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体育与教育的“四合”促进作用与价值性

2022-12-06 14:25:11贾遇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育人体育学校

贾遇珍

(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甘肃 平凉 744000)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得到告诫:“抵抗新冠肺炎的根本防线是提高免疫力”,“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提醒人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得重新审视体育的本体价值。那么,在后疫情时代的“体育强国”下,伴随“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理念,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实现身心和谐统一、真善美的人格统一、健康体质与精神层面协调统一等等,体育的始终目标都在于“人本身”,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回归与“人”。因此,教育的本质离不开体育的存在,这是对肢体认知、身心健康与实践真理性和现实性的前提基础;体育的“育人”离不开教育潜在的层次理论,重视体育与教育“四合”,即“离合、配合、结合、融合”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与价值,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与教育“四合”的促进作用

1.1、体育与教育理念的“离合”

体育从西方教育学背景下产生了以欧洲为体系的教育理念,也缔造了以北美为体系的教育理念。现如今,体育道路既有坎坷又有前景,在寻找方向的同时,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合理应用下,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健康意义从古至今一贯如始。体育与教育的离合,既有体与教的“合一”,又有体与教的“分离”,两者的整合,具有教育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严格,也具有体育参与中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态度、学习行为能力等的综合表现。

人的学习和生活本能是在成长与社会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通过人际的交往和环境的改变,将巩固化的技能和经验积累于人本身。动物生来就具有生存的本能,而人生存的潜能是在逐渐长大与学习、以及社会磨砺中聚集而来的,具有不相同性,两者的差异使人的自由发展成为教育上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人的某种潜能必须在运动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肌肉的条件反射,告诉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与活动。因此,人的心理潜能和肌体运动必须协调。传统教育的错误观点就在于人的身体在静止情况下让其发展智力,这种身心的分离导致了人的不正常发展。

体育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人的道德和智力的训练具有很大的提高协同作用。如果人的身体虚弱,整个精神状态也随之削弱;如果要培养人的智慧,则要培养人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持续不断地锻炼人的身体,先使身体强健起来,身体拥有精力的情况下,在精力充沛的基础上学习智慧,使其掌控感性与理性的大脑,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促使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去思考、去学习、去干活、去成为时间与实践的主人。因此,身体的动力来源于体育锻炼,体育的力量转化为教育信念。

1.2、体育与教育课程的“配合”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也是核心力量。实用课程来源于各种分科和学科,由不同的科群组成了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则是教育课程的一种,体育文化与文明的传承都在教育的基础上呈现。学问不仅是别人的事,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为阶层上,自我认识与接近知识的源泉要卓赋予真善美的教育之上。体育根植于教育的不仅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跑跳投,更多的是体育本身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与转变换位功能。这意味着在体育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也要随之改变,课程也要脱离应试教育的倾向性和狭隘性。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教学与教育环境下,后疫情时代体育的发展与教育的传承要与适合学生的不同课程链相互配合,擦出异样的火花,为学生打开一扇不一样的教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之门。

1.3、体育与教育内容的“结合”

人的智力与体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智力的发展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并依此发展。因此,教育的实践性更趋向于日常生活的练习。体育与教育在一定情况下是理论与实践,即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存在关系,两者之间不管是教育附载体育的内容,还是体育附载教育的内容,都是内在相互关联的,体现“人本主义”,以人的能动性为主体,以内容为形式,达到促进与结合、改变与提高的目的。让人们所创造体育与教育内容真正最大化地服务于所有学生,而不是只服务于部分人群。

1.4、体育与育人的“融合”

现代教育的主线是“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体育与教育最终的本质回落点在于“人本身”。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国每所学校在课程安排、内容制定、方法采用上是否会更加清楚培养人的最终目的要干嘛?这为我们指明了“体教融合”的真正含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为止,体育与教育都是用理念的最优化促进实践的最大化,但很少用实践的最优化促进理论的最大化。中国的整个教育需要思考像这样的问题。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发展最好的地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部队、在军校。现在的体育是由以前的“军事体操”演变而来,但现代的体育转变已经失去原有的本质和本色了。会玩的体育在美国和日本,他们有了“坚毅”,我们有什么?中国很多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玩”都不会,更不要说“会玩”,玩出新花样了,无质量的体育课,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坚毅之躯和动商呢?这是我们作为体育教育者最失败、也是体育课最大讽刺的地方,但这种现实存在的现状是毋庸置疑的共识。

