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仪陇 637600)
近年来,我国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较高,超过80%。本文主要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体会作如下浅述。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病毒可随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鼻液等排出体外,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至易感猪群。该病的易感猪群是14日龄以内的仔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7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为100%。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病死率逐步降低,但仔猪胃肠消化系统功能会严重受损,导致仔猪产量降低。
猪传染性胃肠炎常为突发性,潜伏期短,传播极快,几天内即可波及整个猪群。
2.1 患病仔猪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等,粪便含凝乳块,伴随恶臭和泡沫。后期患病仔猪表现为体型消瘦、脱水、过分饮水、身体衰弱、行动迟缓等现象。
2.2 患病母猪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泌乳停止、水样腹泻、食欲不振等,粪便多带有黄褐色或灰黑色未充分消化的食物。
2.3 育成猪和育肥猪感染后临床表现不显著,只有少数育成猪或育肥猪偶发轻度腹泻,但育成猪和育肥猪携带的病毒可能导致整个猪场环境污染,有潜在诱发仔猪感染的风险,应积极加以预防。
冬春季节,可根据不同日龄病猪的水样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病进行综合性诊断。显微镜下可发现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肠绒毛缩短,粪便呈酸性。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起病急,病程短,因此,发现该病后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对症治疗。
4.1 生物制剂治疗选用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生物制剂肌肉注射,1次/d,连用1周。
4.2 辅助性治疗对腹泻严重的病猪,为预防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可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2次/d,连用3d。
4.3 康复治疗哺乳仔猪采用抗凝全血治疗,5mL/次;断乳仔猪10mL/次,1次/d,连用7d。
4.4 中药治疗黄连、乌梅、白芍、地榆炭、甘草、车前子、白头翁、苦参、藿香煎水,兑水后供猪群自由饮用。
4.5 预防措施妊娠母猪在生产前1个月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1.5mL/头,其仔猪断奶后7~10d接种,0.5mL/头;未免疫母猪生产的仔猪在3日龄内接种以上疫苗,0.2mL/头;体重在25~50kg育成猪,1.0mL/头;体重50kg以上育成猪,1.5mL头。
5.1 加强常规管理为减少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应加强猪舍日常卫生管理和消毒通风。(1)定期清扫,确保饮用水清洁,及时清理废水废物,让猪喝上健康卫生的水,有效防范由于微生物滋生而引发的传染性胃肠炎。(2)经常对猪舍内部进行消毒,保障猪舍清洁,可选择智能保温系统保证消毒通风时猪舍内部温度的稳定性。(3)根据猪的年龄、体质合理配制营养饲料,并适时适量添加精饲料,提高猪的免疫力。(4)加强对猪群的监管,防止误食异物和变质饲料。
5.2 做好疾病预防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易感仔猪的饲养管理和预防工作。(1)适当限制仔猪的饲喂量,以减轻胃肠道负担。(2)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可以增强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繁殖的益生菌,进一步提高仔猪对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力。(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光照十分敏感,因此养殖人员可在猪舍内添加照明设备和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灭活病毒。
5.3 注意易感猪群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多见于14日龄内仔猪,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仔猪感染率逐渐降低,抗病能力随之增强。
5.4 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仔猪胃肠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原则上不建议采用西药治疗。中草药能增强仔猪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胃肠道菌群。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时,以具有解热祛湿、涩肠止泻功能的中草药为首选:如穿心莲具有消炎抗菌效果;黄连、黄芩、秦皮、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祛湿效果,当归、芍药、甘草具有补气补血效果,肉桂、木香具有行气止痛效果,槟榔具有下消气滞效果。通过抗菌消炎、行气宽中、补养气血,中草药综合组方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冲击,为规避风险,养殖户和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探索有利于该病预防和治疗的合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