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22-12-06 16:28:39刘红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图书微信图书馆

刘红梅

(青岛市城阳区图书馆,山东青岛 266000)

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构建应当始终将读者放在首位,并积极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进而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速度加快,各专业之间实现了相互融合,读者阅读需求不断提升,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就应当积极创新,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拓宽服务面,提高图书馆服务效果,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持。该文提出从构建微信服务平台、引进物联网技术、使用移动终端等方面来创新服务模式,以此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

1 新媒体发展特点

新媒体的概念较为宽泛,属于传统媒体下的新型媒体形式,一般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将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作为移动终端,采取多元化传播形式,为用户提供互动、沟通信息,完善信息传播形态。当前,新媒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1 便利性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原有的数据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可通过网站实现在线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服务模式中,需要在图书馆中根据书籍信息进行查找,同时,也需要办理借阅证,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归还书籍,这样无疑会消耗读者一部分时间。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阅读服务能够有效节省信息获取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1.2 实时性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5G 技术的普及,现代媒体已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交流互动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及时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满足人们日常互动交流的需求[1]。图书馆也能够借助互联网优势,为用户提供实时性服务,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图书信息的需求。

1.3 个性化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能够提取历史信息记录,根据读者的访问数量与阅读习惯,为其推送个性化阅读内容。随着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普及,不仅能够节省读者搜索的时间,还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传统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的开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纸质书籍在反复借阅时,也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阅读体验。而电子化书籍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它能够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读者需求。

1.4 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信等多个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通信软件,不同用户之间能够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与沟通,而图书馆则能够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实现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吸引读者。读者在信息平台中可发表自己对书籍的意见,实现不同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进而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传统服务模式的有效创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体验。

1.5 碎片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休息时间主要以碎片化特点为主,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满足人们对数据信息的需求,通过碎片时间的利用,为用户推送所需的数据信息[2]。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能够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取完整信息,而图书馆也要借助这一优势,利用碎片化时间为读者提供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 新媒体对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的影响

2.1 馆藏资源丰富

馆藏资源是保障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基础,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只局限于各类书籍、 杂志、文献、古籍之中,大部分属于实物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出版物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并在传统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添加了电子书、音频、视频等资源。此外,互联网技术也使得馆藏资源的更新方式发生了变化,各地图书馆不仅能够实时更新现有资源,也可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拓宽文献资源获取渠道,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更全面地为广大读者们提供服务。

2.2 服务方式多样

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包括:书籍阅览、书籍分类查询,以及书籍外借,服务工作只局限于图书馆内,服务方式较为局限。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书籍借阅流程会付出较多的时间成本,且受到图书馆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导致人们逐渐放弃图书借览,转向网络资源。在新媒体时代下,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书本内容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资源获取想要的数据信息,在这些新型电子资源中,电脑、手机已成为当前主要的阅读终端[3]。这也就意味着新媒体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借览模式将难以适应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务必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2.3 阅读模式变化

读者的阅读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目的主要包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知识学习等。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味着人们需要及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深层次的阅读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而阅读媒介的改变也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读者可通过多个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也可通过他人转载强化阅读兴趣。当前传统书籍信息大部分已经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处理,使得存储方式与现代阅读习惯相符,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下的阅读需求。

2.3.1 多元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经济、文化、服务结构发生了改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转换为界面阅读,媒体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阅读模式受到了新时代的冲击[4]。随着读书平台的问世,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出版形式,在此种模式下,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信息,同时,也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文献信息,满足阅读需求。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阅读能够与文本、图画、视频等技术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获取更为完整的数字资源。

2.3.2 网络阅读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读者可实现足不出户获取图书信息,在移动阅读设施的支持下,了解新闻事件。当前常见的网络阅读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网络图书。将网络作为主要媒介,实现浏览、借阅一体化的图书管理。网络图书一般具备下载功能,在资源免费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直接复制或下载,将所需内容保存到个人空间中。第二,网络报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报刊发展更是迅速,各大报刊都建立了网络平台,以此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的机会。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对新时代的青少年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阅读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信息接收者也可作为传播者,实现信息的加速传递。因此,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完善要积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

