点安徽六安,为平安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老人与海》的阅读分享课,他引用其中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鼓励学子们擎起精神火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永不言败。
高举着科技的炬火,中国平安改变了无数偏远地区青少年的命运,照亮了他们的未来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未来,中国平安将继续联合中国青基会,不断创新升级平安支教行动,专注于为乡村教育赋能,陪伴青少年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