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玉,孙 静,陈俊亮,石红艳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2. 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4;3. 山东康众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3)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医药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也不断提高。药学专业是一门理论兼顾实践的课程,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1]。
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专业扩招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出现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不相适应,传统药学专业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学服务行业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不再只是传统的药品提供。这就要求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2]。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过去,我国药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趋向于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一一对应,这种情况在近十几年虽有一定改善,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课程设置形式单一、体系不健全的弊端。
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都是由实验课入手。如药理学、药剂学专业的实验课和基础理论课课时相平,但实验操作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比重相差较大,存在理论知识在最终考核成绩中占比高于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愈发严重[3]。同时,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固定,教学内容未及时与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相关联,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次,实验课教学设备陈旧,数量偏少,实验中只有少数同学能接触到仪器。另外,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均为全职教师,与企业、科研机构联系较少,无法在教学中传达药学专业的实践性,学生因此不能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无法主动探索创新[4]。
我国传统药学专业课的教学中,很少涉及药学专业认知类实践课程。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因学生未接触过实际制药设备和流程,只能从多媒体设备上观看影像资料,无法直观感受生产过程,与学生真正地进入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实践学习差距较大[5]。其次,药学专业的实践基地也与学校缺乏紧密的联系,实践基地被动式接收高校学生,导致学生实践过程流于形式,无法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药学专业发展时间较短,随着近年医学领域的发展,药学服务作为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对药学的专业服务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很多在校药学专业学生服务意识不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不强,阻碍了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药学服务类相关课程的开设可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6]。
综上,目前我国药学专业院校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仍显不足。
药学专业的高校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但学生到第三学年才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与药学相关的制药、药物分析和药剂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将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安排到前期学习中,让学生前期加强对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可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7]。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理论实践同时抓,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如增加临床药学专业临床实践学习,观摩临床用药,把课堂搬进医院[8]。这样有助于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学以致用,并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掌握工作技能。
我国药学专业院校可与当地政府、科研院所形成三方合作关系,建立药学专业学生的长期实践基地,提升教学质量。三方之间,政府起主导、协调作用。通过在科研基地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国际性实验基地,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学校应通过学科改革建设加强学校与实践基地的联系[9]。
传统的药学专业实践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对教师也缺乏完善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过去实践考核主要针对实习学生,对其指导教师却缺乏相关考核机制,造成有些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科研和课堂教学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过去的考核方式基本是形成性考核,在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给出考核评语,学生和教师对于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改正[10]。且过去的考核是由学校教师完成,而实践指导考核由实践基地教师完成,所以考核评语之间存在“误差”,考核结果准确性较低。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学生联合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都是已知的,学生对已知结果实验进行反复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可将科学探究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入药学专业教学,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压缩、淘汰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突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11]。同时,教师可将自己所带领的科研项目部分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也可通过扩大学生创新性科研活动平台来促进我国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各院校可开放科研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为学生所用,为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提供充足保障。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建设经费,并鼓励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相关设备来加速学校实验中心平台建设,使其成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阵地[12]。通过利用这些多层次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科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药学专业课中,药学专业认知类知识都是通过教师讲解,较少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讲解较为抽象,学生理解也不够深刻,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学专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及相应实验室应当与企业或者科研单位保持合作,定期开展参观药企的实践活动,从而熟悉药品生产、研发、质量检验等各个流程。其次,增加学科的综合实践类课程[13]。应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定期的企业实践与药学综合类课程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整体认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首先,通过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应模式让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药学科研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药学院校可通过与制药企业和医院建立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通过校内外联合基地的建设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发明创造[14]。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药物研发的热情,为社会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课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药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学校应响应时代变化,对课程安排中无法满足时代需求、落后的课程进行适当删减,适当增加适应时代新要求的、更贴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践类课程[15]。如为满足医疗机构或药店对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设《医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服务》等实践课时占比较大的课程,并开展一系列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设计创新一些新的实验贯穿于实践教学中,将多年来药学专业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以此来使学生对药学科研的现状和研究方法有初步认识,并对实验、科研有初步了解,促进学生日后科研水平的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总构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落实人才培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8]。要创新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意识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探索创新药学服务实践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增加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依据社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制定契合教学又适应学生技能发展的实践类课程。如依据医疗机构、社会药房、药品生产企业需求,制定符合其岗位需求的实践类课程,确定实践课程的种类及课时,定期开展医院、药房、药品生产企业的跟岗实习,开展针对性的实践学习,既能使学生对药学服务的社会价值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分析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16]。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平时所学知识认识更深刻,另一方面与同行业人员接触,提前熟悉未来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浓厚学习兴趣。
综上,我国药学院校的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传统的化学专业培养模式,教学中医学素养培养缺乏。我国各药学专业院校的学生实践整体不足,药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因此,在未来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实践基地联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药学人才。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从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和考评方式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我国药学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思路,并给出了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完善专业认知类课程、探索药学服务类实践课程和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药学课程几个方面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