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2-12-07 00:41石雅娟
乡村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油菜田间幼苗

石雅娟

(宿松县破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宿松 246501)

0 引言

与传统油菜相比,双低油菜的硫苷、芥酸含量明显降低。使用双低油菜进行食用油的生产,有助于实现健康饮食。随着双低油菜种植效益的提升,农户种植双低油菜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出双低油菜的种植优势,笔者现总结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要点与提高种植效益的相关措施,以供种植农户参考。

1 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为保证双低油菜种植效益,种植农户首先需要做好油菜品种的选择。为此,种植农户应充分考虑油菜种植区的气候环境状况、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收益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生产。目前,湘杂油518号、湘杂油631号、春云2号及沣油3号等双低油菜品种的种植效益较好。

1.2 种子处理

在安徽省宿松县地区,双低油菜每年仅可种植一次[1]。因此,种植农户在购买生产用种时需要格外注意,切不可自行留种,以免影响到后续种植品质。种植前,种植农户需要对双低油菜种子进行处理,主要为种子晾晒、种子筛选。选种时,种植农户需要仔细观察其形状、颜色,挑出破损种子,同时需要将形态异常及带有病菌、虫卵的种子取出,以保证播种的种子品质优良,提高种子发芽率。

1.3 选地整地

为提升双低油菜品质,种植农户不可在种植有高硫苷或者高芥酸油菜品种的区域进行双低油菜生产,避免出现相互授粉情况,影响油菜品质。种植地应以土质结构优良、含水量适中、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地块为主,且要求其前茬作物不能是萝卜、大白菜、荠菜或者小白菜等十字花科类作物。选地后,通过翻耕整地,能够减少土壤中真菌、细菌及害虫虫卵的积存量,优化土壤结构,为双低油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整地时,种植农户需要控制好翻耕深度,一般以25 cm左右为最佳;可按照150~200 cm的距离进行挖沟开厢,厢宽应控制在30 cm左右厢沟深度为25 cm左右,围沟及腰沟的深度要控制在30 cm左右。种植农户需要保证整地后土壤细碎、平整,在翻耕过程中需要施入适量基肥,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1.4 苗床准备

苗床应以地势高平、土壤肥沃、排水便捷的地块为主。选定苗床后,种植农户还需要按照6∶1的长宽比进行育苗床的设计,每间隔1.5 m分厢开沟[3],并每667 m2施入2 250 kg腐熟农家肥、5 kg氯化钾、25 kg磷肥。

1.5 育苗移栽

种植农户若采取机械播种,需要先对各种机器进行调试,控制好播种深度及播种距离。在播种双低油菜之前,需要在播种地块进行小规模试播,观察播种深度是否均匀、下种速度是否稳定,确保播种质量达标后再进行机械播种 。栽培双低油菜时,种植农户需要根据播种地区的气候情况确定播种时机。播种时,以气温稳定在20 ℃左右为最佳在安徽省宿松县,若采用直播,通常播种时间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若移栽种植,则选择在9月上旬播种较为合理。每667 m2地播种225 g左右,苗株数控制在2万株左右。如果播种期延后,种植农户可通过增加播种量的方式来保证种植效益。例如,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双低油菜,应将每667 m2播种量增加到300 g,出苗数量控制在25 000株[5]。播种时,种植农户需要根据播种环境、播种面积、播种结构等确定播种方式。例如,条播应在化学除草剂应用后1~3 d进行,行距应控制在33 cm;如果选择撒播,则可将种子直接与干细土混合后撒在厢面上,配施适量基肥。如果种植农户选择移栽幼苗,为了提升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需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或者间苗,间苗应遵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双低油菜每平方米的留苗量一般在35株左右即可。间苗完成后,种植农户需要在晴好天气进行追肥,每667 m2地可施入13 kg钾肥和6 kg尿素。出苗时,若降雨量较小,天气干燥,种植农户则需要在每日晨起及傍晚浇灌稀薄粪水,以抵御干旱,保证双低油菜正常生长。在幼苗移栽前7 d左右,种植农户需要用多效唑45 g兑水50 kg混合均匀喷施,并施入6 kg左右的尿素,以保证双低油菜营养供应充足。

1.6 田间管理

1.6.1 排灌水。低温及阴雨时期的持续存在是影响双低油菜出苗后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春季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较高,如气温较低,则会导致双低油菜苗株叶片发黄、根部腐烂或者病虫害频繁发生。因此,种植农户需要在天气晴好时加强对双低油菜栽植田块的开沟排水,以降低土壤湿度,提升土壤通透性。如果双低油菜生长期间遇干旱,种植农户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例如,种植农户可通过沟灌或者漫灌的方式满足双低油菜的需水要求。灌溉完成后,种植农户可将谷壳或者稻草覆于畦面,以降低水分的蒸发速度,避免长期干旱环境对幼苗造成损伤[6]。

