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探析

2022-12-07 03:23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盲文盲人文献

党 多

(南通市图书馆,江苏 南通 226000)

一、视障读者服务研究背景

视障人士是指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或视力丧失,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围绕残疾人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1]。2018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也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考虑残疾人群体的特点,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2]。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为盲人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大字读物、数字阅读、无障碍电影电视剧等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残障人士事业发展,对残障人士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提高读者服务技能和方式,让视障读者能够平等地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内容

视障读者主要包括盲人、视力障碍人群和视力衰退的老人等,不同于一般读者,视障读者服务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服务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文献服务

特殊文献服务主要指为视障读者提供的各类文献的服务。文献资料的保存和借阅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服务,由于视障读者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天然障碍,文献服务的形式也必须随之变化,并不局限于纸质书籍,CD、有声资料、听书设备等也是重要资源。

2.文化知识服务

特殊教育培训服务是指为视障读者提供的各类提升文化知识素养,丰富精神生活的线上线下活动,如使用电脑培训、盲文教育培训等技能培训。

3.智能化信息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信息服务在辅助视障群体获取信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殊信息服务是指利用智能化技术辅助视障读者获取更多资讯信息,视障人士的网络系统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现状

1.馆藏资源不足,使用率低

目前,国内大多公共图书馆都设有盲人阅览室或专供视障读者阅读活动的区域,但普遍利用率较低,盲人阅览服务区闲置更是常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G B/T36719-2018)里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文献资源馆藏指标做出了基本要求。相对于该地区视障读者人数来说,这一标准并不高,然而很多图书馆难以达到要求。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盲文资料种类少,内容陈旧,更新滞后,视障读者到馆阅读本来就困难,匮乏的文献资源更难以吸引读者借阅。第二,辅助阅读设备这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一些电子产品还没使用就该淘汰了,很多设备坏损率较大,购置一段时间之后可供视障读者使用的设备就更少了。相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视障读者没有受到公共图书馆的足够重视,他们可获取和使用的资源以及辅助设备没有得到持续、稳定的更新和维护。

2.馆内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种政策,保障残疾人日常生活的便利。但是视障人士仍然较少出现在公共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的道路设计、出行模式和公共场馆布局仍然需要改进,公共图书馆对于无障碍场馆设计的关注不足。

国内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这一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相关政策的颁布晚于图书馆建设热潮,在此阶段建设的图书馆就存在着场馆布局不完善,缺失无障碍设施,后期维护也没有跟上[3]。在场馆设置方面,一些地区图书馆整体布局没有考虑到视障人群。馆外通往图书馆的盲道铺设不规范,盲道不连续、被占用的情况也不少;出入口没有无障碍停车位。馆内大部分视障阅览区很小,未做到动、静分离。一些基础设施的配置没有考虑到视障人群行动缓慢的特点,没有无障碍电梯,即电梯内缺失镜子、按钮上的盲文提示、三面扶手等必要的无障碍设施。部分图书馆缺乏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提示信息,如针对色盲读者的标识牌色彩设置不明确,重要交通节点如入口、电梯和扶手等位置没有语音提示和盲文提示[4]。

3.工作人员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视障读者到馆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图书馆工作人员,但是一些公共图书馆不能重视视障读者的服务工作,视障阅览室工作由其他部门兼任,有些甚至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管理。公共图书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手续繁琐,聘任的工作人员本身具备相关服务知识储备的就极少。部分图书馆对于视障人士服务技能培训也并不注意,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盲文设备等的使用方法,辅助视障读者进行文献听读,却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服务的积极性和专业性不足,而具备相关能力的志愿者流动性又大,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了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人才储备不足。

4.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针对视障读者出行不便的问题,一些图书馆尝试让盲文书“流动”至盲人按摩店、特殊教育学校图书室,还有图书馆开展了“盲文读物寄/送到家”服务。这些送书上门的服务提升“适盲服务”的精准度。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视障读者的服务形式却仍然局限于送书上门、盲文书/听书设备借阅等,部分公共图书馆没有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思路,视障读者服务内容单一,视障读者服务活动较少,一些图书馆甚至没有这方面的针对性活动,更不要说系统性、长期的品牌服务活动了,主动性较差,视障读者服务的效果也不明显。

5.信息资源建设缺失

目前,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数字资源建设是文化产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多公共图书馆对于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够,网站整体布局方面也很少考虑到视障用户的需求,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一些盲人阅览室电脑没有配置读屏软件,无法辅助视力障碍读者对网页进行导航浏览、编辑和收发电子邮件等活动;视障阅读辅助设备配置也较少。

四、提升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水平的对策

视障读者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读者服务应该通过自身文献资源和专业化的能力满足视障读者对信息、知识和其他文化活动的需求。

