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2-12-07 22:25濮永华匡继才钏有科周开艳段宁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山市牛场养牛

濮永华,匡继才,钏有科,周开艳,段宁

(1.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 2.保山市畜牧工作站,云南 保山 678000)

保山养牛历史悠久,据《哀牢国与哀牢文化》记载,汉光武帝时,今保山等地的牛马羊众多,一场战斗中被掳夺了三四万头。这一惊人的数字充分显示古代保山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时至今日,养牛业仍然是保山市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是保山市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头戏。发展肉牛产业,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印发《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2025年肉牛存栏140万头、出栏50万头、综合产值100 亿元的目标,决定连续5年投入财政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了扶持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在分析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特点、有利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为肉牛养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肉牛产业发展和投入现状

1.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全市肉牛产业得到提速发展。2021年,全市肉牛存栏66.8万头、出栏23万头、牛肉产量2.87万t,较2019年分别增长9.62%、15.06%、25.59%。肉牛产值达3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171亿元的20.47%。肉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位居全省第6位,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之一。

1.2 肉牛产业投入现状

在项目推动、投资拉动和技术促动下,保山市肉牛产业无论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及发展模式均取得了长足发展。2021年,全市发放肉牛贷款9.72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拨付2339.81万元,能繁母牛保险投保10.64万头,45户养殖户向省级申报全株玉米青贮奖补11.88万t、申报奖补资金712.68万元;开展肉牛综合养殖技术培训323期19280人次,推广高产优质牧草种植1.34万hm2、青贮87.96万t、疫病监测19569头份;建成规模养殖场206个、肉牛冻改站点25个、基层畜牧兽医专业合作社41个、引进良种母牛37915头;完成打造肉牛产业基地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2个;上海鹏欣集团在保山投资50亿元,新增出栏肉牛50万头全产业链合作项目全面启动,在隆阳区、腾冲市万头牛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外引进繁殖母牛初具规模;市内涌现出龙陵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腾冲市“1+3+6”肉牛产业发展新模式,隆阳区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借母还子”“集中代养”“入股返利”等龙头企业带动的养殖模式。肉牛养殖成为保山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2 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2.1 地理气候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km,面积19637km2。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700~2100mm,年均气温为14~17℃。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物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养牛,设施设备、饲养成本无疑是最节省的,所以保山市也成为养牛投资者的理想之地。

2.2 饲草资源

特殊的立体气候和充足的雨量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8%,自然草场有效面积52.19万hm2,牧草种类繁多,青草期长,是典型的常绿草地;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6.37万hm2,甘蔗种植面积2.33万hm2,蔬菜种植面积4.67万hm2。通过秸秆饲料化,大量的稻草、麦秆、玉米秆、甘蔗梢及蔬菜叶可以作为饲草利用;利用冬闲田地、田埂地头、沟渠边、路边、荒山滩涂推广种植一年生多花黑麦草、皇竹草等优质高产牧草,2021年推广人工种草1.34万hm2,成为饲草来源的重要途径;全市有核桃种植面积30.82万hm2,有适合树下种草的甜柿等果园面积2.07万hm2,推广林下、果园种草成为饲草来源的新途径;随着青贮饲料的推广,“粮改饲”步伐加快,夏秋季牧草、青玉米秆、全株玉米普遍制成青贮饲料,2021年推广青贮87.96万t,为规模牛场解决了饲草料来源;保山市地处边疆,腾冲市、龙陵县与缅甸接壤,探索饲料玉米境外种植,全株青贮境内养牛,成为规模牛场饲草料境外来源。