1.6.2 除草。种植农户应做好田间除草工作,避免杂草生长过于旺盛,造成幼苗营养不良,降低幼苗成活率。如为移栽双低油菜,种植农户需要中耕除草两三次,中耕应由浅到深,同时配合施入肥料,以加快幼苗的生长发育。越冬前期,种植农户需要田间除草一次,并配合培土壅蔸,以提升幼苗对于霜冻的抵抗能力。如果田间杂草较多,种植农户可在油菜生长至三叶期后7 d左右喷施10.5%盖草能,以起到除草效果。

1.6.3 施肥。双低油菜移栽后10 d左右,每667 m2地施入15 kg尿素(兑水30 kg),以起到促进其苗期生长的作用。冬季前期,每667 m2地施入10 kg尿素、15 kg钾肥作为腊肥。翌年2月底,每667 m2叶面喷施0.2%硼砂水溶液50 kg,加快双低油菜生长[7]。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油菜花叶病

花叶病在油菜栽培中较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蚜虫活动,发生率较高,传播范围较大。油菜花叶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蚜虫的虫口密度、气候环境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油菜苗期降雨量较少,气候干旱,则花叶病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受害油菜的新生叶片会出现镂空状斑点,逐渐加重至网状,受害叶片还会出现卷曲、畸形的情况。为防治花叶病,种植农户首先需要根据栽培地区病害的发生类型选择相应抗病品种。种植农户需要做好水肥管理,提升油菜的抗病能力,减少花叶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田间蚜虫的防治,遏制花叶病的传播。

2.2 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多在油菜花期和苗期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油菜产油量急剧下降。为预防菌核病,种植农户可以通过油菜与水稻轮作的方式,减少田间菌核病病菌的积累量。在种植双低油菜前,种植农户需要进行深耕、深翻,并将田沟积水排除干净,一旦发现田间有患病株,需要及时将其清理带离田外,避免病菌的大面积传播、蔓延。如果田间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种植农户可使用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喷施防治,一般用药两三次便可起到显著防治效果。

2.3 油菜霜霉病

霜霉病发生早期,油菜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斑点,且叶片背面会生长出一层较厚的絮状霉菌。霜霉病发病速度较快,且会在极短时间内导致植株枯萎死亡。为防治霜霉病,种植农户可使用HILOT凯霜500倍液喷施防治,及时将患病植株清除,并控制好浇水量,改善油菜生长环境。

2.4 青菜虫

菜青虫在双低油菜田间较为常见。菜青虫会大量啃食油菜枝叶,影响油菜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积累。针对菜青虫,种植农户可以使用氯氰菊酯或者菊马乳油进行喷施防治,或者在油菜田套种十字花科作物,以起到吸引菜青虫聚集,进而集中杀除的目的。油菜收获完成后,种植农户需要及时将田间的烂叶枯枝清理干净,并进行土壤深翻,以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另外,种植农户还可以通过释放赤眼蜂的方式起到捕杀菜青虫的效果。

2.5 蚜虫

蚜虫主要集中活动于油菜叶背面、菜薹等部位,会吸食大量汁液,造成叶片卷曲,长时间发展会导致油菜植株出现营养不良进而枯萎死亡。针对蚜虫,种植农户可以使用氧化乐果乳油进行喷施防治,或者使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3 提高双低油菜种植效益的主要措施

要想提升双低油菜种植效益,首先需要加强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培育。种植农户需要根据油菜种植区的基本情况选择抗倒伏、产量高、抗病性能优良、生产性能稳定的品种进行栽培。如果种植地处于旅游观光地区,种植农户需要选择花期长、花色鲜艳、早熟或者迟熟的双低油菜品种,从而避免与其他品种油菜同时开花,进一步提升观赏效果,延长观赏期。其次,种植农户需要针对油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管理技术的优化,提升油菜品质及油料质量,进而提升双低油菜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门可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落地培训的方式,帮助农户掌握更为科学有效的双低油菜种植技术,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优化管理技术。第三,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低息或者贴息支持的方式为双低油菜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第四,农业部门需要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从而促进油菜产业链的延长,通过油菜产物加工进行多元化产品生产,提升双低油菜的种植效益,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第五,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将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纳入地方特色发展规划,保障双低油菜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规避双低油菜生产中的各类风险问题,提升其抗灾能力。

猜你喜欢
油菜田间幼苗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希望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