2.3.3 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就是借助手机移动终端完成阅读。随着当前多个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在线浏览图书信息,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阅读[5]。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主要阅读方式,手机作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阅读服务需求,实现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3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了影响,如果图书馆固步自封,不积极创新,则会制约其本身的发展。因此,图书馆要在新媒体时代下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且个性化的服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与图书馆发展的充分融合,为图书馆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图书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对现有服务理念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明确数字化发展方向,进而实现图书馆管理结构的完善,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实现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也能够为各个行业获取数据信息提供有利条件。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能够将不同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给读者,而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极快,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优势更强,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读者能够直接获取所需信息,进而推动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新媒体时代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并逐渐向数字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转移,使图书馆能够将更为优质与高效的资源提供给读者。但当前部分图书馆馆员素质较低,信息服务能力有限,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图书馆馆员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只有不断对自身的服务模式加以创新,才能够真正保障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

4.1 利用微信服务功能,实现全方位在线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已经初步得到了全面普及,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接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信息。因此,图书馆也应当积极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完善现有服务结构,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应用下,为现代读者提供完善的在线服务。微信社交平台在现代生活中的普及度较高,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已经成了当前人们的主要沟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有效强化读者的服务体验[6]。因此,图书馆应当积极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完善服务结构。比如,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图书馆资源的更新动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吸引用户,并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用户提供交流平台,完善文化宣传服务。同时,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也应当积极完善图书查询、借阅,新书推荐、预定等服务板块,满足现代读者对图书馆智能功能的需求,让读者们足不出户则可享受到图书馆的精准服务。

4.2 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个性化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都构建了网络图书馆平台,并完善了网络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图书借阅、归还更加便捷。但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仍旧不高,难以实现个性化服务。物联网技术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可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书架,使每一本图书都拥有相对应的电子标签,图书馆可借助电子标签,准确记录读者的阅读信息,并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积累,完善读者相关信息,制定读者的喜好阅读列表,进而为读者提供与其喜好相符的书籍,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利用图书电子标签,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功能,实现自助还书、图书自动分拣,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精准的服务。除此之外,也可借助物联网技术完善图书上架功能,降低图书上架所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使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能够有效减少,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与服务精准度。

4.3 合理使用移动终端,完善电子图书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上下班等过程中拥有诸多碎片时间,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服务信息。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读者提供阅读工具、阅读内容,是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核心之处。图书馆需要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碎片化时间提供相应的电子图书服务,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需求。比如,图书馆可设立专门的阅读平台,并丰富其图书数量,包括书籍、报纸、文章、中外文献等,使用户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完善的阅读信息。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要积极丰富数字化阅读资源,积极引进先进的移动图书馆终端,充分考虑当前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借阅特点,提供专门化的阅读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推荐书籍二维码,使读者可根据自己喜爱图书的二维码扫码下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图书馆也可借助移动终端或APP,将用户个人空间与图书馆系统对接,实现馆藏资源的随时查询、借阅、预约、挂失等自助服务。

4.4 完善选聘任用机制,提高馆员专业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下,除了信息技术会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以外,图书馆管理员也影响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则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管理员素质。首先,图书馆应当积极完善管理员的选聘任用机制,结合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引进专业能力强、 信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构建专业化图书馆管理队伍,优化现有管理结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的招聘标准也要与岗位需求相符,明确管理员的聘用标准,严格完善图书馆管理员招聘程序,按照公正公开的选聘方式保证管理员的专业水平。其次,积极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培训,通过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实力,使其能够了解现代化图书馆工作需求,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由于传统图书管理员对用户阅读服务有所了解,对图书馆工作岗位更加熟悉,因此,只需要提升其信息技术能力,则可满足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要想创新当下服务模式,就应当积极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创新现有管理技术,通过引入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汇总读者相关信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移动终端阅读工具的应用下,为读者提供与其需求相符的阅读模式。此外,图书馆也应当积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能力,强化其信息技术素养,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猜你喜欢
图书微信图书馆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班里有个图书角
微信
飞跃图书馆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