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墨家思想渊源

2022-12-07 23:53管邦棋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建党

管邦棋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命题,一经提出便成为坚持和拥护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法宝,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意识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成和发展而来的,其中天然包含并体现党的先进本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革命意志的精神成果,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建设和实践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墨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进程而言,墨家思想之所以能在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关注底层百姓的民本价值立场以及兼爱和谐的大同社会愿景,这是与儒家关注阶级上层,信奉等差之爱的价值观上最本质的不同与优势所在。可以说,墨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民族文化源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墨家思想精髓。

一、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墨家文化精髓

(一) 秉持理念、执着使命

坚持真理与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对应着墨家秉持理念、执着使命的文化精髓。自有记载以来,墨家以墨子以苦为极、勤学博学为源头,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宗旨作为组织集体一生所秉持、坚守与实现的政治理想和价值使命。“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墨子目睹了贫富不均、残杀无辜的社会现象:‘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墨子·辞过》),因而墨子十分注重游说王公大人,教化各国君主为义从善”[1],他冒着生命危险止楚攻宋便是典例。在《墨子·备梯》中描绘了其弟子禽滑厘形象:“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子墨子曰:‘亦何欲乎?’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其慎之,恐为身僵。”不难看出,禽子苦行修身仍执着济世使命,是墨家以救世生民为己任,不畏劳苦,不计个人得失精神的体现。此外,《吕氏春秋·上德》曾记载了墨家矩子孟胜为阳城君守义赴死一事,体现着墨家对理念与使命的坚守执着。孟胜与阳城君是上下级兼好友关系,阳城君以“符合听之”令孟胜带领墨家助他守城。之后由于阳城君参与到“射吴起并中王尸者”行动中,受追究而弃城逃亡。而当没有“符令”并派重兵包围阳城的楚国要收回封地时,孟胜无力阻止,但为遵守信义、执着于使命、坚持贯彻墨家理念而选择与众多弟子一起舍生取义。他死前曾言:“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可见,墨家集体将持理念、守初心、担使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

(二) 践诺宗旨、兴利除害

践行初心与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呼应着墨家践诺宗旨、兴利除害的文化精髓。《墨子·公孟》中有言:“口言之,身必行之”,体现着墨家言行一致的原则要求。墨子不仅仅阐述理论,还实践着他的理论,其实践目的在于实现其道德责任以救世,因此他本人就是道德责任的践履者。梁启超也说过“论到人格,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实行家,不惟在中国无人能比,求诸全世界也是少见”[2]。就艰苦实行与践诺宗旨来看“墨子真是像极基督,若有人把他钉十字架,他一定含笑不悔”[3]。他还谈到墨子总是讲究“道德和实利不能相离,利不利就是善不善的标准”[4]。墨家“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旨趣便是基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道德要求及其宗旨的使然,其中“义”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与理想人格标准,并贯彻于其所有思想当中。《墨子·耕柱》中指出义乃利也,是“天下之良宝也”,为了义,可以“杀己以存天下”。他们的利是指公利、民利和互利,把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之利作为评判其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准,是义利的统一。而且,墨家集团是倡导和平,主张变革社会政治,发展生产,积极为庶民造福的手工劳动者集团。所以墨子及其后学的思想特别是科技思想与实践,都是围绕着“义”这一核心进行。他们坚持技术工作就是为了兴利除害,注重技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与价值,并密切注意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划清利于人、有害于人的界限。由此可见,墨家兴利除害的科技思想旨趣,反映着“农与工肆之人”的愿望,希冀着“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 理想社会的实现。

