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润卓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是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依据,不仅能保障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还可以构建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由于低碳经济属于全新的经济形态,所以将其应用到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中既能合理配置资源,转变产业发展结构,又可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社会居民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新鲜度要求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变化和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具有规范性和可行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通常来讲,需要利用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运输的农产品主要包含肉类、蔬菜、水果等生鲜产品,在运输期间不仅要保障这些生鲜产品的新鲜度,还要避免产生腐烂变质等问题,这就要求它们一直处在同一温度环境中[1]。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涉及到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对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只有各个环节有效配合,才能在运输期间实现增值。
从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情况来看,物流行业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时效性。新鲜度和质量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关注的焦点。由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期间会随着时间增加而持续变质腐败,所以要尽可能控制运输的时间,保证其在规定范围内尽快到达销售区域。同时,产品质量也会受其他环节影响,因此物流企业要在优化运输路线的同时,保证其他环节的操作质量,由此避免受内外因素影响产生过长的运输时间,有效控制生鲜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损耗。其次,高成本。由于农产品和其他物品的物流运输存在差异,不管是储存条件还是运输规定都更加繁琐,所以物流企业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有效保障产品新鲜度和安全性。比如说,农产品在运输期间对温度的要求极高,需要将其设定在较低范围内,这项操作要安装专门的温控设施进行实现。最后,复杂性。农产品运输期间对品质的管控力度极强,会基于容易腐败的运输特征制定规范的运输系统。对比一般物流运输服务,生鲜农产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环境温度等条件,以此强化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现如今,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工作主要采用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的模式。具体应用如下:首先,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中,农产品的主要来源是农户和批发商,而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途径有餐饮店、农贸市场等。这种冷链物流模式所包含的主体更多,实际销售模式为大型零售,虽然整体操作可以对生鲜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管控,但实际管理中会出现较多问题;其次,在以集贸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中,整体管理操作非常简单,农户会自主形成集市进行交易,市场产品价格较低,但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具备有效的保鲜手段,最终无法保障农产品的营养价值[2]。同时,地方政府对城乡集市的关注度和管控度不强,致使市场供给需求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这样不仅会影响农民种植销售的积极性,还会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最后,在以连锁市场为导向的物流模式中,超市和农户之间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减少产品物流操作环节,还可以增强产品的供应效率。在这一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具有稳定性,实际运输和销售的速度也会随之提升,既可以保障冷链物流运输的流畅性,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现如今,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正以高效快速的姿态稳步发展,实际运输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相关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逐步形成了贯穿全国的绿色通道框架,此时不管是冷链技术还是运营模式都在不断进步。但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还存在较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行业科研水平过低,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输期间,因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基础设施,且这一领域的科研项目过少,所以系统装置并不能满足控温标准,生鲜农产品很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产生腐败变质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品质[3]。结合我国物流产业的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可以达到有关规定的冷链运输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且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选用敞篷式运输模式,不管是运输工具还是物流线路都不具备针对性,因此在冷链物流发展期间会涌现出许多问题,比如说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运输工具会污染生态环境等;其次,程序标准化建设不达标。我国作为农业经济大国,生产农产品的数量和区域具有分散性,行业企业建设也不规范,这直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建设发展,有关运输成本和设施投入也会随之上升。同时,在生产销售和产品运输期间,相关工作安排并不协调,致使运输期间的产品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最后,没有基于低碳经济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农产品冷链运输企业并没有在建设革新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更没有从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改善和优化冷链物流运输模式,相关优惠政策和管理理念没有融入到运输的全过程中,导致生鲜农产品在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了大批量的废弃物,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处理,最终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建设发展中不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针对废弃物提出科学的处理方式,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战略目标。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整体产业结构在科学调整中得到了不断深化,国家政府开始大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低碳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内容,也是保障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对策。我国党组织曾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低碳经济模式就是引导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4]。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实践,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要构建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有效平台。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其中发展低碳农业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农业不仅要体现在作业方式上,还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和产业形态等多层次中。比如说,依据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是低碳农业的基础表现;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升农产品的抗病虫害水平是低碳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直接表现;持续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全新产业形态是低碳农业在产业形态中的主要表现。
