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兴,董正勖,吉涛,胡骑,王斌,宋建领*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云南 昆明 655204;3.威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威信 6579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仔猪腹泻,而且因为仔猪腹泻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种类繁多,很难确定具体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更是难以寻找准确病因,这也给生猪养殖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1,2]。笔者总结多年的生猪传染病预防临床经验,把仔猪腹泻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仔猪腹泻(应激因素、管理因素、日粮过敏反应)致病率较低,传染性腹泻(细菌性传染性腹泻、病毒性传染性腹泻、寄生虫性传染性腹泻)致病率高,传染性强[3]。因此,应根据仔猪腹泻的具体分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地进行各阶段免疫,并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选用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生猪养殖企业的损失,保证生猪养殖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1应激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仔猪由于毛细皮薄、脂肪少、神经控温系统不健全,秋冬换季温度骤降对仔猪影响较大;从母猪母乳喂养到正常饲料喂养的过程中,因为仔猪消化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可能在仔猪刚开始接触固态饲料的过程中会出现应激性反应[4]。因此,在转换饲料的过程中生猪养殖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仔猪饲料方面的关注,选择易于消化且养分含量高的仔猪饲料,人为缩短转换饲料的应激期,预防此类仔猪腹泻的发生[5]。
1.1.2管理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猪舍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饲养环境是否适宜、场内场外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消毒都是维持场内养殖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如果有病原的猪舍没有规范化管理,必然导致病原的积累,进一步促使病原从大猪传染给仔猪[6]。
1.1.3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引起的仔猪腹泻
仔猪断奶后的日粮中主要成分为豆粕等,而豆粕中含有大量容易引起仔猪迟发性过敏性反应的抗原蛋白[7],由于生猪养殖管理者对于日粮过敏导致的仔猪腹泻认识程度不够,还可能把此类腹泻反应误认为是传染性腹泻,进而耽误了病情的治疗,从而使仔猪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1]。
1.1.4其他因素引起仔猪腹泻
因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主要由仔猪体内微量元素和调节肠道营养吸收的菌群失衡引起。因此,如果哺乳母猪奶量不足使仔猪对肠道细菌无法产生足够的抵抗力,奶水中含有致病因子导致细菌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受到冲击,或者生猪饮用水中微生物超标等,也可能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1.2.1细菌性传染性腹泻
1.2.1.1仔猪黄白痢引起的仔猪腹泻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和传染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多为急性仔猪腹泻,一般区分黄白痢是以仔猪生长日龄进行划分,仔猪出生后1~7日龄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仔猪黄痢,10~21日龄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仔猪白痢。由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不一、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因此,主要通过观察大便颜色以及仔猪状态来进行判定。仔猪感染黄痢后,粪便为黄色、呈水样,仔猪脱水、消瘦,严重者甚至昏迷,更有甚者会整窝相继发病[8];仔猪感染白痢后,皮肤尤其是腹膜发白,粪便有酸臭味并有气泡,还有部分仔猪感染白痢后也会出现脱水、昏迷等症状[9]。
1.2.1.2仔猪红痢引起的仔猪腹泻
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容易感染仔猪红痢,这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类仔猪腹泻急性传染病,通常以出现小肠尤其是空肠红肿,肠内容物、肠壁黏膜下层、肠系膜有连续小气泡并伴有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仔猪腹泻排出物中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或含有气泡的红褐色液体粪便,并伴有特殊腥臭味,且后体沾满稀粪[10]。
1.2.1.3仔猪副伤寒引起的仔猪腹泻
仔猪副伤寒引起的仔猪腹泻是由沙门氏菌或者猪霍乱感染所致,一般在仔猪16~21日龄发生,由仔猪副伤寒引起的仔猪腹泻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各种症状不一,应加以区分。猪副伤寒引起的仔猪急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败血症,剖检有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急性型,粪便呈淡黄色或黄色,气味难闻,有时混杂血液,伴有腹痛;猪副伤寒引起的亚急性型仔猪腹泻,表现为反复便秘,体重持续下降,耳尖、胸腹以及四肢的皮肤变为暗紫红色;猪副伤寒引起的慢性型仔猪腹泻表现为排出黄绿色、黄褐色或者淡黄色的粪便,其中混杂血液或者假膜,并散发恶臭味,同时伴有慢性肺炎,持续咳嗽,皮肤上出现痘样疹[8,11]。
1.2.2病毒性传染性腹泻
1.2.2.1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
仔猪在1~3日龄受伪狂犬病毒感染易引起持续性腹泻,伴有高温发热、精神颓废、长时间不进食等症状,粪便为黄色并伴有腥臭味[12]。保育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一般发生于40~60日龄,感染后常出现食欲不振、体温10 h内快速升高,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并伴有持续性腹泻,严重者甚至死亡等。
1.2.2.2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
全年龄段均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而导致腹泻,在生猪各个阶段中哺乳仔猪、育肥猪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一般发生于12月份左右[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吃奶或吃饲料时出现呕吐迹象或者在水样腹泻期间持续呕吐等,严重者会刺激仔猪肠绒毛充血甚至萎缩,出现严重脱水甚至死亡等。
