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伟,黄丕铂,严 娟,芮丹萍
(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1)
肉牛产业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长周期、长产业链的行业特点,是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选产业。中国的肉牛产业是起步较晚的朝阳行业,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才提出发展肉牛产业,同时随着牛耕逐渐被机耕模式替代,经过40 多年的发展,才基本形成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链。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肉牛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2]。
1.1.1 10 年来云南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云南省肉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发力,良种繁育推广进程加快,饲草饲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投资力度加大,肉牛养殖积极性增强。2021年,云南省牛存栏871.03 万头,出栏345.24 万头,牛肉产量42.01 万t,同比2020 年分别增1.43%、2.78%和2.61%;分别比2012 年增16.6%、23.7%和31.9%(表1);牛存栏、出栏及肉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2 位、第4 位、第6 位;全省肉牛综合产值1083.1 亿元,比2020 年增长26.5%。
表1 云南省肉牛存栏、出栏量及牛肉产量
1.1.2 各州(市)肉牛存出栏及肉产量情况
2021 年,云南省牛存栏超100 万头的有曲靖、文山、红河3 个州(市),合计339.87 万头,占全省肉牛存栏的39%;出栏排名前3 位的是曲靖、文山、大理3 州(市),合计153.28 万头,占全省出栏的44.4%;肉产量排名前3 位的是曲靖、大理、文山3 州(市),合计18.59 万 t,占全省的 44.3%(表 2)。
表2 2021 年云南各州(市)肉牛存、出栏量及牛肉产量排名
1.1.3 产值情况
2021 年,全省肉牛产值达1083.10 亿元,比2020年增长26.5%。其中农业产值463.01 亿元,比2020 年增长22%;农产品加工产值570.40 亿元,比2020 年增140.1%;批发零售销售额49.7 亿元,比2020 年降79.3%(表3);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42.7%、52.7%、4.6%(图 1)。
图1 2011—2020 年牛肉总产量
表3 2021 年云南省肉牛产业一二三产产值情况
云南是中国肉牛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之一。有15个牛品种,包括文山牛、滇中牛、昭通牛等7 个黄牛品种;槟榔江水牛、德宏水牛、峨山水牛等5 个水牛品种;中甸牦牛、独龙牛2 个特色牛品种;有1 个自主培育品种“云岭牛”。2016 年国家审定通过的云岭牛,是中国自主培育的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也是全国第4 个、南方第1 个肉牛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养殖肉牛的主推品种,云南牛肉品质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现有西门塔尔牛、短角牛、文山高峰牛、槟榔江水牛、云岭牛共5 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数量居全国首位,现有种公牛站2 个,分别位于昆明和大理,主要供应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云岭牛等肉牛冻精,有肉牛冻精改良站点1718 个,种公牛3470 头,2021 年,全省能繁母牛存栏330 万头,冻精改良255万头。
2021 年,肉牛年出栏10 头以上的养殖场(户)1.82万户,出栏80.6 万头,占全省出栏量的24%,同比全国低25 个百分点。其中,年出栏50 头以上的养殖场(户)2880 户,出栏33.5 万头,占全省出栏量的9.7%。
云南有天然草原面积0.15 亿hm2,居全国第7 位,南方第2 位,全省人工草地保留面积57.85 万hm2,每年有可利用秸秆资源2200 万t。2021 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6.8 万hm2,生产全株青贮玉米310 万t。
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屠宰企业16 家,年屠宰能力达135 万头。
根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对云南省20 个县的大型农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1 年云南省牛肉平均价格88.03 元·kg-1,比2016 年涨37.57%,比2020年涨2.37%。
云南省虽有15 个地方品种,但以传统役用牛为主,缺少专用肉牛品种,牛肉的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品质等方面,与国外引进的肉牛品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肉牛良种化覆盖率仅为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 个百分点,优质品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扩繁速度慢、冻精网点建设滞后,农户仍以自然散养为主;另外,对本地牛种保护开发不够,本地肉牛核心群减少。
2021 年云南省肉牛存栏、出栏位居全国前列,但胴体重仅为122 kg,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 kg,比世界平均水平低93.5 kg,养殖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据行业统计,2021 年,云南省肉牛年出栏10 头以上的养殖场(户)1.8 万,出栏量达80.6 万头,占全省出栏总量的24%,同比全国低25 个百分点。
目前云南省以活牛销售为主,直接向农贸市场供应鲜肉,分割肉、肉松、罐头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缺乏知名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肉产品与副产物预处理及深加工、微生物控制、精细分割、熟化加工等加工链支撑技术能力弱,加工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建设滞后,产业链条较短,副产品开发利用不足,除牛肉产品外,乳制品、皮毛、牛骨、牛角、牛血、牛内脏等副产物未充分开发利用。
目前全省独立设置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不足50个,基层技术人员老龄化、设施设备陈旧,建设标准偏低,严重影响全省冻精改良、科学饲养、动物防疫等科技服务工作。
加快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落实好见犊补母、良种补贴、养殖保险等政策,增加基础母牛群体数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培育一批肉牛养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存栏10 万头肉牛基地县、万头肉牛示范乡和千头肉牛村,创新技术服务和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养殖规模效益,强化饲草饲料供给保障,实施“粮改饲”项目,推广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培育扶持一批饲草料专业收储加工主体,提高饲草料产业化水平。
开展肉牛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建设,提高屠宰设施装备和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肉牛屠宰行业升级,开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冻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
以云岭牛为重点,发挥新品种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扩繁推广,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云岭牛品牌,围绕文山牛、滇中黄牛等地方肉牛品种,全力打造地方肉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进一步落实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补贴政策,探索信贷担保、肉牛活体贷、肉牛养殖保险试点,降低肉牛养殖企业投资压力和养殖风险,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融资措施[3]。
联合有关畜牧、兽医、食药、海关以及工商等执法部门,坚决打击肉牛注水、变质、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和走私现象,杜绝来源不明肉牛和私屠滥宰,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肉牛从饲养到餐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肉牛生产、技术推广、安全防疫、屠宰、加工、市场等全程管理。
构建良种繁育、养殖管理、饲料保障、疫病防控、产品控制、质量安全等技术体系,以肉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云南省现代肉牛产业的特色化、高端化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