1.加强合作,丰富馆藏资源

1.1丰富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的基础是文献资料的借阅,提高相关文献流通率的前提就是要丰富馆藏资源。随着我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批准书,无障碍文献资源的版权限制会越来越小,文献信息资源的无障碍格式品种和数量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公共图书馆要牢牢抓住这一机会,不断扩充馆藏资源,

在每年的图书购置经费中预留出固定的比例用于购置盲文书刊,按照一般图书的采购原则对盲文书刊进行定期定量的更新采购。

1.2加强区域合作。视障群体盲文普及率低,相对于门槛较高且获取难度较大的盲文书籍,有声读物、无障碍电影电视剧则是一种新的选择。媒体融合时代涌现了很多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但是对于一些县市区图书馆来说,没有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撑以获取更多资源。公共图书馆以省级图书馆为中心,联合市级图书馆及特殊学校、残联等机构,构建区域性视障读者服务体系,促进馆际合作,图书馆与社会机构间的合作。做到区域间图书馆统借统还,资源互通,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覆盖面;发挥地区优势,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影响力,更好地保障视障读者的基本文化权益。

2.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

视障读者到馆难度本来就大,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就会大大影响这一特殊群体的阅读体验,降低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兴趣。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遵循安全性、实用性、便利性的原则,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给视障群体足够的出行安全感。根据视障读者在馆内的活动流线,做好图书馆的布局规划,让视障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整体环境,减少出行风险;按照相关文件规定配备无障碍设施,在图书馆出入口处与馆外盲道的衔接,配备无障碍电梯,在重要建筑节点设置明确、易识别的引导标识或语音提示;视障阅览室的家具要避免尖锐的边缘,尽量采用圆角型设计;在转弯处设置护垫或包裹软质材料避免磕碰;阅览书架、桌椅的设计要符合视障读者的需求,可以采用壁面式书架,中间放置阅览桌椅,沿着墙壁四周放置单面书架,方便读者沿着壁面查找图书[5]。

3.提升图书馆员专业素养

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才储备,根据服务时间、规模和服务读者人次等因素配备与之相配的专职或兼职服务人员;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扩大志愿服务范围,健全志愿者激励考核及权利保障体系,吸引更多有视障读者服务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到读者服务中来;定期对馆员和志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给予读者有分寸感的尊重,了解听书机、刻印机、盲文计算机等阅览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盲文书籍、大字书等实体文献资源的分布,能够及时迅速地为视障读者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源,并通过导读书目对视障读者进行阅读辅导;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视障读者服务研讨会,集合地区图书馆进行经验探讨,将会议代表发言整理成册,以供图书馆界同行学习、借鉴。

4.丰富视障读者服务内容

当前视障读者服务形式和内容仍然较为单一,公共图书馆必须转变思想,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变被动为主动,开展视障读者真正需要的活动,在文化、教育、社交、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

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合作,通过流动车、流动站等形式,为社区内的视障读者上门办证,为他们解答关于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有关疑问,及时通知他们新书上架,讲座、培训等活动开展信息,将文献借阅服务和其他读者服务向基层延伸。

在文献资料借阅方面,除了现场借阅、定期上门送书、邮寄这些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自建数据库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读者活动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多调研、多学习,根据本地区视障人群的需求,举办系列活动:可以与机构合作,开展有助于视障读者提升职业技能的活动,培训他们使用网络和听书机、刻印机等辅助设备,通过各项技能的培训,为视障群体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参照国外盲人图书馆先进经验,设置艺术品触摸室,利用技术手段复制艺术品,以供视障读者近距离触摸感知[6]。举办多元化体验活动,让普通读者在模拟的场景中体验视障群体生活的不易,视障读者可以作为引导员参与其中,增加普通读者与视障读者的双向交流,消除歧视,也能够增加视障读者的参与感与自信心。在做好视障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还要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渠道做好推广,宣传助残扶残的理念,营造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良好环境和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5.完善信息资源建设

2017年,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通过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和盲人用阅读设备向盲人提供电子盲文、数字有声读物和定制化、持续性的知识文化服务。这是国家在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向视障读者进行阅读推广的一项重大举措。

数字化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视障读者阅读的主要方式,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完备是公共图书馆需要逐步实现的目标。公共图书馆应配备视障读者专用的电脑,盲文键盘等硬件设备;根据《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网站布局进行无障碍改造,设计符合视障用户使用习惯的网站;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自建或联合其他图书馆共建盲人数字图书馆,整合视障读者的需求,形成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一步畅通视障读者的信息获取渠道,真正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结语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视障人士就占了20%[7]。无论是日常还是参与社会活动,视障群体都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帮扶。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资讯服务中心,有责任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从馆藏文献、无障碍设施、馆员服务、文化活动和信息资源多方面进行探索,满足视障读者对于信息、知识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保障视障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猜你喜欢
盲文盲人文献
加强盲文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自首的盲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盲文纸质出版物与数字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