(三)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

不怕牺牲与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耦合着墨家赴汤蹈火、摩顶放踵的文化精髓。与先秦其他诸子相比,墨子更为重视现实、注重从下层民众利益出发,赴汤蹈火、摩顶放踵正是其兼爱无私精神的象征。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仍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墨家赴汤蹈火、摩顶放踵、抗击命运、自强不息的任侠精神仍是极为珍贵的财富资源,所以“忧其国者,谓之义士,忧其天下者,谓之天民,墨子谓之任士”[5]。而《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后《陆贾·新语》又特别说明“墨子之门多勇士”,足见墨家之侠义精神。为实现兼爱、非攻、兴利除害的社会理想,墨子还有目的的提出许多诸如“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杀己以存天下”及“万事莫贵与义”等“赖力仗义精神”的任侠理念与人格品质的具体标准,供后人参鉴。于是,中华民族众多仁人志士譬如高呼“各国变法无不以留血而成,仅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留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的谭嗣同,以及墨子所倡导的“弟愿则而效之”的蔡和森等,都把墨子看做豪侠式的英雄人物,将“赖力仗义”“赴汤蹈火而死不旋踵”的信念作为自己生存于世的价值,将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他们实践与社会的行为规范。可见,“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见义勇为、互助友爱、舍己为人、忠诚宽厚的国民性格,以及那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多是墨子思想哺育出来的”[6]。

(四) 忠于组织、关注百姓

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契合着墨家忠于组织、关注百姓的文化精髓。墨家内部实行“矩子”领导制度,围绕着“矩子”这一核心开展系列活动,而且“钜子”只传贤者,不实行世袭制与选举,由前一任“钜子”传给下一位类似“田襄子,贤者也”这样德高望重的贤才。在法度上,墨家集团实行有“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之法。《吕氏春秋·去私》有记载,墨家“钜子”腹朜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腹朜为以身作则贯彻组织法度,即使在秦惠王念其年老且仅有一子将要赦免其子时,仍然坚持贯彻执行“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法度,终究还是让子偿命。在管理上,墨家内部有监督制度。墨家弟子绝大部分为能工巧匠,因此常被推荐到各诸候国从军、从政或做工。但即便他们到各诸候国后,也大多遵循墨家之法。因为墨家内部时常派出监督者巡查弟子所在四方,若有违反墨家相关制度,弟子皆会被召回教育,因此他们仍须严守墨家宗旨、原则与法度,忠于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墨家组织管理严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有效宣扬“爱民谨忠、利民谨厚”思想以及贯彻兴利除害理念。由于墨家子弟大多出身微末,因此更能关注到底层百姓,继而了解底层民众的苦与需。所以他们认为国家安危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关注百姓,是否诚心实意去关心爱护和想方设法厚待人民,以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

二、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墨家的价值观

(一) 价值定位:基于民本立场的价值赓续传承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传承与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墨家文化中,蕴含着墨家集团关注底层百姓的价值定位。其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不断赓续承扬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精髓,赋予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在立足中国历史,扎根群众实践,有效汲取、合理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基础上,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内涵、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等进行优选创新,不断使传统民本思想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及其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与墨家的民本的价值立场一脉相承,后者为前者提供充足的价值给养。与传承千年而不断绝的主流儒家文化不同,墨家的民本思想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思想核心,传达出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价值立场与定位,其中还蕴含着不管男女老幼,贫富贵贱,身份高低,都要互助互爱的要求。而儒家虽也有“君舟民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但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民本思想诸如“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的仁爱等差思想就是为统治阶级上层而服务的,是阶级上层统治底层百姓的工具。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反对阶级划分的平等的民本思想更符合且利于其人的全面自由平等的远大愿景的实现。而伍百非也曾认为墨家价值观与人格精神比之于儒家更适合现代社会,提倡墨学精神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有益影响。视野重回墨家,墨子本人的平民出身以及墨家集团的组织构成,决定了墨家作为古代下层民众的坚实代表,其学说必定致力于反映下层劳动生产者的要求和思想,其中“爱利万民,爱利百姓”的兼爱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尚贤思想以及“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的宗旨等都是站在民本立场上的主要与要求,都能从如今的坚持真理、坚实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出身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当中,党的领导保证了人民民主的方向,规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性质,人民当家作主更是社会主义民主精神的实质与要求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基于对墨家民本定位的价值观的赓续传承,不论时人如何理解民主含义,民主都应与国家、政权、权利以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为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扬为文化取向,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实现广大人民的权利,充分发挥其政治保障作用,在体制和实践上重视民主建设,确保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不断突破制约人民权利实现的因素,使人的权利、素质、个性与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 价值取向:营造和谐情境,共享幸福未来

