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红
服饰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变化而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它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我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我国古代的服饰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四方平定巾作为我国古代服饰体系中首服的代表,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或是对现有文物出土中的四方平定巾进行了分析,或是通过四方平定巾分析朱元璋的“服饰政治”,或是在明代服饰介绍中提到了四方平定巾,或是在关于特定人物(朱元璋以及杨维桢)的分析中提到了四方平定巾,整体来说缺乏对其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分析。本文试对四方平定巾进行相对整体和完整的分析,以增益相关研究。
四方平定巾既是一种巾服,也是一种首服,用黑色纱罗制成,展看时四角皆方,又被称为四角方巾、方巾、黑漆方帽。由于我国古代男子基本延续了前人传统的蓄发习俗,平时日常活动出于简便、庄重等一系列目的,需要用不同材质的巾、冠、冕、帽等一类物品将头发束起,后来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对其进行具体规范和约束,冠服制度由此产生。四方平定巾形制简便,故而被广为使用,是明代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巾”起源很早。“最初用来擦汗之布,后又用来裹头”[1]巾类服饰从此进入到我国古代服饰体系之中,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此时天下初定,各方面的国家制度都亟待重建。作为礼制的冠服制度自然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重建和恢复冠服制度对明朝统治具有重大意义。据《明史·舆服志》(卷六十七)记载:“洪武三年(1370),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2]。”四方平定巾从此被纳入明代服饰体系之中。
四方平定巾的名称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杨维桢”说,二是“天圆地方”说,三是“四角皆方”说。
1.“杨维桢”说
关于四方平定巾的名称由来与杨维桢有关的记载很多,明朝有不少文人著述对此进行了记载。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一四):“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帽,乃杨维桢入见太祖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3]。”这是大部分学者所引用的关于四方平定巾的由来。另外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礼部二·仕宦遣归服饰》中写道“故相商淳安召还时……见朝及陛见,戴方巾(四方平定巾)……盖用杨廉夫(杨维桢)见太祖故事[4]。”清代著名思想家黄汝成在其著作《日知录集释》中引用明陆深的《豫章漫抄》云:“杨维桢廉夫以方巾见太祖。问其制,对曰,四方平定巾[5]。”明代大学者张岱《夜航·方巾》载:“元杨维桢被召入见,太祖问:‘卿所冠何巾?’对曰:‘四方平定巾。’太祖悦其名,召中书省,依此巾制颁天下尽冠之[6]。”可见明代有不少文人都认为四方平定巾的由来与杨维桢有关。
但笔者认为四方平定巾与杨维桢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些记载是前人附会被后人流传的结果,而依据要从杨维桢本人说起。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时期一位心系山水醉心文学创作和书画的隐士。“1369年,太祖朱元璋召其进京参与编修《礼乐》,杨维桢起初拒绝了这一邀请。据说其问答是‘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转年,朱元璋再次备辞邀请,这次杨维桢答应前往京城,条件是不担任任何官职,否则便是亵渎其对前朝的忠诚[7]”,杨维桢作为倾向元朝的一位代表,哪怕其确实于洪武三年(1370)被明太祖召到京师参与商议礼法,如此逢迎行径属实自相矛盾。
2.“天圆地方”说
四方平定巾与“天圆地方”相关的记载不多。目前经查唯有明代文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扎》(卷二十二):“方头巾,李白诗‘首戴方头巾’,或曰,自宋自今,庶民头巾,法天地,取方圆之象,名曰平定巾[8]。”但关于“头戴方头巾”该句诗,在现存李白诗集中并没有找到出处,而若取自“天圆地方”之意,倒是有一定说服力,但由于记载与史料不足,仍有不少存疑之处。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四方平定巾的名称由来已经难以考证,但据《国朝列卿纪》卷记载“洪武三年(1370)二月命制四方平定巾式颁行天下[9]”来推测,四方平定巾是明朝统治者创造出来由上而下的一种服饰。
3.“四角皆方”说
“用黑纱罗制成,以四方皆平而得名,又称‘方巾’,但实际上每方均呈倒梯形[10]。”所以“四角皆方”这个说法也不能让人信服。
随着明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复杂的演变,四方平定巾的样式、使用范围和社会地位等发生了变化。
四方平定巾的材质具有多样性,四方平定巾的样式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复杂化和奢侈化发展。在明代早期,四方平定巾主要还是由黑色纱巾制成,但“明末其式变得很高,有‘头顶一个书橱’之形容[11]。”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记载:“其后巾式时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晋、唐,或从时制[12]。”“处士黄孟瑄夫妇墓出土麻纱四方平定巾一件,戴黄孟瑄头上,用黑色麻纱制成,高14.5厘米。据墓志载,黄孟瑄卒于成化十六年(1480)。江苏泰州明刘湘夫妇墓出土素缎四方巾一件,方巾为棕色,高25厘米,围长58厘米。缝合,顶部收为四方形,后面中间开长约17厘米的衩,衩两边各有一条长25厘米、宽1厘米的浅黄色素绸丝带。据墓志载,刘湘为处士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另在《醒世姻缘传》中出现方巾的质料有‘紫绒、黑绒、黑绉纱、马尾登云等[13]’”,可得知四方平定巾的巾式变得多种多样,或是高度和形状灵活变化,或是仿效前朝以及遵循当朝的样式,或是制作材料和颜色丰富多样,这些都无不体现着当时人们的无限智慧。
