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洁,李依繁,杨翌宇,杨 沐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我国绿色循环发展的工作进行相关部署;同年11月13日,全球近200个国家在英国格拉斯哥COP26上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旨在通力合作以免遭灾难性气候变化。由此可见,环保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其中,绿色物流更是现阶段关注的焦点。2020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紧扣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指明加强快递包装绿色化、妥善处理快递包装污染的重要工作;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等话题反复被提及。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攀升,大学生已成网购的中坚力量。据统计,2021年双十一当天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即达3146.28亿元,共产生11.58亿个包裹。在快递业务量狂飙猛进、相应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缺乏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如何绿色高效地处理海量包装垃圾迫在眉睫。
目前,校园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崔文凤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园快递包装物回收博弈研究》中依据演化博弈理论,对快递包装物回收过程中的参与者之间的决策行为进行博弈研究[1];谢志妮、黄成丽在《绿色物流中快递的包装与回收策略——以广州钟落潭高校园区为例》中采用正向分析方法,利用调研数据及成功案例,提出强化有偿激励、加强隐私保护等具体方案[2];赵阳、潘驰、史兆英在《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影响机制研究》中基于TPB构建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模型,研究表明促进条件、社会影响、态度和努力期望四个因素对校园快递众包物流参与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3];Gonzalo Wandosell等借助文字云和Gephi网络可视化软件等工具,从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绿色包装领域的前沿研究[4]。
以上学者针对校园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本文将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多方面分析校园绿色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系统化的应对策略。
相比于正向物流包装需求量和规格的可控,校园快递包装二次利用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回收包装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5]。其不可控的固有特征增大了操作难度和时间成本,使高效系统的二次利用难以实现,从而导致回收利用情况总体上不乐观。
正规的快递包装二次利用的主要流程包括收集、检测并分类、选择再加工、废弃处置或直接利用。而受限于高昂的人工成本和较低的快递寄回率,目前高校各大快递点没有或是只进行简单的二次利用,即只有收集和直接利用两个环节,缺乏完整的二次回收利用产业链和规模化的盈利模式。
校园快递包装回收属于绿色物流中重要的一环,但绿色物流本身具有多目标性,即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帕累托最优。由系统论观念可知:绿色物流的多目标之间会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一个目标的完全实现将以另一个或几个目标的更多牺牲为代价,从中找到最优平衡点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保证生态环境效益才是使前三者效益得以持久的前提。
绿色物流应做到包装材料选择、包装制造、包装使用、包装处理各环节均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到不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易于降解和回收利用。调查发现,目前校园快递包装多使用快递胶袋、纸质包装和普通塑料。其中,快递胶袋与普通塑料难以自然降解。纸质包装虽易于分解,但大量使用纸质包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样影响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很多网络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着重于包装的精美,消耗大量材料过度包装,极大限制了校园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公司和网络平台商家当前对于快递包装材料的要求多为结实、防水和耐磨,但并未对环保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市面上研发的环保包装箱大多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高昂的成本难以让终端企业接受。对于无力承担如此价格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和网络商家来说,为实现企业利益和满足顾客要求,低成本的胶袋、塑料等原始包装材料更易成为他们的首选。大学生网络购物追求价格低廉,更易碰到选择低成本包装的网络商家,使得校园绿色物流发展受到限制。
电商平台在快递包装管理上具有重大作用。商品生产企业为商品包装源头,快递包装供应商供应快递包装,商家为快递包装第一实施者,物流公司为第二实施者,最终消费者成为快递包装受益者和再利用的执行者。电商平台作为商品生产企业和商家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可以参与、合作、协调并监管快递包装。而当今各大电商平台并未对平台内企业或商家做出绿色方面的包装监管要求,成为限制校园绿色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学校园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快递包装从校园驿站离开后进入校园垃圾站,随后被校内保洁人员带离校园送至附近垃圾场进行处理。鲜少有驿站对包装进行二次回收利用,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驿站不作为、垃圾站处理随意、学校缺乏相应制度规定,使得校园缺乏快递包裹回收的渠道,极大阻碍校园绿色物流的发展。