有学者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仅儒学才是主流的价值取向,或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认为是儒释道的三足鼎立,但由于道家与佛学较为晦涩难懂,故众多标榜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又往往归之于儒家体系当中。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失当,既不符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又不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和事实。列宁曾提到“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即精英与平民文化。换言之,民族文化由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交织构成,而墨家思想就是中国平民文化的典型代表。倘若世人眼中仅留有儒家的余光而无视墨家,就无异于只重视精英文化而忽视平民文化。近代梁启超就将孔老墨视为中华文化的“三大宗”,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分中国文化为孔老墨三家。甚至毛泽东和蔡和森视列宁为外国的墨子,视墨子为中国的列宁。总体而言“无论是古人还是前代学人,无论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子,还是近代以来的文化学界,都公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是儒道墨三家。”[7]因此,以墨家文化为出发点,既能看到墨家文化精髓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又能看到墨家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营造和谐情境,共享幸福未来这一共通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人所描绘出的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愿景,不仅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更是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宏伟蓝图的描绘归根结底是为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落实,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民生愿景不仅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待和幸福未来,更是承载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习近平七一讲话中也明确了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而墨家秉持理念、执着使命,践诺宗旨、兴利除害,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忠于组织、关注百姓的目的在于“让世人了解爱己利己之真谛在于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存在情境之和谐,唤起每一个彼此相爱相利之本性上爱的能力;不在于爱人人爱、利人人利之一对一的因果关系,却是在于共同存在情境之和谐、共享幸福的营造”[8]。从倡导爱人犹己、推己及人的利他主义,可见墨家兼爱思想对人类道德风尚社会的理想展望是与中国共产党实现物质精神资源极大丰富、人民境界与幸福感极大提高、每个人和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休戚相关的。正是基于平民的利益、生存和需要,墨家的价值取向更加接近于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取向。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墨学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从信仰导向和价值追求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以及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能够确认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党人理想就是在承扬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价值信仰与追求的过程中诞生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是为了构建一个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追求真理,为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想提供理论武器。所以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放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观既是在墨家文化精髓的滋养下形成的,也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所萌发的。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践诺宗旨、兴利除害的继承与发展,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与目标,就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使命。在中共二大时,便将“组织无产阶级,用无产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定为党的最高纲领。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鲜明特质,可以合理推断出伟大建党精神中包含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人民立场的特质与墨家集团“口言之,身必行之”般的践行“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初心与使命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并且依靠着鲜明特质与文化承扬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持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继而不断取得成功。就建党百年的时间跨度而言,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传统、推成出新,秉承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做到了两个统一即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使命有机统一,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和谐地统一于一身。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赴汤蹈火、摩顶放踵的继承与发展,展现着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意志和品质。毛泽东曾说过“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9]。事实确实如此,“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0]。因此,从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崛起的史诗,可以看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百年斗争史中涌现出来的如主张“以墨填儒”的毛泽东以及以墨子为榜样的蔡和森等继承墨家意志的早期共产党人的表现,他们在墨家文化精髓与墨子人格精神的孕养下,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地组织建党与推进党建,并凝聚了属于共产党人的不屈顽强的意志。靠着传承至今的革命品质与人格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克时艰、艰苦奋斗地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往纵深处发展,开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缺乏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状况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状况的历史性飞跃”[11]。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忠于组织、关注百姓的继承与发展,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特色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纲要上有言:“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12]。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立场出发,结合墨家忠于组织的文化精髓与关注百姓的民本价值定位,可以探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存活生根、坚强发展、不断壮大,就在于共产党人的忠诚党性,根源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政党,从始至终扎根于人民群众,并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是共产党人的忠诚观与人民观、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一个个胜利的关窍所在。此外,墨家内部严密的组织体系启发着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相关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敦促共产党人恪守初心与使命。诚如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和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以及有意识明确共产党员乃至全社会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一致”,始终秉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既是对“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墨家民本思想的传承,又是对“用民”到“为民”思想的积极转变与根本超越,更是真正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人民主体性,实现人民利益的新时代价值形态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建党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墨子教诲青年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