一直以来,社会对于体育的认识显得较为功利化,很多人认为体育就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忽略了体育的育人之效。体育之“育”,育在内观己身、反求诸己,育在坚持不懈、坚忍不拔,育在“养乎吾生、乐乎吾心”。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须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改变体育是“附属”教育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将体育真正落实于育人体系。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综上所述,教育离不开体育,体育依附于教育。体育与教育,从离合、配合,到结合、融合,四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后疫情时代对学校体育与教育的拐点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要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给出了更高的定义,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就要深化体育与教育的“四合”机制,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四合”为目标的价值表现

2.1、学校、社会、家庭、自我教育的健身、健美和健心价值

体育的改革和体育与教育的“四合”,不仅能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视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与教育的关注点,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促进身体全面均衡的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正确的三观,以赋予“人”体育与教育精神的健身、健美、健心价值。

2.2、知、情、意、行下的道德素养价值

在体育与教育认知观念中,通过锻炼使肢体的感知觉形成人能动的意识与技术技能的记忆,在条件反射下,使肌肉成射出疼等症状,让其人的心理、情感和情绪形成外部以及生理体验,最终达成固定的思维动商模式和行为表现。而人的知情意行过程是逐渐上升为整体的,就像体育与教育的离合到配合,再到结合与融合。体育与教育对人的认知和观念是正向的,传递于上层道德素养价值能量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与主观能动。在辩证关系中,体育与教育对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转化。“知”是体育与教育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认知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情”是体育与教育的动力,没有内在情感的力量就很难发展坚定的信念;“意”是体育与教育的支杆,没有持久的意念,认知易动摇,情绪难控制,行动难坚持;“行”是体育与教育的关键,没有积极的行动,所有的实践都检验不出真理的存在,行动既能加深和提高认知,又能增强情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快、更高、更强的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加速社会的发展。

2.3、体育运动下的生活艺术价值

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在生活需要仪式感的时代里,节奏快的生活则需要人做事的动作速度快、应变能力强,这就要求人体的肌肉和神经能量发展快、反应敏捷。节奏慢的生活,会使人的神经肌肉失去适度的紧张感,在松懈的环境下,人的身体姿态会变形,精神状态会下降。不管在快节奏还是慢节奏的生活中,时间较长,都会使人感到心力憔悴、心理疲劳,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引起疾病,削弱生活质量。而体育运动刚好对脑力和体力的提升最为显著,也是最适合人们生活节奏变化的重要手段。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协调性与灵活性,以及身智与心智,能够使人在完成各种工作、生活动作过程中更加准确的去进行判断,也可以提高人对生活节奏的应变和耐受力,克服急躁、厌烦、恐惧等心理障碍,增加人们生活的勇气与自信心。体育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体育的竞赛与时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体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健康质量和教育水平息息相连。后疫情时代下的体育与教育必然是竞技与艺术、形态美与心灵美、经济与文明文化、感性与理性、科技与实践等相结合的形态发展趋势,归根于社会生活,完善于实实在在的“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促进人的健康,体育与教育都作用于“人”,对“人”具有可教性和必教性,只有拥有健康和力量的人,才会拥有更高格调的艺术生活,享受其生命的真谛与内涵,陶冶体魄之魂和育人之美。

3、结语

让教育归回初心,带着培育成长、成才、成人的使命,结体育而行,以体育与教育“四合”为育人路径,发掘其相互的促进性与融通性的内在价值,实现体育与教育赋予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格,塑造出能够终身体育、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才,培养出有幸福人生的人。后疫情时代下让体育成为中国的“家风”,因为“体”中有“育”;让体育项目成为运动场上的风景,因为体育训练才能让人明白团结合作、坚持不懈,才能共同面对失败,共同赢得胜利,这是一种教育,对人的巨大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体育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