四方平定巾使用范围具有普遍性和延续性。明代初期四方平定巾是秀才的常用服饰之一,到了明代中后期,其使用群体扩大到整个文人范围内,还包括官绅子弟,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洪武三年(1370)四方平定巾颁行天下后,明祝允明《怀星堂集》卷九载:“洪武诏旨也……不仕者用平定巾盘领袍[14]”,明朝初年,有功名但没有官职的人才可以使用四方平定巾,社会地位很高。明末清初学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载:“其便服自职官大僚而下至生员,俱戴四角方巾……总非士林莫敢服矣。其非绅士而巾服或拟于绅士者,必给绅子弟也。不然,则医生、星士、相士也[12]”,“到了明末,自高官到秀才生员,全都戴四角方巾[15]”,整体来说,在明初统治者的规定下,四方平定巾只有有功名的读书人和官绅子弟才可以佩戴,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明代社会中弥漫着的一股不良风气,这对四方平定巾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后世学者甚至提出了“方巾气”一词来指代迂腐的作风。
四方平定巾的社会地位具有复杂性。四方平定巾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由使用者决定的,同时也受到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明朝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其使用者主要是文人,其社会地位受文人地位的影响,整体来说地位随着文人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明朝灭亡后,四方平定巾成为明代遗民用来反抗清朝统治者的工具,以至于其不得不颁发禁令来禁止人们顶戴四方平定巾。一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朱舜水在自己死后仍不忘强调自己“大明人”的身份,“朱舜水墓地较为特殊的圆锥形‘封堆’与梯形墓碑‘碑盖’,可能象征了‘大明衣冠’中由明太祖钦定的‘六合一统帽’与‘四方平定巾’”[16],四方平定巾俨然成为明代遗民作为“大明人”的身份象征,其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对四方平定巾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时,需要充分理解不同时期四方平定巾社会地位变化的复杂性,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时期进行具体分析,避免以偏概全导致发生偏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文化得到了发展,最终在清代中期逐渐产生了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在京剧中有一个角色叫作“方巾丑”。“方巾丑”是京剧文丑之一,“演员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儒生、书吏、谋士等喜剧人物[17]”“寓猥琐于儒雅之中[18]”,四方平定巾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是作为一种戏剧服饰而被保留下来,成为戏剧服饰体系的一部分。
由于四方平定巾在明代社会当中使用十分广泛,故而不少明清人笔记和小说有和其相关的描述。明代民间文人笔记相关内容主要是四方平定巾的由来及时间等,而清代则以文人小说为主,其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外貌描写上。由于清代小说关于(四方平定巾)记载的有很多,下文分取《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各一例进行比较分析。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那舅爷约有三十多年纪,戴着方巾,……是临清州学的秀才[11]”,《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忽见楼梯上又走上来两个戴方巾的秀才来[11]”,通过将这两个例子进行比较,文中的秀才都戴着四方平定巾,可见四方平定巾俨然成为清人小说中明代“秀才”的身份标志之一。
四方平定巾是明代文人身份的标志。由前文我们可以知道,四方平定巾的使用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文人阶层,以致其成为清代小说中“秀才”的标配,这与四方平定巾的使用范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方平定巾是儒家文化外化的表现。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文人作为儒家文化的最主要的传承者与践行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反作用于儒家文化本身,所以四方平定巾随着明代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了儒家文化的内涵。
四方平定巾是政治专制的产物。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出,四方平定巾在政治上有象征意义,为新的封建王朝取吉兆[19]。实际上四方平定巾作为明代官方规定的儒士、生员、监生的巾服以及庶人的首服,是明代服饰制度中冠服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明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
四方平定巾是明朝专制政治体制下的产物,它产生于封建社会亟待重建的时期,并起到了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
四方平定巾的名称存在“杨维桢”说、“天圆地方”说以及“四角皆方”说等三种说法。前者流传最广但是从杨维桢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来看,是附会的假说,而后两者则史料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四方平定巾随着明朝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它的样式和高度逐渐多样化,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社会地位整体不断提高,它的变化与明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方平定巾本身作为一种服饰,其本质方面的文化内涵相对来说并不复杂,特殊的地方在于其几乎贯串了整个明朝社会发展的始终,且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从而具备了复杂的文化内涵。具体来说,四方平定巾是明代服饰制度体系中的首服,是明代文人的象征,是明代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