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完善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2-12-07 00:31孙秋玉
文教资料 2022年15期
关键词:线下思政教学模式

孙秋玉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

一、新形势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挑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势导致各地推行了较长时间的“停课不停学”,学校也需要调整相关工作学习计划。[1]作为重要的课程,思政课面临着新的挑战。授课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家就能接受思政教育,教师在网上授课而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成为一种趋势。

(一)教学主体面临的挑战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上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变化是课堂由“群体互助学习”转变为“个人自主探究”。[2]部分学生因思辨能力较差、理论功底不足、人生阅历有限等,学习仅浮于表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政课的引导时,思政课的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如何传递给学生,在这个大背景下,则需要考虑到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正确价值观。在疫情之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引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师教学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第一,在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下,学生将教师视为答疑、解惑者,教师不能回避问题或绕开问题,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存在一定压力。第二,线上上课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受限,加上教师对线上教学使用的App(小程序)及操作模式掌握不够熟练,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第三,由“单方教学”转变为“多面手”,要求教师改变授课方式。录课、播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四,由言传身教转向间接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思政教学采用线上学习、直播授课、录播视频等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虽有讲解,但隔着屏幕无法确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学生的学习地点从教室转变为家里,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学习氛围的变化。在教室,学习的氛围更浓厚,知识的传递更为容易,教师也更游刃有余。但是,线上思政课是教师和学生们居家,没有线下的场地和氛围,容易使学生滋生懒惰情绪,没有很好地参与学习。另一方面,线上课程很难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尽管使用了QQ、微信、学习通等方式授课、签到,但授课容易流于表面,教师也无法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学变成浮萍,最终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教学环境。

其次,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享有均等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信息资源非由个人或集体独享或支配。这样的教学环境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难免导致与教育目标相反的效果。信息的不均衡也必然意味着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所处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同的反馈,因其所接触的信息渠道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如果教师仅仅关注普遍性的规律而忽视客观存在的特殊化的内容,将会导致思想教育走向浅表和庸俗,而一味迎合学生也会导致价值观传递的偏差。因此,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洞察学生的真实想法。

(三)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首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有待整合。传统的思政模式仍然坚持唯课本论的模式,而没有形成知识与实践的统一的模式。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则对教学方式作出了改进。线下教学以教材为主,课本外的内容较少;相反,线上教学以教材外内容为主,可以丰富并补充教学。因此,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模式相结合,使得二者在交叉重叠中形成有机的统一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充分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优势互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灌输型转向引导型,衔接好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教学技术手段落后也对教学方式提出了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消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3]而“互联网+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技术手段的落后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到屏幕前教学的转变,给教学设备提出了新的考验。对于教师来说,其需要电脑、手机设备还需要良好的网络的保障。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网络设备有限,甚至无法进行学习。在全面开启网课的初期,部分教师都难以保障自己电脑的摄像、麦克是否功能良好,网速是否具备直播等条件。所以,崭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学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

最后,教师已然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虽经历了多年发展,但并未大范围普及,有些教师一时无法完全适应。第一,就教师的年龄而言,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具备信息能力的素养,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就会导致上课出现困难,也会使得实际上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二,高校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滞后。部分高校未能根据学校实际建立适合的网络教学平台,仅将各类平台进行重叠相加或简单组合,将传统说教移植到网络之中;粗糙的设备打击了广大师生的使用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未产生实际性的效果。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之同线下课堂相结合,创新适用于教学需求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构思

(一)打造“互联网+”的思政课模式

首先,“互联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思政课教学活起来。随着全球信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和有所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接入互联网,将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媒介等使用能使得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使得思政课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学习中去。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有了全新的定位模式,互联网的连接两端,能够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展示自己的所学和能力。这不仅实现了教学主体模式的变化,也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给传统的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应用程序进行讨论,与教师沟通。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等情况,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可以各种方式使得教学模式变得信息化和丰富,让学生更容易接收相关的理论。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发课程表情包,制作主题漫画、微视频等,使思政课鲜活起来,通过“互联网+”让大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课堂。

其次,“互联网+”的思政课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思政课的互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理论化、浅表化,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互联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传递,互动性较强而不局限于教学的场地限制。在这里学生在课堂内外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表达,避免因面对面的尴尬而不愿表达出内心的看法和疑虑。而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不仅可以答疑解惑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虽然有小组讨论、提问等互动环节,但是只能课堂完成,受制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发言的机会有限,且不能畅所欲言。在互联网状态下,线上课堂中学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强。该教学模式可以打造师生共同关注点,传授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效扩展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和时间,增加有效的互动性。[5]在互联网+模式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方式也将被拓展,可以分享自己的社会经验,分享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动员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感受社会的变化。

最后,“互联网+”的思政课模式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时代之问和考验。教师为适应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除了做好传统的授课的准备之外,其还需要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包括直播授课、课堂互动、资料上传、制作和发布作业等等,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如此才能做好相应课程的衔接。对于高校而言,应该加强网络建设。高校思政平台需要吸收教育成果。这些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网络应用,极大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深化线上、线下教学的课程模式改革。高校德育的基础就是思想政治课程。面对新时代对学生培养方面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当下,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整合各个高校思政课网络资源,可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主要能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查找相关内容,深入学习并且掌握天下时事,教师也能随时予以指导。

