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刘垚
(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65.5%,城镇化的推进使低碳发展成为趋势。大学生多聚集在城镇,数量大、社会影响力广泛且可塑性较强,其低碳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领其他社会群体的低碳倾向从而形成社会风尚。同时作为先进知识群体的代表,他们是建设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力量,是加速可持续和低碳发展的核心,因此,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低碳环保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学者们在大学生低碳环保行为方面已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杨佳佳等[1]通过对H省5所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的低碳环保行为与低碳意识相比滞后性明显,形势不容乐观。梁青青[2]在对长安大学300名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调查研究后,同样认为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低碳环保意识,但其环保行为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母猛猛[3]认为,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低碳环保知识但是存在浅表化问题,生态素养较高但是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低碳意识有所加强但依然薄弱,低碳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综上所述,目前对大学生低碳环保行为的研究多是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基础分析从而得到定性描述的文字结论。这种定性分析和文字描述多具有边界模糊不清的特点,不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4-6]。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以商洛市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对低碳环保的认知和普通社会人群相比,更加科学和理性,认为低碳环保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个体在低碳环保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人类需要在适应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而低碳环保是适应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在个人行为的自觉约束性上不尽人意,其低碳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相比滞后性较为明显,对于别人的环保不友好行为持观望甚至回避态度,体现出其环保不作为[1]。可见,大学生们的低碳环保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意识层面,缺乏客观行动性,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脱节是大学生低碳环保现状。
模型构建应以区域动态性、综合层次性和科学系统性为原则。本研究以现有的大学生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商洛市在校大学生、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群体进行调查和访谈,并通过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分析出影响大学生低碳行为的相关因子,借助AHP法,从个人、社会、学校以及政府4个维度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利用三级模式对这些影响因素求出最优解,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和排序,并从中分析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的层次结构[7-9]如图1所示。用Ⅰ表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包含4个因素,用Ⅱ1~Ⅱ4表示;三级指标共计12个因子,由Ⅲ11~Ⅲ43表示。
图1 影响大学生低碳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
AHP决策方法是将实际问题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分析出各层次间影响因子的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决策方法[4-6]。
构造判别矩阵是层次分析法最主要的步骤,既是衡量因子重要性的指标,又是进行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以图1的结构模型为依据,根据KARAYALCIN[10]的“九级度量法”将涉及的性质相同的因子相互比较并给予判断,得到如下5个判别矩阵。
判别矩阵Ⅰ-Ⅱ表示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4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判别矩阵Ⅰ-Ⅱ
判别矩阵Ⅱ1-Ⅲ表示个人和与其对应的三级指标3个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如表2所示。
判别矩阵Ⅱ2-Ⅲ表示社会和与其对应的三级指标3个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如表3所示。
表2 判别矩阵Ⅱ1-Ⅲ
表3 判别矩阵Ⅱ2-Ⅲ
判别矩阵Ⅱ3-Ⅲ表示学校和与其对应的三级指标3个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如表4所示。
表4 判别矩阵Ⅱ3-Ⅲ
判别矩阵Ⅱ4-Ⅲ表示政府和与其对应的三级指标3个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比值,如表5所示。
表5 判别矩阵Ⅱ4-Ⅲ
层次分析法中使用的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值不需要十分精确,一般使用特征根法、和法或者根法。本文采用根法计算各判别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判别矩阵每行各因子的赋值先相乘再求解出n次方根,即
(1)
(2) 归一化处理得到近似权向量,即
(2)
(3) 求特征向量,即W对应的最大特征根
(3)
对表1~表5中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比率CR=0,判别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R<0.1,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CR>0.1,则判别矩阵出现逻辑性错误,需要重新构造。由表1~表5计算得到的W、λmax、CR的值如表6所示。
表6 表1~表5的W、λmax、CR
表6表明,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构造的判断矩阵是合理的,并且W作为大学生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权重值是有效的。
在计算出同一层次各因子间相对重要性之后,可计算出各层次因子对整体目标的综合重要性。方案层Ⅲ11的权重值WⅢ11=0.239 4×0.217 6=0.052 1,同理可知方案层其余各因子的权重值,见表7。
表7 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的评价体系及其权重
从表7可知,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的12种因素中,环保行为的鼓励奖励(Ⅲ43)、参加相关活动(Ⅲ13)、家庭重视程度(Ⅲ22)所占权重分别为0.290 7、0.165 4、0.106 6,这3个因子对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较强烈,环保类学生组织(Ⅲ31)的权重仅为0.015 5,它对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较弱。
准则层4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政府>个人>社会>学校,可见以“奖优罚劣”为内容的规范个体环保行为的规章制度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群体的环保行为。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体,其低碳环保行为对以低碳创新为目标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AHP研究表明,对低碳环保的鼓励激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热情,促使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课堂知识传播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与大学生从小就在不断地输入环保知识有关,作为未来城市低碳创新发展的实践者,相较于环保理论,他们更需要能够促使其在环保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的外部刺激,并且通过不断地正向引导巩固其低碳行为。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熟人社会”的居住特点,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行为模仿性,相对于社会大众,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广泛持久的舆论引导,对低碳行为进校园,进生活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需要充分利用鼓励激励、教育引导与群体效应的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行为的普及[11]。因此,一系列法律法规准则等的出台为低碳行为走进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多组织具有实际意义的低碳环保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的环保自觉性,使其低碳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舆论营造低碳环保的氛围,提升社会大众的低碳行为可以带动大学生环保行为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