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山东 青岛 266400)
我们在推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各级学校、教师广播以及推广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首先要对所引用的信息技术各方面的优劣势、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开展的教学设计、需要融合的教学阶段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的数据以及具体化的措施,明确信息技术同地理课程深度融合的意义与内涵,了解信息技术同课程相互融合过程的难度、复杂性、关键内容与重要核心。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将提高地理课堂的交互性、新鲜性和有效性。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以适应或同化的方式建立知识,促进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地理和地理学的一般知识,学生可以总结以下几点,以了解与地球、地理和世界相关的基本问题,掌握基本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学科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情感,初步形成全球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这些目标具有很强的宏观性,许多内容将优化课堂教学,并在其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地理课程的目标[1]。
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由于他们在小学学习时主要使用综合课程来理解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地理概念,即使它存在,也是零碎的。通过整合,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粗略(无须详细)的地理知识语境系统,使学生能够掌握该地区的典型地理特征,理解自然地理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科学在指导工业部门发展、国内建设和人类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创造初步的地理可读性和人文可读性,使这种科学可读性在达到成人学习者之后,成为自觉指导经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不管哪一个是最好的,哪一个是最坏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学习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学习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学习发现和学习接受。自然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学习方法的同步发展和互补组合,提高不同学习方法的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够相互促进,使学生学习真正有效,实现个性化的教师主导学习。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类型的体现,它是人类应具备的高级认知能力,不仅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整合所追求的高层次目标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为这类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和软件来实现和总结某些科学规律和现象,并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研究、信息收集、处理、沟通、发布等探索活动中,培养情感和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受长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循规蹈矩。部分地理教师仍然采取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点记忆,而忽视思考,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足,这对于学生日常学习产生影响,忽视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定势,无法对问题形成深层次的思考。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应该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层次解析,才能够在脑海里建立相应概念。但目前因为教学方法陈旧,使得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密切交流。但因为一些教师的自身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使得在开展地理课程学习时,教师总是先抛出知识点,再按照要求完成知识点学习,导致学习氛围较为沉闷,无法形成有效的吸收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才能够积极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够让现有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在当今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往往因为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因为地理学科涵盖范围较广,因此需要有较大的学习范围。而且部分的学习模块有着非常强大的理科思维。因此,在许多学生的眼里地理是比较难的。学生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以为地理只是一门文科性的学科,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就好,并没有真正掌握到地理学习的方法,造成学习困难。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是根。地理知识涵盖范围较广,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积累地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范围以及知识的深度都有所拓展。所以在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如果基础知识缺乏,就会产生教学困难,给教学带来不便之处。
尤其是对于某些课程其自身的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让课堂和学生之间产生更为亲切的关系,可以介入一些网络平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可以通过智慧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模拟练习、打卡等。通过此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关注情况之下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其是当今的软件发展迅速,有钉钉、腾讯视频、学习通都可以用来教学。在搭建学习平台的时候,要做好监督作用,防止学生在网络上产生不规范的学习行为,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在过去,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对于教育的资源并不丰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无法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环境,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教学工具教学理念进入课堂,丰富教学。例如,教室里配有相应的教学器材、全体师生自备地图和地球仪、希沃教学等,充分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感受知识的存在及合理性。在学习地理国家、生态气候、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新型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在进行小组讨论。例如,课前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我们要去远足旅行,除了携带生活中的必需品和食物,我们还要带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对我们的远足有很大的帮助,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加舒心愉快的徒步旅行了,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例如,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地图。同学们听到这个答案了吗?没错,就是地图,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很大,让我们可以知道地理方位,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状况。这时教师在用PPT展示地图,顺序依次是银河系图、太阳系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通过图片展示,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地球也是渺小的,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地图应用于我们生活中,任何时候都会用到,例如我们出行,会使用导航地图,这也是地图多维的呈现方式,学习地图有助于我们初步学习地理方位知识,更加了解地理知识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能够促进学生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地理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展开对地图的合作学习。例如,在《我们怎样学地理》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关于地图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些对地图尺寸的表达方法,如比例尺换算,还有经纬度判断,都需要借助于地图来学习,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PPT来呈现,如教师放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辨别图中的方向,每位学生都需要独立思考,认清图中的地理坐标区分东南西北,互相分享自己的判断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展开合作学习,在地理学习中,许多的题目都需要学生运用多角度,综合性分析题目,需要师生、同学之间互动,交换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学习提问是一种教育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定义课题进行研究,积极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在一次教学实验中,教师将自然地理学的某些元素整合到研究性科学中,并使用研究性科学的方法和阶段寻求网络支持。可以说,网络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手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网络与自然地理教学的融合实现了自然地理教学的目标,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协作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比较了几个自然地理因素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科学的案例,发现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某些气候内容、河流、湖泊、资源等地理因素。比如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地理因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互动更频繁、更密切。它们对人们的影响是直接、迅速和广泛的。为此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开展地理相关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讲解和演示是一种低层次的整合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它不仅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首选的整合方法。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主要用于接受性学习。可以说,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并不反对接受性(而非被动)学习。在中学自然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非常适合自主研究性学习,而事实知识、概念和原则等内容可能更适合接受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接受式教学法中,教师主要以教学、演示和提问为主,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灵活地使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通过研究我国的地域和分布,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拍摄了一段描述我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视频,目的是让学生们大致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了解祖国领土的兴趣和意识,此外,视频显示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中国的宏观地形。教师首先展示PPT制作的中国山区分布图,说明山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教师使用教材解释中国山区的总体趋势、主要山脉的分布,并简要介绍典型山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问题,此外,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有效地监控课堂过程,促进师生互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山脉方向和主要山脉分布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制作了Flash游戏集,注重学生掌握山脉知识。教材结合音频和视频,及时人机交互,学生充满兴趣,将僵化的知识整合到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增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例如,在讲解火山地震的发生和破坏相关内容时。火山和地震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对于它们的形成、发生和危害,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完整的描述和解释,但效果是可以想象的。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讲解,效果大不相同。教授将展示火山、地震起因和地震录像带,并将它们重新编辑成多媒体课程集,使学生能够理解地震和火山的起因和机制。为了弥补对录像带发生机制缺乏详细介绍的不足,教师用Flash做了一系列关于火山爆发和地震机制的课程,以重现学生在现实中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课程材料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火山和地震发生的空间运动和机制,并为进一步了解如何制定减少火山地震灾害的措施提供了知识基础。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现在的地理教学质量,还对开发教学课件、发掘教学资源和素材、教学评估开合、教学教学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可实现既定目标,锻炼形成良好的获取信息、加工应用、信息交流、创新发展的综合能力,形成协同合作意识,树立主动探索的思维。信息技术同地理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以各种各样形式的基础工作开展,可在地理教学日常课上或者地理互动实验课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还可提供有用的资源环境,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实现有效的协作与交流,完成研究开发工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应用辅助软件、多媒体数据库,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声像资源将各类较为抽象的大纲规定以及文字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媒体开发手段形成活泼、具体的视听媒介,进而起到良好的演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