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伟疏肝安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22-12-07 06:43汪玲羽张咩庆连建伟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丹溪舌苔肝郁

汪玲羽 张咩庆 连建伟(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连建伟教授,系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悬壶于浙江,临证五十载,博古通今,熟读经典,尤对脾胃病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连师遵古不泥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遵循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浙江地域特点,总结并进行发挥,创制“疏肝安肠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患者多表现为腹部不适或腹痛症状,同时伴有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便,且痛而欲泄,泄后痛缓[2]。根据其症状特点,连师认为该病当属中医学“泄泻”中的“痛泄”范畴。

1 病因病机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生于江南,为现在的浙江义乌人。丹溪所著《金匮钩玄》及其门人整编的《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丹溪手镜》等均设泄泻专篇予以讨论。

连师认为泄泻当以“脾湿”为本。正如《金匮钩玄·泄泻从湿治有多法》[3]85所言“泄泻者,水泻所为也,由湿本土,土乃脾胃之气也。得此证者,或因于内伤,或感于外邪,皆能动乎脾湿。脾病则升举之气下陷,湿变注并出大肠之道,以胃与大肠同乎阳明一经也”,该书提出了泄泻多由外感或内因触动脾湿引发。而泄泻病因众多,《丹溪心法·泄泻》[4]认为“湿、火、气虚、痰积、食积”皆为“泄泻”之因。不同病因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金匮钩玄·泄泻》[3]22中记载:“凡泻水腹不痛者,是湿也。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也。腹痛泻水,腹鸣,痛一阵泻一阵,是火也。或泻,时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也。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也。”

连师认为痛泄是泄泻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腹痛即欲泻、泻后痛可缓,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相似。《医方考》云[5]:“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旺,故令痛泻。”《类经·卷三十》云:“木强则侮土,故善泄也。”故连师认为痛泄责于肝脾。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横逆犯脾,脾气渐虚,或素体脾胃虚弱,肝木侮之,最终导致脾运化失司,清浊不分,气机不畅,肠腑通降失常而发病[6]。

2 辨治经验

连师善用平脉辨证法,对于肝郁脾虚型的证型辨证,连师亦常遵该法,并尤重左右两关。《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7]13曰:“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连师认为,“肝脾之脉位于两关,肝脾不和,故其脉两关不调,左关弦主肝旺,右关缓主脾虚”[8]。《濒湖脉学》云“弦应东方肝胆经”,主“木盛之病”[9]。《脉经·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7]55曰:“关脉缓,其人不饮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所以连师认为“左关弦,右关缓”乃其脉诊特点。

连师认为,临床治疗当从病因病机着手。脾湿之泻,运脾为要,运脾之法,当从《金匮钩玄·泄泻》[3]22所言“湿,燥湿兼渗泄之”“宜独利小便而湿动也”。连师指出治“脾湿”之要需着重注意利小便之法,使邪有出路,并强调不可盲目涩利止泻,如《丹溪治法心要·泄泻第二十二》中提到“世俗类用涩药治痢与泻,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小”。

连师指出痛泄由丹溪首倡,治疗该病可遵丹溪之法。连师临证时常融合丹溪学术思想,结合泄泻病因病机,自创“疏肝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该方组成:炒白芍、茯苓各15g,炒白术、木瓜、焦神曲各12g,黄芩10g,炒陈皮、煨木香、炒防风各6g,川连5g,吴茱萸3g。该方以痛泻要方为主方,在《丹溪心法·泄泻》[4]62中载:“治痛泄。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两半,防风一两。”《医方考》[5]中说:“炒术所以健脾,炒芍所以泻肝,炒陈所以醒脾,防风所以散肝。”四药配伍合用,能够舒达少阳,疏肝郁而健脾胃。《医方集解·和解之剂》[10]云:“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气逆,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东垣曰: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连师在痛泻要方基础上加黄芩清热燥湿,取黄芩汤之意,清热止利;加茯苓淡渗利湿,遵朱丹溪“凡泄泻之药,多用淡渗之剂利之”;加川连、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泻肝行湿,《医宗金鉴》引胡天锡曰“此泻肝火之正剂”,合芍药取戊己丸之意,《纲目》谓其“止下痢腹痛后重”;加木香健脾行气消食导滞,与川连合用取香连丸之意清热化湿、行气化滞;再加木瓜和胃化湿、平肝舒筋,加焦神曲消食和胃。整方遵循丹溪治痛泄之法,契合《丹溪心法·泄泻》[4]61中“泄泻,有湿、火、气虚、痰积、食积”的病因病机。多方合用,主治肝郁脾虚日久化热之痛泻。临证同时参合舌象症状加减,若舌苔黄腻或小便色黄,多加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使湿从小便而行,“利小便而实大便”。若舌苔偏腻,加薏苡仁健脾利湿,若舌苔偏白,薏苡仁用炒,去其寒凉之性。舌边有瘀点,则加炙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瘀,丹参活血祛瘀。若大便偏稀,加扁豆衣健脾和胃化湿。若有腹胀,多加佛手片疏肝理气。

3 验案举隅

鲍某,男,46岁,兰溪人。2019年7月26日初诊。时有痛泄,病起两年有余,偶有腹胀,大便稀溏,日行五六次,左关弦,右脉缓,舌苔薄腻,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痛泄,肝郁脾虚证,治拟丹溪法疏肝健脾理气燥湿,方药如下:炒白芍、茯苓各15g,炒白术、焦神曲、车前子(包)、木瓜各12g,炒陈皮、炒防风、煨木香、佛手片各6g,川连5g,吴茱萸3g。14剂,煎服200ml,一日二次,饭后温服。2019年8月16日二诊:痛泄已好转,现腹不痛,大便日二行,已不溏,左关弦,右脉缓,舌苔黄腻边有齿痕,守方主之,上方加黄芩6g,方药如下:茯苓、炒白芍各15g,炒白术、木瓜、车前子(包)、焦神曲各12g,炒陈皮、炒防风、煨木香、佛手片、黄芩各6g,川连5g,吴茱萸3g。21剂,煎服200ml,一日二次,饭后温服。2019年9月6日三诊:痛泄已瘥。

按:患者以痛泄为主症,脉诊左关弦,右关缓,故辨为肝郁脾虚证,且舌苔薄腻,内有湿邪郁阻,故连师遵丹溪法拟疏肝安肠方去黄芩疏肝健脾理气燥湿。患者舌苔仅薄腻不黄,湿重于热,故去黄芩,恐清热太过而伤脾。加车前子利水通淋,遵丹溪《金匮钩玄·泄泻》[3]22中“殊不知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为长策”之治法,使湿热从小便而行。患者偶有腹胀,乃肝郁气滞,加佛手疏肝理气。二诊痛泄已好转,腹已不痛,且大便已不溏,但舌苔转黄腻,湿热并重,故加黄芩清热燥湿,加大清热功效。三诊痛泄即愈。

4 结语

丹溪生于江南,连师认为丹溪治泄泻理论当与地域环境相契合。又因连师常年悬壶浙江,故其在治疗泄泻时常遵丹溪法。根据丹溪对其病机的解释,认为泄泻常由“肝脾不调”且多由“湿、火、气虚、痰积、食积”引起。连师临证时紧扣病机,以平脉辨证法辨证施治,脉诊尤重左右关脉,认为肝郁脾虚之痛泻,常以“左关弦,右关缓”为主,并结合丹溪理论自拟疏肝安肠方治之,参合“舌症”辨证加减。用药轻灵,多方合用,每每取得良好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丹溪舌苔肝郁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八三感怀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