西方国家在建设推广低碳农业和相关政策时积累了丰富经验,比如澳大利亚提出了《低碳农业倡议法》,不仅规定农户具备碳排放的收益权和交易权,还明确政务要依据碳排放权所获取的收益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并为相应的技术成果转换和推广提供优质服务;欧盟地区也针对低碳农业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法律,比如《欧盟生态农业条例》《生态农业法》等。我国针对自身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在明确低碳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此在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充分展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和应用效率,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期间的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冷链物流,需要保障农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内处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中,以此有效保证自身的质量安全,科学管控营养价值的损耗率[5]。在实践发展中,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方面,网络技术模式在农产品销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此时农产品可以直接从田间运输到餐桌上,这就必须要依据冷链物流形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我国农产品和东盟国家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此时要想提高对外出口农产品经济发展水平,要在保障品质周期的同时,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存在较多现实问题,比如说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冷链物流的综合管理效率不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过低等,因此要从低碳经济角度入手,持续探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期间,科研学者要从低碳环保理念入手,提出更加高效的冷链运输技术,合理运用新能源,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际工作涉及到以下几点:一方面,区域政府要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合理运用优惠政策促进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稳步发展,持续优化运行期间的资源配置,不断调整行业领域的宏观环境。比如说,基于低碳冷链物流提出更多财政补贴政策,帮助物流企业调整自身税收,改善冷链物流企业的贷款政策方案,将国外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国内冷链运输系统中,并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改造创新[6]。同时,在物流运输期间注重强化应用设备的低碳性,科学处理运输工具的能源排放难题,合理运用新能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根据物流企业的运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管控温度变化,确保农产品在运输期间不会因为系统故障产生变质等问题。同时,要在信息系统中安装警报软件,这样在温度发生异常变化时,可以直接向运输人员和监管人员发出警告,以此从基础上保障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结构,具体工作包含以下几点:一方面,要保障农产品运输具有集约性,持续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在农产品生产期间选用低碳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并在销售期间让经销商与制造者、运输者构建良好的合作平台,这样有助于在组织结构、功能体现、操作流程等多方面调整程序结构,持续优化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强化运输期间的规范性,注重结合农产品运输特征安排冷藏设施,确保实际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基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设定不同的冷藏温度控制标准,有助于农产品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进行运输储存。
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全面创新,将绿色发展看作指导依据,由此改善冷链运输结构体系,明确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方向,最终构建健康安全的企业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在行业发展中要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合理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7]。比如说,在处理冷链运输期间产生的废弃物时,要组建专门管理团队,在收集相关废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并根据其表现出的特性进行二次利用,不同类型的废弃物要提出有效的处置方案。这种方式既可以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期间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又能高效传递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对整体运输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以此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一方面,区域政府要在规划建设产地型冷藏链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校企合作关系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想有效满足农产品的供给需求,不仅要持续优化冷链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要基于政府支持科学规划建设冷库,只有这样才能为生鲜农产品配送运输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要鼓励支持农户租赁或自主建设冷库,这样可以更好满足农产品的储存运输要求。另外,物流企业要和各地高校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结合时代技术发展需求培育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以此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另一方面,要设计推广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注重构建符合农产品冷链需求的网络运作体系。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构建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平台,这样不仅能汇总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主体信息,还可以将相关内容反馈给各个主体,促使他们在合作共享中科学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路线。
根据我国各地区农产品行业对冷链物流领域提出的要求分析可知,在构建优化运输体系的过程中,要构建多层级的冷链物流体系结构,注重增强整体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国内外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革新的社会环境中持续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设目标。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基于时代经济推广多层级冷链物流体系结构。对农产品销售运输而言,冷链物流的内部空间结构影响着物流运输的应用成本和整体效率[8]。一方面,要将出口农产品基地看作基础依据,按照梯次顺序对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生产基地等进行逐一配置,以此有序落实冷链物流体系;另一方面,要在中心城区或周边安装专业型冷链仓储设施,以此形成具有极强辐射带动力的冷链仓储物流中心。
其次,要基于冷链物流行业加强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在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稳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培养,不仅要利用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的对策改变企业运营模式,积极应用先进的企业发展经验和物流设施,还要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充分展现各项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激励作用,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参与技术革新。
再次,要重视境外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不仅丰富了内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还拓展了我国对外销售的市场范围。由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具备冷链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设条件,也没有充足的园区建设投资,因此在大力发展跨境农产品销售业务的背景下,还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特征参与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
最后,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构建多渠道冷链资金支持体系。资金支持作为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冷链物流系统的基础动力,由于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小而分散的发展现状,所以在新经济背景下必须要构建多渠道的冷链物流资本知识体系[9]。一方面,在传统金融体系领域中,要持续保障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仓储设施的建设用地,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提出更多融资方式;另一方面,要从非银行金融领域入手,依据融资租赁、资金投资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支持体系。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始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更愿意基于低碳经济环境发展要求选择产品和服务。因此,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企业和行业要持续优化自身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系统总结行业建设经验,不断研发和创新低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改变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软件,持续优化目前高校冷链物流人才的学习内容,由此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