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07 05:12姜振波段亚茹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就业指导

郑 勇 姜振波 段亚茹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形势变化莫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抉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概念,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效果[1]。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高校教师就业指导水平,最终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2]。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目的

新时期“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要求》相同,都是使大学生在三个维度(知识、态度、技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理念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贯穿大学生活,使大学生能够梳理全新的就业观。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应邀请当地企业一起加入,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堂内容,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教学的积极性[3]。

三、“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提高课程的影响力,能够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能够使大学生的专业前景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4]。

首先,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是社会就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教育引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对自身有着客观的认识,也对自身有着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其专业的需求,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顺利进入职场。通过教学改革还能起到课程创新的作用,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使大学生“学以致用”,把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与个人素质结合起来,形成竞争力,通过个人努力能够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有担当、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教学改革,能够对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师资队伍、课堂效果等进行合理调整,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心理为主,能够合理评价就业前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学核心目标[5]。

最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因此需要提前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这个过程贯穿了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6]。

四、“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内容

1.丰富教材内容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需要对“五育融合”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结合当今社会的最新态势,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利益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学习内容,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与扩充,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理念与实践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提供多维度的学术支持,集合高水平师资力量编写教材,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科学化、合理化发展[7]。

2.拓宽教学视角

通过充分调研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社会上的用人需求,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内容,精心选取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就业指导的理念,也能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就业。首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改革需要顺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有所侧重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其次,就业指导的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社会实践的影响,增设对相关行业的社会调查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内容。最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指导学生充分研究典型案例,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实战经验[8]。

3.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大学生就业课堂的教学改革,不拘泥于课堂本身,要鼓励学生去拓展其发展的领域,对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及时的干预与指导。第一,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各种知识,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就业实践活动,善于挖掘就业的资源,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知,有利于大学生客观、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积极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聘请专职就业指导专家、邀请毕业校友等方式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述,使大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接触社会,进而了解社会。第三,积极倡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学生就业相关理论可以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加丰富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

五、“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

1.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相关教研者的研究重点。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心,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中,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实践,比如引导大学生制作职业规划企划书、创业成功人士访谈、模拟面试、素质拓展活动等。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统计,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个性化的就业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9]。

2.授课教师专业性

授课教师的师资建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保障,教学改革离不开最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授课方法、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当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以大学生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主,授课内容也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出一支具备高水平与高素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首先,在教师的能力上,不但要具备海量知识储备,教师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经验,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经验与社会经验。其次,教师应内外兼修,需要经常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接触,时刻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帮助大学生修正职业发展方向[10]。

3.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五育融合”是新时期科学合理的育人体系,其中包括了育人目标、育人方案、育人评价三个方面。科学的育人目标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性,合理的育人方案决定了育人目标的实效性,有效的育人评价是对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案的科学性的反馈。在新时期“五育融合”的理念下,高等院校应该提升育人目标的社会适应性,紧跟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国家战略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积极开展对社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模式,是就业相关需求成为高等院校招生的依据。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接班人,能够接受先进的理念与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时,需要在课堂内容与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要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模式的互动性

在新时期“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主体是大学生,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与大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为“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课堂、融入课堂、网络课堂、熏陶课堂、实践课堂和咨询服务课堂。第二种为小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为15~30人,班级规模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种为“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系统的职业生涯教学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其积极探索,进而优化其决策行动。

六、“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策略

1.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研团队

在高等院校中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研团队,合理编写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细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邀请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同时邀请校内德育课教师与部分专业课教师加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组。开展“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研究如何在就业指导中融入“五育”,分析不同专业、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同时更新社会用人需求的信息,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社会用人需求的动态。帮助大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高等院校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潜力与兴趣,使大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社会用人需求相结合,帮助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2.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选拔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打乱专业壁垒,小班教学实践就业指导的新模式。通过小班制授课,每个专业选取若干名学生,多种专业大学生汇集授课,同时将就业指导内容融入大学生的专业行业背景,激发大学生探索与创新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将四年高等教育所学的专业内容灵活运用,同时在教学中设立观察员,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此角色,记录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及时反馈至授课教师。

3.多角度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同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校外实践基地与毕业校友资源,增加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对社会工作有具体的、清晰的认知。同时,邀请职场相关人士举办讲座,引导大学生进行职场思考,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形势。鼓励大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深入交流与咨询,增加师生互动,比如个性化简历修改、面试模拟等形式。

4.多种课程考核制度

建议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建立多种考核制度,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在制度考核评定标准时,充分考虑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需要在课堂学习、实践拓展、总结复盘、计划未来四个因素进行考虑。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储备必不可少,课堂学习的成绩要向学生上课的活跃程度、参与程度倾斜,打破了以往一纸试卷定结论的固化思维。在讲课安排时,设置观察员角色,让观察员参与课堂打分。实践拓展是课程的重点,设身处地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更好地活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中所遇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方向,在实践阶段的评分原则上以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标准。总结复盘是课程的关键,经验的积累是学生素养自我升华的宝贵过程,课程总结的得分应占有重要比例,一切教法的改革、模式的变更,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淀出适合自己的宝贵经验,在期末总结时,应允许学生提出多元化上报资料,可以是文章汇报,也可以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计划未来是课程的延伸,经过实践学习与德育熏陶的全方位引导,学生要具备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主观认知,通过重塑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学生计划的汇报标准应类似于职场求职信函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兼顾了解学生“三观”的现状。总体上,重构本学科评分体系的目标是让课堂更活跃,实践更主动,总结更务实,计划更科学。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就业指导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