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杰
作为高校文化建设重要构成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内展开的一系列有关体育的项目活动。高校体育文化展开方式是围绕体育活动,主要参与对象为高校师生,主要活动范围是高校校园。通过体育文化建设,高校能够在校园内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体育活动是提高师生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培养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体育活动还能以其内在动力影响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然而,经过调查,现在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忽视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形式单一、内容古板,原本应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多被电子产品占据,导致师生出现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低下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急需深入调查,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校园中更好地彰显体育的魅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学生目前存在的体育文化知识不足、体育能力偏低、体育活动不足的现象更加凸显了高校体育文化独一无二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默默地感染着校园内的师生,提高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锻炼使师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完善。在身体健康方面,通过体育运动,师生生病概率降低,体内血液循环顺畅,心脏功能进一步优化,心脏病发病率降低;在心理健康方面,体育锻炼通过强化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优化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代谢功能,使学生能够调节心理,摆脱焦虑不安,保持情绪稳定,提高了抵抗病毒的能力和学习活力。体育运动变为了一剂强心剂,促进了高校师生身体机能的优化。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相辅相成,高校的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相较于其他社会机构水平更高,是宣传和发扬精神文明的主要基地之一,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文化对师生影响显著,对周围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校以体育课作为主要途径,辅以校园运动会、运动杯、运动节等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实现了家庭和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实现社会和谐有重要推动作用。
古语称:“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这是高校体育文化教化功能的生动体现,同时阐明了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的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人的思维与行动的特点。高校体育课与其他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它填补了其他学科在审美认知等领域的空缺,使自身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体育文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心理上的引导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实现了学生人格的完善,磨炼了坚毅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作用,增强团队配合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这有益于学生进行自身的管理,以此发扬学校的强大力量,实现高校以文化人的教学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时代只有精神、身体、社会三个层次都得到健全发展,才能实现人体真正的健康。这就要求实现健康要兼顾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想要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精神上的健康就必须发挥高校体育的情感功能作用,通过利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物质、行为等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心理调整。要让高校师生成为体育赛事活动的主人公,在活动中磨炼个人坚毅品质,激发顽强拼搏的精神,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促进师生和谐,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缓解学习工作压力,摆脱焦虑不安,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这也是高校体育文化情感上的重大作用。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使师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有活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直接表现性。目前主要表现为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悬挂的标语以及体育赛事。之前悬挂的文字基本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标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下一般悬挂“我运动,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等。虽然不同的标语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无一不给人带来健康、活力的感受,这当然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一所青春洋溢的校园里定然有一群热爱运动的师生。第二,高校可以定期举行体育比赛,给师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缓解日常压力、展示体育才华。通过体育赛事,高校可以更好地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各团体之间的凝聚力。大家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体育比赛就是青春最好的展示。第三,校园文化之一就是师生的精神面貌,无论是通过标语的影响,还是体育赛事的影响,无疑都增强了师生的精气神,这本身就是一个展现校容校貌的有效方式。
首先,通过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可以增强师生体质。众所周知,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体肌肉的生长,还可以对人体的骨骼、神经都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提升,这对于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体质的改善,师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和工作。其次,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在校师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提升体育技能。体育并不是简单的跑跳,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科之一,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并不比其他专业少,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师生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很显然可以满足师生这方面的需求。再次,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师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生命在于运动”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科学合理的运动确实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健康,如今“健康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校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理念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帮助师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通过体育锻炼,使自己精神更加饱满,从而实现劳逸结合,健康生活。最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师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体育运动中有一些集体项目,参加这类项目,除了对师生体能的锻炼,同时让师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力量,形成相互帮助、包容的理念;同时,体育运动中还有一些耐力训练,可以培养师生的挑战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都是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
体育文化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真正想要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比专业课程教学少,其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完善机制。一方面应该确定学校分管领导,并成立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小组,从自身校园特色出发为本校设计出符合本校发展的体育文化建设方案,通过探究文化内涵确定以什么内容为核心进行教育,让体育文化的宣传内容、方式、架构都有明确的蓝图。当然,学校的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在学校大方向确定之后,为了体育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能够落实,还必须有各个二级学院、学生会及社团团体、班级等单位的配合。此外,体育文化建设还要有反馈环节,对建设成果定期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避免阻碍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这一根本原则,充分向广大师生征集意见,可以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体育文化模块,让大家自由发言,同时可以分享自己认为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文本等,避免少数人的决策使文化建设过于片面,从而不能均衡培养,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提高。
高校体育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包括在文化大领域里,与饮食文化、剪纸文化、音乐文化等都是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一种文化体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就决定了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目前,我们在高校弘扬体育文化,就是要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好的,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生命在于运动[1]”等思想,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而对于那些不好的,比如,在拳击比赛中,素质比较差的选手会恶意攻击对方,在足球比赛中,会产生对黑人的歧视等,我们都要摒弃。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面向的群体是广大师生,其中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确定体育文化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这部分群体的价值理念、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等。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突出的品质可以总结为:团体协作意识、集体意识、对国家的自豪感、未来在职业岗位上的使命感和职业素养,以及努力、包容和开放的思想等等。这些关键词也是自古以来体育精神内涵所在。我们可以看到,当足球场上的球员拼尽全力阻挡对手进球时,无论输赢,都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当拳击场上阿里、霍利菲尔德、刘易斯等体育运动员在血泪和痛苦中绝不言弃时,观众通常会流下感动的泪水;面对充满伤病,但依旧努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我们都给予最大的尊重。所以,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以这几个关键词为核心[2],展开各类建设活动,在反馈中,也应该以此为检验标准,从而真正地实现将体育文化融入师生生活,真正为师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学习的进步带来益处,而不是搞形式主义,开展面子工程,忽视教育目的,脱离广大师生的需求,失去教育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在高校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注重个性独特、追求多样化发展,心态也会有所转变,并且学生的主观认知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需求,尽量围绕学生关心的事情来开展工作。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述体育相关的内容,无论是技能知识,还是发展历史,都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故而需要创新体育文化建设的形式及内容。首先,在形式方面,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目前大学生已经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宣传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的公众号发送以体育主题为主的内容,将各类活动信息以推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其次,在内容上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比如,可以定期召开辩论会,而辩题同体育文化相关,这样学生在接受这部分知识时就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了个人观点和思考的过程,其效果肯定大大不同。再如,可以面向师生举办征文比赛,征文内容也围绕体育文化知识进行,这样非常有利于改变大家“体育就是运动”这种片面的认知,能够养成挖掘体育文化的习惯。总之,为了能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使得大家都喜闻乐见。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体育知识,自觉主动地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在建设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以学校为引领者,促进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的落实,丰富宣传形式,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首先,在日常体育课的教学中,以教师为模范和引导,传授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体会认识体育文化。其次,学校举行多样化的体育运动,积极举办有关体育的知识宣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亲自参与,扩宽体育文化知识,提高体育意识,从而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总之,在高校实施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开展时要注意掌握好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及深刻意义。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生理特征,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体育中所蕴含的拼搏、使命、责任、荣誉等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同时成为学校的精神风貌,真正使得广大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