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2022-12-06 16:28:39胡剑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南雄市南雄红色旅游

胡剑锋

(中国共产党南雄市委员会党校,广东南雄 512400)

南雄是著名革命老区,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中央苏区县(广东省11 个)。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片“红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毛泽东选集》提及的“水口战役”中留下了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共和国七大元帅的战斗足迹;陈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三年南方游击战的烽火岁月[1]。目前广东省南雄市被认定的红色革命遗址有94 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是广东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资源,也是全国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下面,笔者就南雄红色文化建设现状、现存问题以及壮大南雄红色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作简要的探讨。

1 南雄红色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南雄一直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深挖红色资源,成绩显著。特别是最近几年,南雄对红色文化建设更是下了一番功夫,促使红色文化特点、亮点纷呈。

1.1 狠抓项目建设

南雄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引,以连片打造为抓手,以彰显特色为重点,以效益优先为目的,按照“红色引领、双向拓展、生态固本、数字赋能”的总体思路,挖掘红色资源,构建了市、镇、村全面覆盖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体系。一方面,南雄市先后出台了《南雄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规划(2019—2021)》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革命遗址发掘、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见》等文件。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南雄市被认定的红色革命遗址总共有94 处[2]。另一方面,南雄市投资近亿元修复保护了油山革命纪念碑、 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等19 个遗址,已将7 个项目列入了下一步重点修复计划。同时,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南雄红色文化规划建设,南雄还专门聘请了省内外著名设计专家对南雄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系列红色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集思广益,深入论证。在规划中,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和统筹协调等原则,做到以点带面,以红色文化景点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1.2 深挖红色资源

为了深入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做优做强南雄红色文化,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南雄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积极开展口述历史、红色文物征集、编撰红色系列丛书工作。据南雄史志办统计,截至目前,编辑了近150 万字的红色南雄系列,收集了134 件红色革命文物和展品,200 多部党史著作,200 多万字的红色历史文献以及213篇红色文化资料,挖掘了154 处革命遗址,创作了《血沃油山》《梅岭盛开自由花》等影视作品[3]。另一方面,创新发展,联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2019年南雄与南方杂志社在珠玑灵潭打造了首个合作共建 “党刊—基层” 红色文化场所——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南雄研究基地暨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4]。目前,南雄市共打造了17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4 个),其中梅关古道、灵潭、珠玑古巷、油山等4 个红色项目被列入韶关市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

1.3 打造红色经典品牌

推进红色文化建设,更需突出主题。南雄注重打好“苏区牌”,将“重走长征路”作为苏区南雄的红色品牌特色活动。把南雄油山镇上朔—夹河口—坪田坳—大岭下会议旧址—粤赣界碑江西彭坑” 线路打造成为“重走长征路(南雄段)”的品牌路线。2021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雄段)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目前,“重走长征路(南雄段)”这条线路已被规划为广东省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从2017年至今,南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融合“古色、绿色”要素,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研学为一体的“重走长征路(南雄段)”大型主题活动。据南雄市文广旅体局数据统计,仅“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就吸引省内外游客20 多万人次。在红色文化规划方面,南雄特别重视突出品牌特色。依托“革命遗址+教育传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要素,重点打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根据地、水口战役纪念公园、 新田之战遗址等一系列著名红色遗址。各个红色遗址之间彼此互通,串珠成链,形成了南雄红色精品旅游圈。同时,重点打造了水口村、灵潭村、上朔村、荆岗村、新迳村等5 个红色新农村示范村,打造了“青山绿水红土地,革命故土悠悠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北山遗风,红色长廊”等3 条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现已初步形成了南雄“全域红”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

2 南雄红色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2.1 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率偏低

南雄革命遗址上百个,但目前开发利用比较好且人气旺的只有几个,如陈毅《梅岭三章》手迹诗碑、油山革命纪念碑、 南雄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油山上朔、水口战役主题公园、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地、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瑶坑等,其数量不到革命遗址总数的20%。有些革命遗址即使开发了,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知名度也不够高,因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直接影响了旅游接待质量。笔者发现不少远离城区的革命遗址,比如廖地会师、 大岭下会议、油山上朔礼堂等革命遗址,经常是大门紧闭,拒客之外,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

2.2 红色文化展示手段单一

南雄红色文化不仅存在开发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还存在展示手段单一的问题。在展示形态上,外观单一陈旧,内容单调枯燥;重参观阅读,轻互动交流;重静态展示、轻动态体验;较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比如广东省委旧址瑶坑,展示形式仅为“一间简单的布展、一间课室、一间房间、一间厨房”,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游客不用半个小时就看完了,再加上周边没有可参观的景点,吸引力远远不够,大大影响了客源。又如陈毅《梅岭三章》手迹诗碑,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缺乏创意的构思和新颖的表现手法,缺乏一些动态的、引人入胜的红色元素;又如距离南雄市区四五十公里的处于大山深处的油山革命纪念碑、中共五岭地委遗址、红军医院、红四军乌迳脱险地遗址等,仅仅在该地建一个碑或布展一个橱窗,展示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导致游客罕至。

2.3 红色文化支持力度不足

南雄红色文化除了开发利用率偏低、 展示手段单一之外,政府对红色文化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一方面,政府往往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有所偏重,大比例财政支出在这些方面,而对红色文化方面,政府重视不够,对其财政支出也相对较少。而且对不同镇(街)的红色文化资源,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对城区的或离城区比较近的红色景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较高,给予的财政支持往往比较多,对其的维护修缮力度也自然更大;那些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的红色景点,政府重视程度则有所欠缺,财政支出明显较少。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红色文化的保护、维护政策,由于缺乏政府的保护和政策的支持,导致一些红色景点长久被忽视,比如中共五岭地委、北山事件、红军医院等几个重要革命遗址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一度遭到冷落。有些边远山区的红色景点虽然开发了,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无人管理,经常关门闭客。