其次,混合教学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知识充分获取的过程,能拓展学生接触的信息的范围,开阔其眼界,提升其精神境界。在资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所属学科的知识范畴,还可以借鉴精品慕课以及权威机构所发布的相关的信息资源,进一步融合地区、学校、专业、个体的特色,从而形成教学内容丰富的线上课堂。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的是,线上教学虽然能够改善知识的广度以及传播的效率,可是在面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能力方面难以直接展开,线上教学的距离也意味着学生的不可控性,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卓有成效的讨论和互动。因此,我们需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和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具体而言,第一,以问题为导向整合线上资源而配合线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热点,设置议题,形成积极讨论、大胆发声的氛围,并加以引导和指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构建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堂。第二,将传统课堂中理论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的优势同现代新型的在线答疑、实时探讨、单独释疑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将课程内容可视化,在线构建课程资料库,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最后,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信息资源。思政课所面临的对象是具有区域性、差异性的,在整合教学资源的时候应该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信息,大力实施网络扶智工程行动。教师需要对弱者的学习需求予以重点关注,帮助城乡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破除阶级、信息固化的现状,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共用,以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的需求。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话语多元、价值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需要立足于理论而拓展教学的深度。

(三)完善监督评价,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这种评价不仅关乎教师也关乎学生。一个好的监督评价机制也是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为思政课的展开提供方法和路径,监督评价应该尽量客观公正,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思政课课程目标和理念。这就要求对教师的评价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思政考核时,应尽可能多元考核,除了传统课堂的试卷考试外,也应结合线上的讨论、活动全面评价学生。这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路径参与到思政的学习和实践中。

首先,我们要完善对学生的监督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最主要的是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它的判断标准主要是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激励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的展示、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想法;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带来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自我评价,激发新的学习动机,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激励学生自我新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意味着对于课程评价机制也应该加以完善,可以采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模拟和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薄弱环节。总的来说,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未来对学生爱学和学有所成的重要保障和激励。

其次,对教师的评价也应该遵循全面性评价原则。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是重科研、轻教学,因此,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应有所创新,鼓励混合教学,以便更加有效率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6]全面性评价要求考察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效果,但是这种结果性评价不能涵盖评价的全部面向,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如在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中,有没有管理好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是否享有了获得感。这就要求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唯结果论,而要看教师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运用好教学模式,有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较好,在学生群体中好评较高的教师在考核过程中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来提升思政课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效果之促进

(一)教师充分利用技术完善课堂体验

新形势下,线上教学成为一个常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技术完善课堂的体验,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选择和使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的个人信息素养会得到发展,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探索互联网+的思政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能够获得学生群体的欢迎,甚至可以通过公众号的形式开展教学、交流等活动。具体而言,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为此,教师既要做好传统的授课准备,还需要学习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网课进行远程教学、资料上传、制作发布作业等多媒体的方式做好师生的沟通和交流。线上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以高眼界、强素养兼顾教学内容,以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引领当代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则需要党建和思政教育相关人员构建高校教育网站、平台,通过网络思想引领和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此外,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技术,可以起到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针对性。技术不仅可以带来生活的便利,更能促进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化和提升。因此,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下,线上教学需要运用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改革,增强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其次,要探索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学生学习和接收的情况,从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课后反馈着手进行改进,从而消除远距离教学所带来的疏离感。在线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比如,在直播过程中插入互动环节、抢答环节、讨论环节,使得线上教学活跃起来。教师应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作为一个平台、资源开放的教育活动平台的作用,汲取优秀在线教学过程的经验,提升在线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以通过投票、问卷、弹幕、问答等投屏方式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和实时互动。这是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7]

最后,要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信息素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素养,依赖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具体而言,在新教学模式中,第一,教师要不断提高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平台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平台使用。第二,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多样性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提高捕捉新信息的敏锐度,要通过互联网随时收集和整理信息,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设计情境展示、案例分析等环节,提高思政课特色化、时效性和实效性。第三,合理挖掘线上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思政内容都适合线上教学,教师在设置线上课程教学内容之前,应当明确这一点,从教材中挖掘符合线上教学特点的思政内容。最后,还需要优化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平台。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生存空间。思政课要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虚拟与仿真有机结合,增强互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系统地推进。

(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获得感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探究、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作,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具体而言: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背景、经历等等,设计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特殊性的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倾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堂,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从中获得反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接纳和信任中成长。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在共情中互动。以共情为基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索思政理论知识、体会思政学习的快乐,在课后辅导和交流中,帮助学生解答对现实和未来的困惑,在互动中达到师生情感共鸣,在互动共鸣中提升思政课感染力、亲和力、获得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8]思政课教师本身要勤奋努力,不断备课丰富知识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打造有深度、有温度、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给予的主体。如果教师能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就和快乐,学生也能被其感染和带动,从而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使得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价值、理念、指引等等。

其次,对学生而言,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9]一是行为层面的获得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学生从情感、理论的获得,到改善自身的行为或者以此作为行动准则,是一个飞跃。大学生行为层面的获得感需要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朝着正向的方向改变,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学生能够自觉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遇到的客观现实问题。二是情感层面的获得感。2016年德国一项好奇心报告显示,个人的好奇心指数取决于四个方面——好奇、创造力、开放性、痛苦忍受力。具体到一堂思政课,就是说能够使得学生基于课题的获得,从新闻、时政、收集资料中找到乐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媒体中、网络上、交往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在这种良性活动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猜你喜欢
线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