1.2.2.3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仔猪腹泻一般发生于12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症状与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类似,但是病毒潜伏期短,一般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约12~24 h就会出现呕吐症状,如果未及时发现治疗还会出现严重的糊状腹泻并伴有未被仔猪消化的凝乳块等[14,15]。
1.2.2.4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
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主要发生于15~45日龄的仔猪,育肥猪等成年猪感染轮状病毒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外界抵抗力,因而需要防止成年猪感染后排毒导致仔猪感染的情况发生。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一般会伴有持续性的呕吐和腹泻,粪便呈现黑色或灰色,严重者也会在仔猪粪便中发现黏稠液体、血液等。
1.2.3寄生虫性传染性腹泻
球虫、鞭虫、弓形虫等均可引起仔猪腹泻,但由寄生虫引起的仔猪腹泻传播速度较慢,相比其他的仔猪腹泻死亡率低。仔猪体内有寄生虫引起腹泻时通常表现为逐渐瘦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出现糊状腹泻物[16,17]。
综上所述,仔猪腹泻成因复杂,不能给出单一结论,需要综合环境、个体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仔猪腹泻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1~20日龄,发病率在50%左右[18,19],另一个是21~41日龄,可达20%左右[20]。第一个发病高峰以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为主,可以在产前30d、15d对妊娠母猪肌肉注射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同时及时补充微生物制剂,调节仔猪的肠道系统,从而抑制大肠杆菌。另一个发病高峰是21~41日龄,主要是由于仔猪断奶应激引起,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因此,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在母乳不足或者奶水中含有致病因子的情况下用猪奶粉替代母乳喂养,7日龄以后的仔猪要提早补料,断奶后仔猪应及时调整营养成分,适量添加有机酸、消化酶、益生菌等,或可收到较好的效果[21]。
3.1.1定期做好生猪养殖场生产区和生活区消毒工作
定期对生猪养殖场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消毒,对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滋生的污染物做到及时处理,生产区和生活区要有明显的划分屏障,尤其是外来人员等进入生产区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外界传染源的进入。在生猪养殖场的日常消毒管理工作中,做到对猪舍一天一清理,三天一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用于母猪的注射器要做到一猪一针头,对产房内粪便及时进行清理;保育猪进入保育舍之前对空栏进行彻底冲洗消毒,待保育舍晾干后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或者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保育舍的日常管理也应及时做到清洗消毒。在疫病感染期间,要适当提高清理和消毒频率,建议做到对猪舍清理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消毒每天早晨和中午各一次[22]。
3.1.2生猪各阶段进行规范饲养
妊娠母猪、怀孕母猪要做到饲料营养充足,除非必须,否则不能随意增加或变换日粮的成分和用量。仔猪应确保获得足够的乳汁喂养,断奶后应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制定科学合理的补饲次数和补饲量,在饲料中添加锌、铁等元素,保证仔猪的营养均衡。
3.1.3合理添加日粮
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加大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并适量添加维生素E、乳酸锌、乳清粉等物质,可进一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
3.2.1吮吸母乳,提高仔猪抵抗力
为解决仔猪黄白痢、红痢引起的仔猪腹泻,仔猪可通过吮吸具有足量母源抗体的母乳,进一步提高仔猪抵抗力[19];由仔猪红痢引起的仔猪腹泻可通过对产前30d和产后15d的怀孕母猪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灭活菌苗10mL,仔猪通过吮吸母乳来提高自身抵抗力[23];病情严重的仔猪也可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24]。
3.2.2及时注射疫苗
通常由猪伪狂犬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可通过肌肉注射伪狂犬基因工程缺失疫苗进行免疫,而由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可根据仔猪病情加以针对性治疗。通常对仔猪肌肉注射胃流轮三联苗或者胃流二联苗进行免疫,对严重腹泻导致脱水的仔猪可腹腔注射糖盐水口服液加以辅助治疗。
3.2.3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
如果发生仔猪病毒性腹泻,可在进行疫苗免疫的同时,服用微生态制剂,这样既保证了仔猪在腹泻造成营养失衡的情况下及时补充自身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抵抗病毒的免疫力等。
3.2.4严格规范引种检疫程序
生猪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并根据猪场的实际养殖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引种方案。如果确实需要引种,要提前做好引种准备工作,并对隔离猪舍进行消毒清理工作。引种过程应严格执行官方检疫程序,并且对引种猪进行至少30d的隔离饲养,确保引种猪健康无病后才能混合饲养。
防治关键在于进行科学驱虫,重点在于做好怀孕母猪的驱虫工作,可以极大降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一般情况下,怀孕母猪在产前3~4个月就应进行驱虫,仔猪30~40日龄驱虫1次,40~70日龄驱虫1~2次。此外,还应及时对猪圈、堆粪场所进行清理,防止寄生虫虫卵、幼虫等对母猪、仔猪的再次威胁。前期驱虫疗法对一般性寄生虫病效果比较明显,对前期驱虫效果不明显的由寄生虫引起的仔猪腹泻如球虫病可每千克体重混合25mg 5%妥曲珠利混合溶液进行治疗;包虫病每千克体重混合30mg丙硫咪唑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多种致病原因,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了尽可能避免仔猪腹泻,应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全面考虑患病因素,进行综合防控。一旦确诊仔猪腹泻,为避免感染其他仔猪,应立即对患病仔猪进行隔离、治疗,对断奶前的哺乳仔猪在进行隔离、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保温处理,并寄养到健康母猪处进行喂养,对患病猪舍进行全方位消毒且保证工具的二次消毒。此外,还应及时对粪便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原的二次传播。环境、个体、疫苗及药物都应被养殖者所重视,保持良好的消毒环境、注意猪舍的温度和湿度,防寒保暖是前提;保证母猪与仔猪的营养需求,满足日粮蛋白质、维生素的生产需求,提高其抗感染能力是基础;选择适宜的疫苗和药物,并配合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仔猪腹泻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