2.3 品种资源

保山市历来重视牛的品种改良,市内沼泽型水牛归属为德宏水牛,河流型水牛命名为槟榔江水牛;黄牛品种有昌宁更嘎黄牛、龙陵勐糯高峰牛,归属为云南高峰牛;腾冲市还引进过牦牛、大额牛在猴桥、明光放养。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引进摩拉水牛改良本地水牛,从1996年开始推广牛冻精改良,截至2021年,全市有牛冻改站点189个,水牛使用摩拉、尼里冻精配种,黄牛使用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夏洛莱、利木赞、比利时蓝牛冻精配种。目前,全市80%的水牛、85%的黄牛已改良为1~3代杂交牛,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部分牛场从省内引进云岭牛、短角牛,从省外大量引进西门塔尔杂交牛;部分公司从国外引进安格斯纯种牛和大量海福特杂交牛,牛的品种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2.4 政策条件

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等12项重点任务。2020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2020—2022年,对新增肉牛存栏3万头以上、新增存栏排名前3位的县份,省财政每年给予奖补500万元,排名4—6位的,奖补200万元,排名7—10位的,奖补100万元;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新引进优质育龄母牛的,按照1000元/头给予一次性奖补;对肉牛养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贮全株玉米青贮1500t以上的,省财政按照60元/t给予奖励。2019—2020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印发《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2025年肉牛存栏140万头、出栏50万头、综合产值100 亿元的目标,明确重点实施“十大工程”,把保山市打造成云南重要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从 2020 年起,市级财政连续 5 年安排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能繁母牛保险、体系建设、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境外牧草收储运输等补助。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扶持政策,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2.5 市场前景

我国是养牛大国,也是牛肉消费大国。据行业分析,2020年末,全国牛存栏6618万头、牛肉产量655万t,分别位居世界第三、第四位;云南省肉牛存栏851.6万头、出栏334万头、牛肉产量37.9万t,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四、第七位;保山市肉牛存栏64.7万头、出栏21.2万头、牛肉产量2.6万t,分别位居云南省第六、第七、第七位。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951万t,位居全球第一,进口牛肉212万t,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9%。牛肉“供不应求”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未来至少还有30%的增长空间。由此可见,肉牛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肉牛产业面临的问题

3.1 布局不合理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占91.79%,坝区仅占8.21%。多数地方山高坡陡平地偏少,受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人畜争地、林畜争地、农畜争地,适宜建设牛场的地块较少。并不是所有县(市、区)都适合建设万头牛场,也不是所有乡(镇)都适合建设千头牛场,更不是所有的村(社区)都适合建设百头牛场。但在各级肉牛扶持政策的强烈刺激下,外地企业进入,本地老板介入,百千万牛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部分规模牛场在选址布局上与当地资源不匹配。

3.2 品种多乱杂

现代肉牛养殖提倡“母牛杂交化、公牛外来良种化、商品牛个体大型化”。但部分养牛户母牛以本地水牛和黄牛为主,即使进行冻精改良,犊牛仍然个体小生长速度慢,商品牛市场竞争能力弱;部分规模牛场图省事用自留杂交公牛进行本交配种,导致犊牛品种质量差,生产性能低;民营冻精改良站点为迎合养牛户的喜好,片面追求犊牛初生体重,盲目购进大型肉牛冻精配种,导致母牛难产率高、犊牛品种多乱杂。

3.3 疫病防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重养轻防、重治轻防”,没有生物安全意识。饲养人员、外来人员、贩运人员未经消毒就进出养牛场所;农村养牛人到过交易市场回家后未经洗手消毒更衣鞋就直接喂牛,人体带毒传播疫病风险大。二是有的养牛户不接受口蹄疫疫苗免疫。认为口蹄疫死亡率低,疫苗反应重,一旦发病又病急乱投医,请乡村兽医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犊牛、青年牛死亡,损失惨重。三是有的养牛户不重视驱虫,导致牛的体内外寄生虫发生引起消瘦、死亡,造成损失。四是有的养牛户或贩运户长途跨省区引进用于饲养的肉牛不申报检疫,不检测布鲁氏菌病、牛结节性皮肤病,落地不报检,未经隔离观察、检测就混群饲养或出售,导致布鲁氏菌病等多种疫病随牛引入,造成疫病隐患。