3 壮大南雄红色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我们要充分发挥南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唤醒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打造南雄红色文化招牌,推动南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3.1 顶层设计,战略规划

近年来,南雄红色旅游火热,高涨的红色旅游需求,对南雄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以及活化利用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强规划,重协调。在保护、开发红色资源时,政府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加强协调和规划指导,扎实推进红色文化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南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笔者认为南雄红色旅游要以“一心三线”的定位布局来发展。“一心”即南雄市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三线”即中共五岭地委、红军医院等旧址组成的西线,梅关古道、灵潭、珠玑古巷等旧址组成的北线,油山上朔、乌迳新田、乌迳黄木岭等旧址组成的东线。全面指导全市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和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目前“一心”——南雄市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于2022年春节正式对放开放,“三线” 发展中的东线、 北线已初见成效。“西线”可以考虑把中共五岭地委、红军医院等旧址与帽子峰生态公园银杏染秋景点结合起来,打造“红色+金色”旅游经典线路。另一方面,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南雄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规划建设为契机,重点修缮、改造一批境内的红军长征遗迹遗址,建设一批全域化精品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同时,借助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和南雄市委党校这个教育宣传平台,融合红色文化与教育培训,致力把南雄打造升级成响誉粤北乃至整个广东的红色教育基地。

3.2 产业布局,打造特色

南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多,如何打造南雄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一方面,要坚持特色布局。我们在综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要立足特色优势,走品牌化发展之路,重点抓好品牌培训与打造。坚持将红、绿、黄、古、俗等元素相融合,集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性、教育性和时代性为一体;要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把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发展、古村落保护等要素结合起来,发展“红色文化+”模式,打造“红色+党建+绿色+金色+古色+特色”等主题线路,以红促绿,串珠成链,切实传承好南雄红色文化。珠玑灵潭就是一个以红促绿的成功典型,值得借鉴。据南雄市委党校统计,2019—2021年南雄市红色教育现场教学接待的班次,90%集中在梅关古道、珠玑、灵潭几个教学点,这与梅关古道、珠玑、灵潭几个教学点鲜明的主题特色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坚持品牌布局。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南雄银杏染秋景观已成为南雄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何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个大好契机,把红色文化与南雄银杏这张名片结合起来,实现以黄带红、以红促黄、红黄融合、文旅融合,打响南雄“红色+金色”旅游名片,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是值得当地政府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3.3 创新开发,科技加持

进入新时代,红色体验型旅游日益受到大众的喜欢。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在红色文化建设开发方面,要注重创新,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全面开发南雄红色文化。一方面,要创新活动形式。比如我们在举办“重走长征路”活动时,可以添加“看一部红色电影、讲一个长征故事、听一堂微党课、演一段红军舞、写一段活动体会”等内容,集思想教育、休闲娱乐、陶冶情操于一体,寓教于乐、以游促教,让游客有体验、有思考、有教育。另一方面,要创新活动思维。随着科技持续高速发展,智慧生活时代开启,体验经济应运而生。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多考虑游客的需求,做到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需,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购物娱乐、沉浸式体验等综合旅游方式,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如南雄推出的全国首场沉浸式实景党史“剧本杀”《新田参军》以及音乐党史课等,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兴趣,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此外,要创新红色文化产品。我们可以设计研发一批具有南雄特色的系列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规划打造一条以摆放红色文化纪念品为主的特色街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南雄丰富的竹子资源,开发一批既有红色文化内涵又有南雄地方特色的竹雕工艺品; 还可以研发如红色网站、红色戏曲、红色书籍、红色游戏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精神产品。近年来南雄创作的影片《血沃油山》《梅岭盛开自由花》、编排的《智送情报》采茶戏等红色文化产品获得了强烈的反响。

3.4 强化宣传,扩大影响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新传媒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及推广力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要以网络直播、主题乐园、百姓宣讲、 微型党课、 戏曲创作等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全方面、多领域宣传,让红色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让红色文化“火”起来,让红色文化“活”下去[6]。一个情报救“朱毛红军”的红色传奇故事,一夜之间在广东乃至全国火爆起来,就是因重视宣传而受益的最好例子。另一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要积极组织南雄文化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到省内外,加大对南雄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广邀省内外文化部门、 旅游企业、 新闻媒体来南雄考察,把南雄红色文化大力宣传出去,扩大南雄红色文化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利好用网络平台,以举办“重走红军路(南雄段)”大型活动、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雄段)重点建设项目等为契机,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优势,以及抖音、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力量,多角度、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报道,展示南雄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让更多南雄的红色史迹、红色故事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南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该文通过分析南雄红色文化的现状,针对南雄红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狠抓规划、深挖主题、 创新开发和强化宣传四个方面进行红色文化发展路径探究,以期打造独具南雄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促进南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南雄市南雄红色旅游
南雄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作品展
源流(2022年11期)2023-01-29 11:39:18
书法作品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画报(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0
南雄市老促会老促会
源流(2021年4期)2021-07-29 00:08:42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中州建设(2020年6期)2020-12-02 02:27:50
岭南银杏
岭南音乐(2019年6期)2019-12-31 05:42:48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艺术家(2019年4期)2019-04-20 11:30:48
香港爱心人士蔡惠玲捐助南雄贫困学生
源流(2016年8期)2016-05-14 0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