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娜 王 冲 洪英霞 王 瑞
淋巴瘤指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非霍奇金和霍奇金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约占90%左右,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特征,部分高侵袭性淋巴瘤可侵犯骨髓,甚至发展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1-2]。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LCL约占15%~63%[3]。LCL是指淋巴样细胞侵入骨髓,致使外周和骨髓血发生继发性的改变,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预后极差。临床应对加强对LCL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组织病理学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对于侵犯骨髓而细胞形态学不典型或骨髓已经受累的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随着近年来诊疗水平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C)已逐渐被应用于淋巴瘤检测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分析LCL患者病例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结果及临床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LCL患者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34±5.06)岁;体重指数(BMI )18~30 kg/m2,平均BMI(23.87±1.08)kg/m2;25例T淋巴细胞型,39例B淋巴细胞型;文化程度:16例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纳入标准:①均符合LCL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语言、认知功能正常;④能配合完成各项检查;⑤患者对研究知悉,资源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伴有肝肾功能损坏者;③存有精神疾病者。
1.2.1 病理免疫组化 取淋巴结或淋巴组织活检标本,依次采用75%、80%、95%×2、100%×3酒精及二甲苯处理组织,并将其放入60℃恒温烤箱中过夜,其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经甲醇-双氧水处理,之后使用PBS液和蒸馏水清晰,再对抗原进行修复,将一抗和二抗滴入其中,室温下孵育30min后加入显色剂,复染(苏木素),依次采用75%、80%、95%×2、100%×4酒精及二甲苯处理,分析CD3、TDT、CD5、CD7、CD10、CD20、CD21、CD34、CD43、CD79a、LCA、BCL-2、BCL-6、PAX-5抗原的表达。检测中所使用的病理免疫组化仪器(benchMark-ULTRA)及试剂盒均购自美国Ventana公司。
1.2.2 骨髓流式免疫 抽取骨髓标本1~2 ml,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液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数为(0.5~1.0)×106/ml,然后将其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以CD45/SSC设门分出成熟细胞群和幼稚细胞群进行检测,分析CD2、CD3、CD5、CD7、CD11c、CD19、CD20、CD22、CD23、CD79a、CD38、FMC-7、HLA-DR、sKappa抗原的表达。检测中所使用的流式细胞仪(FC500)与试剂盒均购自美国贝克曼公司。
分析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各抗原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随访,分析LCL患者生存周期特点。
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均显示,25例T淋巴细胞型,39例B淋巴细胞型。
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3,占比84.00%,其次为TDT,占比64.00%;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20,占比100%,其次为CD79a,占比87.18%,见表1。
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7,占比100.00%,其次为CD3,占比60.00%;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19,占比94.87%,其次为CD20,占比56.41%。见表2。
25例T淋巴细胞型患者生存周期为1~40个月不等,中位生存周期为19.78个月,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12.98个月,不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9.55个月。39例B淋巴细胞型患者生存周期为3~60个月不等,中位生存周期为27.75个月,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7.16个月,不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32.11个月。
LC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L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故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间,影响患者预后。随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相继问世,淋巴细胞的起源、发育过程及复杂的生物学特征逐渐被认识[5]。病理诊断是确诊LCL的主要手段,病理免疫组化是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可与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学相联系,但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淋巴瘤,该检查手段并未检测出异常反应性淋巴结细胞使,则检测难度较大[6-7]。FC目前已被广泛于血液疾病的诊断中,可多参数、快速地对大量细胞进行测定和分析,能够有效弥补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的不足,对于淋巴瘤免疫分型及各种细胞比例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检测中经常出现假阳性结果[8]。
病理免疫组化及FC两种检测方法是目前LCL的主要检测手段,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寻找准确、快速的检测手段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均显示,25例T淋巴细胞型,39例B淋巴细胞型;免疫组化各抗原表达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7,其次为CD3;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19,其次为CD20,骨髓流式免疫各抗原表达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7,其次为CD3;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19,其次为CD20。表明LCL患者病理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结果一致,但仍有部分抗体结果存在差异,且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存在部分抗原丢失。非霍奇金淋巴瘤按照肿瘤细胞分化不同,可分为NK/T细胞型NHL和B细胞型NHL,其中15%起源于NK/T细胞系,85%起源于B淋巴细胞系[9]。相关研究显示,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淋巴细胞瘤发生骨髓侵犯可能性越大[10]。病理免疫组化以免疫学为基本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显色剂显色,从而确定体内抗原位置、含量及性质[11-12]。是鉴别和诊断肿瘤的主要手段,准确率较高,并有助于确定原发性恶性肿瘤部位。各种亚型的淋巴瘤均是独立的疾病实体,且不同病理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法亦不同,故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对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FC对于无法获取淋巴结病理但骨髓已经受累的的淋巴瘤患者具有的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对血液疾病的诊断、预后应用价值较高,已成为淋巴瘤分型的常规手段之一[13-14]。本研究通过对LCL患者生存周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5例T淋巴细胞型患者中位生存周期为19.78个月,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12.98个月,不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9.55个月;39例B淋巴细胞型患者中位生存周期为27.75个月,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7.16个月,不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32.11个月,说明T淋巴细胞患者生存周期低于B淋巴细胞患者,分析原因主要是T淋巴细胞恶性程度更高。且在B淋巴细胞瘤患者中,CD20缺失生存周期显著的降低。有研究显示,对于CD20缺失的淋巴瘤细胞恶性程度更高[15]。故CD20表达对于评估淋巴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病理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在LCL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两者相互弥补对于提高淋巴瘤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研究样本纳入量偏少,今后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的意义。
综上所述,LCL患者病理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结果一致,两者相互补充,不可替代,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T淋巴细胞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生存周期较B淋巴细胞患者低,肿瘤发展过程中伴随部分抗原丢失,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