3.4 饲养不科学

一是养牛场(户)没有把握好配种时机,导致配种过早或过晚,受胎率低,影响养殖效益。二是饲草料搭配不合理,夏季以青草为主,冬季以干草为主,没有形成精、青、粗合理搭配,没有使用不同阶段牛的专用浓缩饲料,良种肉牛生产性能未能发挥。三是管理粗放,饲喂时间不规律。喂料时多时少,饥饱不均匀,导致牛发生消化系统疾病等问题。四是有的牛场没有设立单独的分娩舍,没有训练有素的接产员,一旦出现难产,则导致犊牛死亡、母牛机体损伤,严重影响牛场经济效益。

3.5 质量不安全

自然放牧的牛,吃的是草产的是肉,被称为生态牛肉,但产量小效益低。随着牛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但牛肉质量安全也亟待提高。一是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牛的疫病也在快速发展,疫病防治需要用药,一旦休药期执行不好,就会导致药物残留超标,更有甚者为减少损失,将疫苗反应大或疾病治疗无效的牛出售给屠商,直接导致药物残留。二是极少数养牛场(户)片面追求育肥牛日增重,使用猪鸡配合饲料喂牛,或者在牛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影响牛肉质量安全。三是不法商贩贩卖病死或死因不明牛肉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牛肉卫生安全,也增加了监管压力。

3.6 环境受影响

山区部分养殖户,人畜混居,猪牛羊禽混养,缺乏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养牛场也存在没有与养牛规模相匹配的粪污收集处理配套设施。牛粪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受影响。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4 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海拔低、气候好、饲草资源丰富的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和枯柯河区域,构建“三江一河”肉牛产业带,实施“3311”肉牛养殖计划,即在全市遴选 30 个饲养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经济条件好的重点乡镇,300 个重点村(社区),每个重点乡年出栏肉牛10000头以上,每个重点村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在《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重点乡、村已经规划到具体乡(镇)和村(社区),建议各县(市、区)强化规划引领,围绕“三江一河”肉牛产业带,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遍地开花”。

4.2 强化品种改良

加强本地品种母牛选育,同时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云岭牛等良种母牛,扩大优质母牛群体,建设完善冻改站点300个,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种源支撑。在山区,选择个体较大的本地母牛,用安格斯、短角牛、西门塔尔冻精配种,发展二元杂母牛和育肥架子牛;在坝区,选择西门塔尔杂交母牛,用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牛冻精配种,实施高代杂交,实行公牛集中育肥,生产大型商品肉牛;在良种牛场,引进云岭牛、短角牛、安格斯纯种牛,开展纯繁扩群和高端肉牛育肥,向市场提供优良母牛种源和高端牛肉来源。全市水牛实施摩本杂改良和腾冲槟榔江水牛选育。

4.3 强化草料保障

饲草料是养牛的基础,发展肉牛产业,必须强化饲草料保障。一是保护利用天然草原。全市自然草场有效面积52.19万hm2,通过实施草原生态奖补、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项目,有效恢复天然草地生产能力,达到年提供鲜草300万t以上。二是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6.37万hm2、甘蔗种植面积2.33万hm2、蔬菜种植面积4.67万hm2,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通过推进秸秆饲料化,达到年提供秸秆饲料300万t以上。三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全市有核桃种植面积30.82万hm2、甜柿等果园面积2.07万hm2,在推广人工种草1.34万hm2基础上,增加林下、果园种草3.34万hm2,达到年提供优质牧草400万t以上。四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在年推广青贮饲料87.96万t基础上,加快“粮改饲”步伐,推广种植青贮玉米2.0万hm2,达到年提供青贮饲料300万t以上。五是探索境外全株玉米种植境内养牛,解决规模化牛场饲草料来源100万t以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累计年提供青粗饲料1400万t以上,为肉牛产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4.4 强化动物福利

