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

2022-12-06 16:28:39吴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科国家学校

吴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新形式和新挑战下,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意识形态的统一是一重大问题。公民的国家认同维系着国家的存在与发展,边民的国家意识更是通过影响边疆的稳定来决定国家的安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国家认同教育是提高其国家认同感、培养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途径。广西既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接壤,又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于此双重特殊性,提高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水平有利于稳固边疆,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同时,鉴于目前国内的国家认同教育在融入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中尚未形成系统性,且多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在实证研究方面尚有欠缺。该研究基于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部分小学的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现状开展调查,发现其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优化对策。

该研究依据“是否融入——如何融入——融入效果”的思路,采用问卷、访谈、观察3 大主要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至11月赴龙州、凭祥、江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样本主要从龙州、凭祥、江州、靖西、东兴这5 个地区的小学中分层并随机抽取,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分别作为小学里的低、高年级代表。问卷法采取团体施测并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848 份、教师问卷56 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达98%以上。在样本学校中选取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共8 位教师进行访谈,并于调研过程中仔细观察每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建设,随堂听课13 节,涉及小学语文、思品、数学、美术等科目。实地调研结束后,及时处理和录入数据,并用SPSS21.0 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

1.1 国家认同教育已纳入小学课程目标,但在学科教学中尚不够明确

在实地调研的观察中发现,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地理认同和公民身份认同5 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文化认同最为突出。如二十四节气、中国古典诗词、三字经、神话故事等,通过标语、宣传栏、学习园地等方式进行展示。在这里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认同教育确实融入小学的课程目标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访谈时,教师多次提到学校会定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相关活动,如大合唱、少先队建设,以及红色研学活动等[1-3]。但融入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则比较少。在回答“你的老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经常向你介绍中国的情况? ”时,选择“偶尔”的学生占50.1%,10.6%的学生选择“非常多”,这说明在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尚不够明确。

1.2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课程的方式多样

1.2.1 课程内容趋于全面

该研究从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地理认同和公民身份认同,这5 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5 方面的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课程内容中接近均等,其中文化认同占最大比重(24.2%),地理认同占最小比重(14.0%),政治认同占24.5%、历史认同占19.9%、公民身份认同占14.0%,此数据与项目组观察到的校园环境建设的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课程内容趋于全面。

1.2.2 课程类型趋于多样

该研究主要从校园文化环境(30.1%)、爱国主题实践活动(26.6%)、学科课程(26.0%)、地方或学校特色课程(17.3%)4 个方面展开调查。整体来看,这4 方面所占比重差异不悬殊,地方或学校课程略显欠缺。

在学科课程方面,主要从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英语、音乐,这5 科中设计题目“你在以下哪些课上听老师说过关于中国情况的内容[4]? ”对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语文的选择最高,为37.9%,道德与法治占28.0%,数学占16.2%,音乐占9.7%,英语占8.2%。由此可知,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的课程类型不再单一,在学科课程中分布也不局限于一两门,而是在各学科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比例。

1.2.3 教师教学方式趋于灵活

在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教学时,37.0%的教师选择 “结合生活经验教学”,29.7%的教师选择“启发学生自主探究”,21.0%的教师选择“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10.9%的教师选择 “灌输式理论教学”,1.4%的教师选择“这些都没有”。由此结果可见,对于国家认同教育,教师们不再是理论教学为主,而是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促进教育效果。

1.2.4 课程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缺乏实效性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拥有龙州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凭祥的边关口岸等多种红色教育资源。同时,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该地区学校也擅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眼中最为常见的活动即每周一次升国旗 (47.9%)。其他活动也有涉及,如文艺比赛(24.5%)、博物馆参观(10.2%)、参观名山大川和文化古迹(12.2%)。可见课程资源较为丰富,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均衡,且缺乏实效性。如在教师访谈中提及来自学生家庭的教育资源尚处于缺乏状态,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同时暂无发现有学校自主研发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校本课程。

