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韵 陈兴娟 侯承志 胡 木 万嘉捷 冯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保健科,北京 100053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一种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疾病,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即指血浆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 中的一种或多种高于正常水平,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 降低,是诱发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1],截至2012 年中国成人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可高达40.40%,与2002 年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我国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 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约增加920 万例[2]。同时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脂血症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然有所提高[3],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仍待加强与提高。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于“血浊”“痰瘀”等范畴,其病因多责之于痰浊、瘀血之类。
“阳化气,阴成形”源自内经,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者,属运动、上升、温热、兴奋等;阴者,属静止、内守、下降、寒冷等,阴阳二气对立统一,不断运动,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4]阳化万物之气,动则化而为气;阴成万物之形,静则凝而成形。人体本处于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协调之中,若人体阴阳失衡,阳气受损,阴邪势重,阳气无法发挥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激发、推动、温煦等作用,无法正常气化阴津,阴津难行阻滞,以致难以推动血的生成、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等病理变化,久则聚而成形为阴邪,导致凡如形体肥胖,或如瘀血、痰饮和结石有形病理产物。因此,均可以看作为“阴成形”的病理表现。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基础,探析高脂血症发生的内在病机变化,对理论指导进行多形式的治疗方案大有裨益。
膏本为人体正常组织之一,在《灵枢·五癃津液别》有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5]张志聪在《黄帝内经集注》云:“五藏之精液,和合而为高者。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6]张介宾《类经》又曰:“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4]说明膏本属液,为饮食物入胃,经脾胃运化为水谷精微随三焦气血流通而荣于皮肤、骨窍、五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7]饮食水谷入胃,赖脾阳转运化为精微以输布濡养五脏。然近些年来,随着饮食丰富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多嗜食肥甘厚味,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愈加普遍。人体之变,过则为灾,过食油腻脾胃首伤。过度饮食脾运化不及又自身耗损太过,膏者属液,液者,津液中质地较为稠厚者,今脾阳失损,脾阳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布,水湿运化不利,膏不从正化,输布代谢紊乱,膏聚而成浊脂,阻滞气机,水湿属阴,阴多静易成形,气行不畅聚湿生痰,脾虚亦生痰,滞于气血流通,久则成瘀,痰瘀其邪为阴,进一步遏阻阳气。今肥甘之品过度摄入者,形体多肥胖,脾主肌肉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四肢不得精微所养,超重者四肢为困,阳气升发不足,阳气不得布达,浊脂堆结体内阻滞气机,津液不得输布凝为痰,血于脉中不得通行为瘀。痰瘀阻滞,有形阴邪形成,进一步阻滞中焦气机升降运化,脾阳不升。
阳气主推动,动则升阳,适当运动,气血才能流畅,又有多逸少动的生活工作环境,气血运行不畅,内在气化运动缺乏自身运动之助,阳气气化受阻,是故《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久卧伤气。”[7]气化不成,水谷精微难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津液不能正常输泄,津液久聚饮,饮久凝为痰,痰浊不化,和肥甘结为浊脂,郁积于人体,反又阻滞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发为瘀阻,酿成有形之邪。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7]老年者命门火衰,气血弱,肾中藏元阴元阳,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年老肾阳亏虚难以温煦气化,五脏阳气亦难生发,膏脂不得温运、水液代谢功能不得气化,聚膏成浊脂,浊脂内积,聚水液为痰,阳气虚血滞生为瘀血,滞于血脉,亦可导致高脂血症。
更有七情不遂,肝主一身气机,体阴而用阳,喜调达而恶抑郁,七情被郁,气机阻滞,肝主疏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难助脾胃运化功能,难助水液正常输布代谢,影响气血津液正常通达人体,痰瘀互结,浸淫血脉发为高脂血症。气郁日久,无法推动阳气运行,气化受此影响,如此恶性循环,胶着难解。同时,现代研究也表明[8],在对心血管疾病病因的分析中发现,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的影响已经超过传统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心理状态较为健康的人群,能及时自我调整心态,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代谢失调,进而改善生存质量。
高脂血症常常多个致病因素夹杂致病,却总不离“阳化气,阴成形”之因。血脂异常者膏脂过度堆积可导致各种病理变化,现痰瘀阴邪加阻,阻滞气血运行,进而阻遏三焦,导致三焦主持诸气、运行水液不行,以致阳者被遏,气化不足,推动无力,水饮难化,有形阴邪更盛,阻滞气机,再损阳气。可见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同病,缠绵互纠,以致病势日进,顽固难解。痰瘀之邪困阻三焦气机,必酿病果,痰瘀阴邪结于血脉,血脉不行,阳气气化不行,膏脂、痰瘀聚而难化,壅遏脉道,变生他病。因气为血之帅,脉为血府,观古籍《素问·痹论》载:“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7]心主血脉,其血脉痰瘀浊邪上犯心胸清旷之处,痹阻心脉,致胸阳失展,气血不畅,心脉失养,故出现胸闷、心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痰瘀内蕴又可见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疲倦乏力;阻遏脾胃中焦则见口中黏腻、纳呆、脘腹胀闷;浊邪阻滞气机,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则见头晕昏沉。