此外,已有部分校园驿站开展绿色包装回收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包装回收利用,但却存在着活动宣传力度小、鲜有学生知晓、回收地点无清晰标识且不显眼、学生将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放入回收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绿色包装回收利用活动的开展难以持续。目前,这些问题仍处于待解决状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绿色物流观念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导致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对绿色物流观念的持有度较低。校园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以为绿色物流只要选择易降解材料进行包装即可,与自己并无多大关联,少数人能够做到自觉回收快递包裹。由此可见,该群体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导致行动力不强。
校园调查还显示,部分学校设有服务类社团,每年会举行绿色包装回收活动,但回收包装仅限于纸箱,且活动时长短、活动频率低。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活动宣传与成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学校学生对于某一活动的认知。若该类社团能够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对回收体系与内容做更为专业的介绍,大学生群体绿色物流观念与行动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政府应出台绿色包装、快递包装回收利用以及绿色物流运输的相关行政法规,具体体现在快递公司的准入标准上,规范快递包装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对绿色包装出台强制性统一标准,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运用政府职能,奖励按照绿色包装规范发展的企业,对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企业给予惩罚措施。
由地方政府主导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地方企业资源,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方面,过度包装是企业资源浪费的问题之一,企业应做到快递包装减量化或易降解化。譬如使用零胶带环保纸箱,该包装传承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工艺及理念,以折叠式使箱子形成双层支撑,实现零胶带设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循环利用以降低包装的单次使用成本。2021年8月6日,京东参与了欧盟、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项目试点之一“快递业塑料包装减量及循环利用”,在海口投放可循环包装箱。且此前京东已推广使用青流箱,其由可再生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目前在30多个城市使用1600万余次。循环包装的共享共用将大幅提高循环周转效率,实现经济又环保的双重目标。企业应推动包装减量化或可回收包装常态化使用,并不断通过研发创新降低绿色包装的使用成本。
物流公司首先可以为商家提供简约化包装,即消除包装上的商品信息或logo,为纸箱等包装的重复使用提供便捷的条件。另外,加大包装回收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菜鸟驿站等快递驿站可以在校园内(如快递站点、宿舍、教学楼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固定的快递包装分类回收点,再通过废弃物处理和加工系统形成“快递业+回收业”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掘其残余价值,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集站点回收、集中运输、统一加工于一体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能够将废弃物回收的成本降到最低,尽可能给相关厂家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电商同时作为绿色快递包装的监管者,也应提出相应的回收监管要求,推动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完善。
校方可在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社交软件(如微信)上开设回收快递包装的小程序,招聘愿意上门回收包裹的志愿者或者兼职者。若遇到包装较多或不方便前往回收点的情况,学生可以在小程序上填写地址、时间等相关信息,平台根据情况灵活安排服务人员上门回收登记。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为参与回收服务和愿意提供可回收包装的同学增加实践学分,该举措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推动校园绿色物流发展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促进校园物流的绿色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校可以联合社团开设与绿色物流宣传教育相关的公众号,或者在已有官方公众号上增加相关模块。除大力传播快递包装分类知识、投放技巧外,亦可转载其他高校的典型案例以供学习效仿、解读国家出台的绿色物流相关政策等。此外,高校可以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契机,举办绿色物流相关主题的创意大赛,设置包括废弃物回收装置的设计、快递回收小程序的开发、绿色物流宣传语的撰写等多项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绿色物流意识,形成绿色环保社会风尚,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保氛围。基于此,才可以真正落实绿色物流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校园快递废弃包裹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节约包装成本,还能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提升快递行业的绿色化水平。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都应成为双碳行动的践行者,共同助力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建立。从政府角度出发,加强宏观设计、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能够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企业层面来看,需要整个供应链的企业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在选材时注重包装的减量化与绿色化,在技术上推动快递包装智能化变革和加强研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高校则具有沟通企业与大学生的桥梁作用,校企合作构建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将为校园绿色物流的发展打造良好生态;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首先强化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主动回收快递包装的习惯。只有全面落实各个主体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作用,才能推动校园绿色物流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