1.3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效果总体良好,也存在不足

据调查结果分析,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效果整体良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较好。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情况得分为3.96,P〈0.01。首先,国旗教育较为突出。升国旗活动占52.6%,可见学校十分重视国旗教育。教师在访谈中多次提到学生爱护国旗、 尊重国旗。同时,99.4%的学生在回答“下面哪幅是中国国旗? ”问题时,选择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其次,学生身份认同明确,爱国情感浓厚。99.9%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时选择了“中国”。说明了学生们都十分清楚自己的国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关于别国盗取我国的传统节日话题,80%以上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气愤,可见爱国情感浓厚。最后,高年级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优于低年级学生。这说明随着学生的成长,接受的国家认同教育越来越多,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越好,进一步可以说明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有一定的教育效果[5-7]。访谈中,教师反映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入总体效果良好、课堂氛围较活跃。同时也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仍存在着不足和困难。不足体现为活动尚不够丰富,教育力度不够大;家校教育合作不够,达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主要困难有两点:第一,资源配置不够均匀,如不能实现每间教室联网;第二,学生人数多,外出参加活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4 调查结果小结

首先,国家认同教育明显纳入小学课程目标,但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尚不够明确。其次,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课程的方式多样,其中课程内容趋于全面、课程类型趋于多样,教师教学方式趋于灵活,课程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缺乏实效性。最后,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效果整体良好,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良好,表现为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好,且学生的身份认同明确、爱国情感浓厚。但存在活动不够丰富、教育力度不够、家校联合不够的不足,以及资源配置不足、外出安全隐患的困难。

2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对策

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与其对“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情况” 的了解和认知呈正相关关系,r(848)=0.393,P〈0.01。说明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情况越好,学生的国家认同就越强。由此可见,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根据上文所述现状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对策。

2.1 进一步明确培养国家认同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教育目标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教育明显融入了小学课程中,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尚不够明确。小学教育中,综合性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具体的学科课程的教学由教师课堂授课为主。为了让国家认同教育更好地与小学教育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教育力度。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教育目标。

首先,学校组织各学科教研室及德育处进行研讨,研究出适合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案。其次,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国家认同素养及优化教学方式。除培训外,适当适时的教学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也是促进教师动力、扩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8]。最后,除了教师的“教”以外,也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向学生渗透“要培养自己的国家认同”的意识,对于高年级学生可直接向其介绍学校关于这方面的课程目标,民主平等地听取学生的学习感受及对此的教学建议。

2.2 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利用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性,积极开发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具有“边境”与“民族”两重特性,既有独特的边关风情,又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气息。在地理位置及革命历史文化中均具有丰富且可开发的特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当地地域环境、社区的影响,学生的成长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也会给其带来较大的教育意义[9]。同时,也要意识到国家课程是为整个国家制定的,不一定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时优质的校本课程就会给学生带来更丰富、 接地气的教育资源。因此,应引起对这些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的关注和重视,并结合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积极开发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几点建议如下:

(1)参考学习自治区制定的地方特色课程,获取经验的同时也可紧随自治区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开发和利用。如龙州地区可着重挖掘龙州起义等历史文化,凭祥地区可着重挖掘边关、国防等地理文化,东兴地区可着重挖掘口岸文化。

(2)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应多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如与语文学科联系时,可多用儿歌、图画等表现形式。

2.3 加强家校联合教育,充分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家庭是孩子最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更多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因此,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超过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同时,小学生的价值判断的影响绝大部分源于家庭,于是小学生的国家认同与父母或是家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研究中发现,边境民族地区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家庭资源存在不足,尤为留守儿童家庭。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合,充分利用源自家庭的课程资源,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向学生家长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建议家长树立自己正确的国家认同,提升自身国家认同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2)组建家委会,定时开展家校研讨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家长中的榜样资源。如有不少家长是边关驻守军人,可让其成为其他家长及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3)各班级教师紧密与学生家长联系,邀请家长到校共同参与国家认同教育特色综合活动或主题班会,同时要注意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

猜你喜欢
学科国家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超学科”来啦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奇妙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