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钢,熊 杰
(1. 上海消防医院内科,上海 200000 ;2. 上海市同济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00)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所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部分反流物可到达咽喉部及口腔位置,引起食管外症状,如反酸、吞咽不适等[1]。在长时间胃食管反流的刺激下,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烧灼感、灼痛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需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常用药,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从而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将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莫沙必利片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上腹部烧灼感、灼痛等症状,且联合用药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避免因长时间用药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3]。基于此,本次研究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0 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胃食管反流患者Demeester 评分及内镜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50 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4]中关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标准;2)入组前已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加入;3)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能耐受;4)年龄>18 岁;5)临床资料完整且近期未接受相关治疗。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的胃肠道疾病;2)用药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存在活动性幽门螺杆菌感染;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临床资料不完整,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开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龄23 ~67 岁,平均(45.68±2.67)岁;病程3 ~19个月,平均(12.16±2.17)个月。对照组中有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21 ~69 岁,平均(45.72±2.71)岁;病程4 ~20 个月,平均(12.13±2.2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单用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30095;规格:20 mg/枚)用法:口服,每天服2 次,每次服20 mg,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用法同上)治疗。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5 ;规格:5 mg/ 片)用法:口服,每天服3次,每次服5 mg,连续治疗4 周。
1) 比 较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的Demeester 评 分。Demeester 评分标准[5]:在患者治疗前后使用24 h 食管动态反流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监测,取6 个标准值进行追踪分析,并计算出pH 值综合评分,即Demeester评分。当Demeester 评分超过14.72 分时,提示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反流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内镜评分。内镜评分标准[6]:根据内镜检查结果,采用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A 级:存在1 个或1 个以上的食管黏膜受损,纵行黏膜破损直径未超过5 mm。B 级:存在1 个或1 个以上的食管黏膜受损,且纵行黏膜破损直径超过5 mm。C 级:纵行食管黏膜破损至少有2 条,且破损部位相互融合,但未达全周,未超过75%。D 级:纵行食管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达食管全周,超过75%。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7]评分。VAS 的总分为10 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反之则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灼痛、反酸、吞咽不适)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如腹泻、腹胀、恶心)发生率。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以% 表示,行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Demeester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emeester 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emeester 评分及VAS 评分(分,± 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emeester 评分及VAS 评分(分,± s)
组别 VAS Demeester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5) 7.32±1.18 3.69±0.15 20.03±3.21 8.45±1.23对照组(n=25) 7.34±0.22 5.45±0.12 20.06±3.17 11.23±1.15 t 值 0.083 45.811 0.033 8.255 P 值 0.934 0.001 0.974 0.001
治疗前,两组的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内镜评分为A 级、B 级、C 级、D 级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内镜评分[例(%)]
治疗后,观察组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灼痛、反酸、吞咽不适改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d,± s)
表3 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d,± s)
组别 上腹部烧灼感 上腹部灼痛 反酸 吞咽不适观察组(n=25) 2.62±0.23 1.72±0.23 2.41±0.23 1.26±0.35对照组(n=25) 3.24±0.31 2.39±0.53 3.51±0.34 2.95±0.24 t 值 8.031 5.798 13.399 19.91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比较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咽喉部等位置,进而引起不适症状及相关的并发症。正常情况下,食管、胃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及韧带等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在胃食管交界位置共同形成高压带,形成抗反流屏障,而当该屏障遭到破坏时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8-9]。近年来,受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外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增长超过5 倍之多,达10% ~20%,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也向逐渐增高的趋势发展[10]。胃食管反流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的刺激性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可导致患者出现反酸、上腹部烧灼感、灼痛等症状。另外,由于食管抗反流屏障受损,使食管黏膜的抵抗力和酸清除能力明显降低,因而可导致食管内有大量胃酸滞留,进一步引起食管黏膜损害,且胃酸滞留越多食管黏膜损伤就越严重[11]。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临床上治疗胃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疾病的常用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药效持续时间长等优势[12]。此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经口服给药后能特异性分布在胃、肠、食管黏膜壁细胞中,在高酸环境下转变为亚磺酰胺活性状态,利用二硫键与质子泵不可逆结合,生成复合物,抑制H+-K+-ATP 酶(H+-K+-ATP 酶的产生是胃酸分泌成功的最后环节)的活性,进而可阻断胃酸的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酸运转至胃腔,减少胃液中的胃酸量,避免因胃酸分泌过多而对胃肠道黏膜、食管黏膜造成损伤。莫沙必利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恶心等多种消化道病症。此药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能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 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的运动功能,达到促进胃排空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Demeester 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灼痛、反酸、吞咽不适改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内镜评分为A 级、B 级、C 级、D 级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食管黏膜损伤。这主要是因为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具有强效、持久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避免因胃酸分泌过多而对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及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刺激性反应。另外,联用莫沙必利片能进一步增强上消化道的运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将莫沙必利片与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用能显著提高胃肠黏膜的保护效果,促进胃肠黏膜的修复,且较单独用药起效更快,能明显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间,避免因长期用药而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在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Demeester 评分及内镜评分,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