膏脂不化,阳气受损,痰瘀阻滞气血经络,阳气又不达。《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7]脾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中央可灌溉四旁,是故《脾胃论》云:“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9]因此,当重以化生后天阳气之源,若脾阳脾气充足,转输长养各脏,各脏阳气得养,痰瘀阴邪则无处可生,正如《医理真传》谓:“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10]《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11]强调中焦气机作用,脾胃主中焦气机,为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为后天之本,健脾气,助脾阳,方可正常化生气血,升清降浊,全身气机升降有调,气血精微可正常输布至全身。气血运行畅,脾气有足,脾阳可升,其运化痰湿之力倍增,痰瘀浊脂之阴邪得脾阳之温则行则消。老年肾阳虚者又当温补肾阳,填补先天,助阳气气化不失司,气血运行有推动,暖火以旺土,养元阳兼可助脾阳,是故《外经微言》云:“命门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死生,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无也。”[12]气郁者可疏肝解郁,芳香畅达,调达气机,助阳伸展升发,以助气化。
同时,化痰瘀之阴邪,畅通阳气之路,正如《金匾要略》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3]《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7]则以温化痰饮、活血化瘀、祛痰散结、行气通滞之法等。
又当通达一身之阳,阳气为一身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7]阳气旺盛,则外邪难侵,内邪难生,人无所病,正如《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7]畅通三焦通路,激发经络气血,外而四肢百骸,内则五脏六腑,以期气血通,阳气达于四肢脏腑,则病无以生,在补阳化气不足的同时,又可对阴成形太过加以纠正,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理瀹骈文》有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14]指出了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给药途径上有所不同,外治法通过针刺、灸法、药物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经络、皮肤和黏膜,通过激动经络气血促进皮肤局部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中医外治法以其简便疗效和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通过激发人体自身正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发挥持久作用;效果显著起效快,不依赖外源药物,从而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了口服及注射给药的缺点,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养生治病效果显著。因其适应范围较广,针对性强,且安全性高,疗效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临床上以针灸治疗高脂血症最为常见,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临床效果佳,简便易行。针灸者,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正如《千金翼方》所述:“凡病皆有气血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15]又如《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16]临床运用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可通过循经激发阳经腧穴,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又可通过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脾俞等腧穴辅以行针辅助手法,健运阳气除浊脂化生之源,激发阳经气血通浊脂之凝滞。通过针刺丰隆、太冲、合谷、外关等腧穴,发挥腧穴的主治作用以化痰祛浊瘀。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外可通达经络补经络气血畅旺阳气,内而与脏腑相连,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使浊脂痰瘀不再生。刘美玲等[17]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在改善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医症状积分和中医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他汀类药物,在提高总有效率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改善体重指数等方面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当。又有艾灸、推拿导引法等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艾灸通过自身传导的热度,推拿导引通过不同手法与摄生形式,穴位埋线通过持续刺激腧穴,助腧穴、经络激发,助阳化痰瘀。亦有现代研究表明[18],针灸可促进内源性脂质代谢,主要表现在调节胆固醇的逆转录。高密度脂蛋白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在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血脂异常治疗,也可创新运用外治之法,开通以借玄府之机,秉“阳化气,阴成形”之理,玄府开阖,药物熏蒸之气通过玄府渗入气血脏腑,从而发挥利湿排浊的功效。一方面,可使药物充分发挥利湿渗浊作用,化血中浊脂瘀滞痰浊阴邪,发挥健运清阳之用,促气血运行畅达;另一方面,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以熏蒸之热气借以全身玄府使药物通达温煦机体,通过腠理,热为阳,阳气鼓动人体三焦经络气血运行的同时,加以药物充分发挥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功能,畅达经络,助药物达至病所更化痰瘀膏浊。借以药物热汽通腠理开玄府,通阳气,畅三焦,汽疗以调脂,即避免了对肝、肾与胃肠道的伤害,同时也避免了肝、肾与胃肠道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大大增加了药物的吸收[19]。陈爱佳等[20]在中药熏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中证实,采用利湿降脂法对湿浊痹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熏蒸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证明采用中药利湿降脂方熏蒸治疗高脂血症效果确切,并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有效率达81.2%,且研究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通过论述“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究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变化,由轻到重,由浅及深,寻找高脂血症的病机核心,创新应用中医外治法,可用中药内化病理产物、调整脏腑生理功能,又既以针灸、熏蒸外治之妙通达内外经络气血,调整阴阳。终已达到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又可未病先防,防微杜渐,防止高脂血症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变生他病。中医外治法疗效确切,安全便捷,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在临床研究的大力探索下,更好发挥其治疗高脂血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助力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