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口蹄疫是以偶蹄动物为侵害对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很短,奶牛感染后很快发病,在口腔黏膜、乳头、蹄部位出现水泡、溃烂等症状,影响采食和产奶,严重的由于引发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对奶牛危害极大。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流行广,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危害极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不懈,才能避免或控制口蹄疫的发生,促进奶牛业的发展。
口蹄疫的发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口蹄疫病毒,如果养殖环境中没有口蹄疫病毒,就不会发生该病。一些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养殖场对口蹄疫没有概念,也没有防控的措施;对其了解不多,对此病的发生、发展等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不能及时发现,无法正确诊断,不清楚口蹄疫对奶牛造成危害的严重性,所以不重视,一旦发生口蹄疫很难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也不能很快采取隔离、封闭、消毒等紧急应对措施,很容易造成蔓延和流行,将会对整个奶牛场以及周边地区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应加强宣传口蹄疫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养殖场管理者对口蹄疫的重视,把口蹄疫管控做为平时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兽医技术人员要有口蹄疫的意识,注意观察做好鉴别诊断,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周围、乃至省内国内有无口蹄疫的发生,收集相关信息,为口蹄疫防控做好准备;饲养人员平时要留意观察有没有口蹄疫病牛出现,及时汇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要做好口蹄疫的防控,必须对其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以及危害程度有充分了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在牛、羊、猪等偶蹄动物中发生与传播,尤以犊牛易感。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多发,本病传播途径较多,病毒主要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病牛的主要特征是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嘴中有黏涎流出,在口腔、蹄冠、乳头等部位发现水疱,犊牛发病有时没有出现水泡症状突然死亡。
口蹄疫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传播范围广,对其防控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场的防控措施以及防控预案,一旦发生此病,第一时间起动防控预案,必须采集病料向有关部门送检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同时迅速在场区内分片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同时对没有发病的牛进行紧急接种、对发病牛隔离后进行消炎、强心、补液等综合措施,力争将疫情控制在一个舍或一个小区域内,避免大范围传播以及流行。对本病的防控关键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必须经过三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疾病都不会形成传播,因此,预防口蹄疫要从三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预防措施。(1)是消除传染源,杀灭确诊或可疑的口蹄疫病例。(2)切断传播途径,不让奶牛场外的口蹄疫病牛或污染物进入场内。不让养殖场内的口蹄疫病牛或污染物扩散场内更大范围以及扩散到场外。(3)加强消毒,不但对环境消毒,对牛床、食槽、饮水槽等及时清理干净,并定期消毒,而且对进出人员和车辆严加消毒,不允许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随意进出养殖场,在疫情期间要实行彻底的封锁,要杜绝人员,和车辆流动。同时增加奶牛的营养,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提高奶牛体质以及口蹄疫免疫水平。
由于口蹄疫一旦在养殖场传播感染率几乎是100%,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所以,对口蹄疫的防控不能等疾病发生了、疫情严重了才进行,要定期培训,了解和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传播方式根据当地该病的流行规律提前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防控方案,进行模拟“实战”演练,要求养殖场管理者、技术人员、饲养员以及与本场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等全员参与,严格按疫情发生情景进行操练,熟练掌握其技术要领以及操作程序,各个步骤连接情况,人员配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