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应用*

2022-12-06 11:10潘娅岚刘孟敏黄桂成司马川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骨伤微课教学模式

潘娅岚 马 勇 郭 杨 刘孟敏 黄桂成 司马川秀

(1.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4.南京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给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骨伤科学由于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因此需要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方法。研究[1,2]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临床知识,但必须以高质量的线上资源为基础,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适应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本研究针对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现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骨科临床实验中心及骨伤实验教学平台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骨伤科特殊检查、特色治法、常用手术器械、常见疾病诊疗等微视频的“微课-创新课堂-开放实验室”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升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级康复治疗学专业2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实验班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2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授课,由非授课教师评价成绩。实验班男15人,女23人;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19.95±0.40)岁。对照班男16人,女24人;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05±0.55)岁。2个班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教学设计

1.2.1.1 重构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模块 设计微课主题 课程实施前期开展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工作调研,将传统中医骨伤科学课程的章节结构按照学习目标、技能方法、疾病模型的不同拆解成不同的单元,以此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同时按照教学模块中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微课主题。

1.2.1.2 完成微视频制作 搭建在线学习平台 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短视频拍摄等方式制作5~10 min的微视频,主题包括:(1)骨伤科典型疾病病例;(2)骨伤科特殊体格检查;(3)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中药外治法的骨伤病治法;(4)常见骨伤科手术器械(内固定钢板、螺钉、髓内钉)及其使用介绍;(5)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流程(包括病史、体检、诊断、治疗及预后)。按课程大纲、微课、PPT、资源空间(含GIF图片、视频)、学习任务与测试、讨论区等模块进行设计,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线上教学资源。

1.2.2 教学实施

1.2.2.1 课前微课资源推送 采用团队导向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将学生按学号随机分为4个小组,强调组内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课前3 d,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法,通过典型疾病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核心问题,并利用微信班级群推送学习任务;学生课前根据学习任务书,明确组内成员各自职责和协同工作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各小组对存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后提交至交流平台;教师收集和归纳讨论中存在的疑问,并补充准备材料待课上处理。

1.2.2.2 课堂教学 (1)理论课教学:分2个部分。第1部分,在课上每组派代表展示课下学习成果,针对课前核心问题提出小组的观点以及难点或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系统讲授。第2部分,教师补充、提供相应的知识拓展材料,引导小组间讨论,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整合基本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得出初步结论。最后回归学习任务,教师概括重点、难点,布置有针对性的项目实训任务。

(2)实践模拟教学:利用骨科临床实验中心和骨伤实验教学平台,教师于理论课后推送实践教学视频资料,学生课下自行观看学习后,设计、构思、模拟对应的受伤或诊疗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自拍视频并上传平台。课上教师应用纠错教学法,播放学生自拍视频,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举一反三,顺利与临床接轨。随后学生相互之间或在模型上实战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最后教师可进行适当抽查,检验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学习: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空闲时间骨科临床实验中心和骨伤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开放,专人管理,学生课后能够反复练习已学过的实践操作。

1.3 考核评价

1.3.1 客观评价 在课程完成的学期末分别进行理论测试和实践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命题,2个班级学生同时参加考试,由同一非授课教师阅卷及评价。总成绩=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30%。

1.3.2 主观评价 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匿名评价,问卷内容包括:(1)对具体每个章节微课资源的兴趣及评分;(2)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评分及建议;(3)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4)混合式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授课教师对学生在混合型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与传统模式课程教学对比,结合教师自身的角色转换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客观评价 实验班的理论测试、实践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比较 分)

2.2 主观评价

2.2.1 学生对微课资源的兴趣与评分 中医骨伤科学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多媒体资源,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认为可有可无或浪费时间的占18.4%(7/38),但57.9%(22/38)的学生仅对部分微课资源感兴趣;对不同章节的微课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微课资源的评分普遍较高,均在70分以上,平均82.8分,其中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流程的微课资源评分最高,为94.0分。见图1。

2.2.2 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评价 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翻转课堂、PBL、TBL、CBL、纠错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对于翻转课堂的实践,76.3%(29/38)的学生表示喜欢,但仅有31.6%(12/38)的学生觉得自己能够适应;纠错教学法和CBL收到学生最多的喜欢,分别为89.5%(34/38)和84.2%(32/38),44.7%(17/38)的学生喜欢TBL但觉得不太适应,10.5%(4/38)的学生觉得角色扮演法浪费时间。见表2。

表2 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例(%)]

2.2.3 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81.6%(31/38)学生认为本次混合式教学实践够提高自己的预习效率,课堂参与度也较前有所提升,73.7%(28/3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多的学生认为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见表3。

表3 实验班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3 讨论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显了线上教学的资源优势整合,也暴露了很多课程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促使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中西医特色明显的临床学科,其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和诊疗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此次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的本质是翻转课堂的实践,改变了传统中医院校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采用了CBL、PBL、TBL、纠错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结合的多元综合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入特定骨伤科学疾病的诊疗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继而通过以微课为主的资料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病案整体理解、分析、讨论、处理,在课堂上展现团队自主学习的成果,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想[4]。课上学生既有机会展示本小组课前对教师提供信息的捕捉、整合及价值判断,又可通过教师针对性的解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内化[5]。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平台拥有骨科专用器械及操作技术的规范资料(如骨牵引、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械及手术操作视频)、常用诊疗器械(如石膏、小夹板等外固定装置)、中医外治法操作规范等资料,为微课录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6]。CBL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被普遍应用[7]。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实践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流程微课的录制,相关资源引起了学生较高的兴趣,主要由于临床实景视频能带给在校医学生对具体疾病更感性的认识[8]。此外,微课中还包含了医患沟通等隐性知识,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与临床见习、实习接轨。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多样, 能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媒介,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课前知识准备充分, 进而提升了教学效率。该教学方式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了本门课的专业培养水平, 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在问卷中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1)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较高,不少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难以适应;(2)同一小组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分工不同,导致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3)课下自拍视频时有些学生过于注重拍摄流程和细节,往往花费较多时间但形式重于内涵等。这提示我们尽管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有了较多学科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能生搬硬套,仍需以学生为主导,基于准确、详细的学情分析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骨伤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