按照“设施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强化动物福利,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一是科学建设牛圈。无论散户或规模牛场,都要注意符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生物安全要求进行选址建设,牛圈上不漏雨水、下不渗漏粪尿、中要通风透光,按每头母牛8m2建设。二是合理搭配饲草料。牛场要有足够的饲草基地,夏季备足青贮饲料,秋季备足干草粗料,草料一年四季平衡供给。秸秆类要揉搓、切碎再喂,日粮要精、青、粗合理搭配,按不同阶段牛补充专用浓缩料。三是发情母牛要适时输精配种,提高情期受胎率。四是搞好助产和哺乳母牛饲养。围产期母牛单独饲养,补充哺乳母牛料和优质青干草。五是抓好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尽早让其吃到初乳,2月龄开始补饲,4月龄以前断奶。

4.5 强化生物安全

动物防疫是肉牛养殖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养牛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一是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养牛场所实行封闭管理,不能随便进出。牛场(圈)门口要设消毒池或消毒垫,保持消毒药有效,进出人员、车辆、物资要消毒,定期对牛圈周围、墙壁、牛栏、牛床用两种以上消毒药品交替消毒,以及杀灭老鼠和蚊蝇昆虫媒介。二是规范肉牛引进,跨省(区)引进种牛或用于饲养的肉牛应事先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运输前完成检疫、检测和免疫,使用报备清消车辆运输,落地后要报告,隔离45d,经观察无口蹄疫和结节性皮肤病,两次检测布鲁氏菌病为阴性,方能混群饲养。三是实施计划免疫,凡新购进的牛或出生3个月以上的犊牛都要注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以后每半年一次。历史上发生过炭疽、气肿疽、牛出败、梭菌病的地方,规模养殖也要重视疫苗免疫。四是定期开展监测,检测免疫抗体,不达标的及时补免;检测布鲁氏菌病,及时净化阳性畜。五是加强饲养管理,根据气候变化投喂保健药物,增强牛的抗病能力。六是定期使用高效、低毒、广谱驱虫药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

4.6 强化质量监管

强化从牛场到餐桌全链条监管,确保牛肉质量安全。一是加强牛品种质量监管,严禁使用杂交公牛配种,禁止未经批准从国外购进肉牛冻精(胚胎),冻改站点冻精由县畜牧站按照规划统一调供,确保肉牛品种质量。二是加强投入品监管,定期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质量抽检,净化市场,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养殖场(户)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对种牛引进、死亡淘汰、疫苗免疫、用药用料、生产经营等分别记录归档,确保养殖过程可追溯。四是加强检疫监管,做到产地、市场、屠宰、运输检疫100%,严防流通屠宰引发动物疫情,确保上市牛肉卫生安全。五是加强牛肉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对屠宰场、市场、餐馆、学校食堂牛肉质量进行抽检,防止牛肉产品重金属、违禁药物残留超标,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4.7 强化环境保护

养殖粪污是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发展肉牛产业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养牛场(户)要合理、规范改造圈舍,配套建设堆粪场、污水收集发酵沉淀池,严禁乱堆乱排。新建规模牛场,选址要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牛场建设应同时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堆粪场、排粪沟、三级污水处理沉淀池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无论规模场或散户养牛,都要实行种养相结合,发展养牛同时要选好消纳粪污的土地,将养殖粪污发酵处理后用于作物施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4.8 强化服务保障

针对保山市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普遍薄弱的状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相关文件要求,在机构改革中要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二是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根据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缺编情况逐年给予进人指标,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人员,补充基层队伍。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能力。三是构建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借鉴外地经验,支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以村级防疫员为社员的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承担政府购买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同时提供畜牧兽医技术有偿服务。四是组建专业技术团队。由县级、养牛重点乡(镇)科技人员和动物防疫合作社社员组建品种改良、草料开发、疫病防治专业技术团队,在市级专家团队的培训指导下,为肉牛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致谢:本文承蒙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王国良提供主要数据,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保山市牛场养牛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滇西山地城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