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湘君,陈波,张世兵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201)
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是“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一种革新,对专业建设的要求较高,从业人员必须懂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懂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95%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跨境电商企业普遍设置了技术类、商务类、管理类等岗位,其中技术类和商务类岗位占比达到了90%以上,招聘人才时,主要招聘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要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视觉传达、网络支付与安全、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网络编程、跨境电商美工、B2B、B2C、O2O 国际网络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代物流,熟悉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ebay 等平台运营综合知识。这些人才综合知识的获取是通过高校培养。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0%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学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很好的深度对接,专业建设滞后产业的发展。职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很少有跨境电商企业参与。推进跨境电商产业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学校的专业建设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人才和智力保证。学校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根据“四新”需求,要找准改革着力点和突破口,与跨境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以来,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不得不创新管理和更新观念,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而重新审视与国外的成交和物流配送等方式。而高校教育理念必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进一步让人才服务产业。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更是深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100%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和企业要适应新业态和应对疫情的需要,需要重塑贸易、管理、教学、科研等新模式。这为校企在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提供了一次深度融合的新契机。
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企业用人需要能够独当一面,上岗就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学校往往因师资技能、教学设施设备等影响,教学往往限于理论,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不够,刚刚毕业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导致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产生了较长的时滞。100%的调研对象认为,只有建立校企联盟、校企联合培养,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好产业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子,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增加了教师企业经验,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更加吻合,教师也在与企业合作中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校和企业共融共生,实现了1+1>2 的协同效应。学生从学校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需要企业对学生进行二次实训,学生进厂就能在岗位上大展拳脚。
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实际,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及《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互融的原则,制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细则,促使产教融合接上地气。对深度融合学校办学的企业给予贷款优惠,贷款优惠额度要高于、优于同类同期贷款,也可适当贴息惠及企业。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在校企深度合作中表现突出,积极发挥出高技能领军水平,公司积极为其提供工作环境,提高其待遇水平,政府落实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设立专项产教融合基金,对在产教融合做出成绩和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95%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高校为教师、学生在企业创造施展技能的机会,制定教师下企业激励办法,鼓励教师融入企业,确立教学模式时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并为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设立专门大师工作室或工匠工作室,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
97%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校企要共筑创新平台,学校提供自己教学场地和配套教学资源,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或实践教学基地,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或校企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将施教过程和内容建成数据库。(1)“订单班”。根据企业个性化定制需求,探索“2+1”订单班人才模式,即校内2 年+企业1 年。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必须参与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全过程的设置。(2)“校中厂”。学校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学校场地、水电、设备和师资,筹办企业(工厂或公司),而企业提供产品品牌和实践技术及技术导师,在学校共建“校中厂”,实行“责任共担、过程共管”。学生以上班或实习实训形式进入“校中厂”学习。(3)“厂中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场地,企业技术导师根据岗位对每个学生现场面授,答疑解惑,打通校企之间“围墙”。(4)“现代学徒制”。为实现产业和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5)“校企一体化”。除以上4 种方式外,校企还可共同拟定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岗定教,共同组织考试,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产学研协同发展。(6)“混合制办学”[1]。学校同企业共建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的产业园,共同出资,成立董事会,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通过混合制办学,使校企双方命运联系更加紧密,在培育人才中能深度融合对接。
98%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校企建立统一教学组织,构建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同承担实践教学的任务,将教学情况纳入数据库。一方面,学校要统筹规划,组织教务部门、教学院(系)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体系,将企业实践纳入课程学习,课程老师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实施,结合企业实践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在重视产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针对岗位要求,派出有经验的工匠大师,直接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学校“孕育地”教育和企业“试炼场”锤炼,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优秀匠人的言传身教,深切感悟到工匠师傅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逐步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实践学习的兴趣。
98%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纳入数据库。(1)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高待遇,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行下企业轮岗制度。(2)优化实践教学过程。优化安排企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岗位设置,以模块化为教学主要内容,给学生分配一些具体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岗位轮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岗位现场体验,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3)企业将师生视为企业的一员,为师生提供场地、创造机会,在师生投入每个工作岗位中,同时给他们配备企业工匠大师,和学校师生一道参与实践教学指导。(4)学校加大实训室投入,购置软件、配备设施要涵盖整个操作流程或环节,以利于教师针对每个环节逐一施教。
97%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佳途径,将校企各自资源建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加强专兼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兼师资库。(1)学校为老师搭建平台,制定“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去企业深造,提升其个人综合能力[2]。(2)招聘或聘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或企业项目研发主持人及参与者担任专业专兼职教师,教授课程时融入自己的技术水平。(3)校企共同成立项目研发小组,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智力成果。(4)成立校企理事会,由理事会整合双方资源,推动出台双方互赢的实践教学制度和规则,衔接日常的实践教学事宜,处理实践教学中的争议,消除企业与高职院校隔阂[3]。(5)立足学校实际,选聘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创业大咖等,组成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4]。
99%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任何专业设置应突出市场导向,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否则,这样的专业就会被淘汰。跨境电商专业要按照从事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随着信息技术等发展,企业岗位的设置在不断变化,一些岗位会消失,一些新的岗位会产生,因此专业设置时充分进行论证,要进行调研,要根据企业需求与时俱进。在专业设置时候要有企业专家来进行论证,使学校的专业与企业的技术进步相适应。针对企业一线岗位对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要求,校企共同确定发展规划,设置、优化、调整专业;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成数据库。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效并举,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确保产业与专业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98%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工匠组成教师数据库,从中选取部分人员充实到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家库。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岗位设置要求,定期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和教材建设,使教学内容能够与职业标准相结合。(1)优化课程结构,符合职教规律,突出专业实践技能。(2)教材开发要有创新,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水平,强化岗位需求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注重专业教育融入产业的针对性,增强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3)学校开展调研,以企业岗位特点,分析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教学目标对接,调整教学标准,教学大纲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构建一套富有以学生能力为本的职教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4)校企推进“双创教育”,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校企各自派出教师和技术工匠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校企共同开展“双创”,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专业教育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大数据视域分析跨境电商产业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归因,是产业发展的价值使然,也是高校办学的使命所在。政府、高校、企业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耦合路径,为推动专业教育服务数字经济及外贸企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