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玲
(兰州市连城镇人民政府,甘肃 兰州 730333)
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新型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给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比如猪瘟、禽流感等,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同时也对国家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才能及时对所出现的疫病加以控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传播速度,从而对危害和损失进行控制,确保畜牧业能够健康发展。
1.1 养殖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养殖场场址选择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受制于经济因素,目前部分地区的养殖场距离公路和村庄比较近,原因是养殖户为了降低运输费用,就近销售。造成的风险是,畜禽生长容易受到周边因素的影响,比如来往的车辆以及周边的大量人群。此外,周围环境条件差,排污困难,各功能区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养殖生产区和生活区混在一起,更容易导致疾病的暴发。部分养殖户疫病防控观念差,只重视销售,忽视管理和防疫,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只重视规模,不注重疫病综合防控,对外来人员尤其是贩运车辆,随意进入养殖场,虽然也配备消毒池,但并没有任何消毒液,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养殖场内部的相关器具建设都没有定期开展消毒,无法彻底斩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给细菌以及其他寄生虫大量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1.2 养殖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相当一部分养殖场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只是套用其他场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这样的免疫程序针对性很差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还有部分管理者仅凭个人的主观意识或过往的经验,盲目指导他人,从而导致防疫措施不到位,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当有外来病原侵袭时,机体的免疫能力无法快速激活,使养殖场内部暴发传染病,导致养殖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部分养猪场免疫注射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更换针头,或盲目打飞针。还有部分养殖场不懂免疫注射技术,导致在注射疫苗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过度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养殖场缺乏专业或兼职的兽医人员。还有部分养殖户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将部分病死畜禽销售给不法商贩,或在养殖场内部晾晒动物的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环境,还导致相关病原体出现扩散,导致产品的质量存在极大隐患。
1.3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在全国范围内对动物疫病的检测程序标准和方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的检测标准不同,给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难度。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并没有推动我国防控体系形成有效的全面的监控网络,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从而制约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动物疫病监测中心预警体系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危机意识,不能够主动更新相关地区的疫病信息,导致广大养殖户对疫病信息的接收是滞后的,不能及时了解当前该地区疫情的暴发状况。尤其是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不能高效完成疫病的预防和预警评估风险。
2.1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提高认知水平由于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病情越来越复杂,为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禽流感、高热病等疫病的不断发生不仅导致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和风险,同时,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来,畜牧市场的交易量不断提高,且来源于世界各地,一旦部分地区发生疫情,则会加剧疫病的传播。当前的养殖仍以散养为主。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手段,使疫病的发生率较高,同时也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量。当前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对畜禽疾病的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的防控措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降低经济损失以及给行业发展和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威胁。因此,政府以及相关人员首先应合理把握当前疫病流行情况,正确认识到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对其保持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的政策,确保所有措施都能够有效执行和落实,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当积极主动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和微信,有利于创建全民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在宣传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人畜共患病所产生的危害,以及建立有效防控体系,对全民健康所起到的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收集相关重要信息,政府要提供相应的奖励,才能实现更加高效的疫病防控。要提高养殖户安全生产意识,积极敦促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开展定期监测和检测动物疫病的状况,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就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等待专业人员采用正确的方法扑灭疫情,有益于重大疫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环境,有利于降低种植户的经营风险。
2.2 做好预防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为了确保防控工作高效开展,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规定政府、企业等各方责任,对责任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以确保各方均能够各司其职;其次,应加大资金投入,为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应加大对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预警和监测水平,对监测结果进行上报;对禽畜动物进行建档,并对合格禽畜发放免疫证明,通过科学的管控体系,来加强管控水平。确保疫苗质量,选择正规厂商所生产的疫苗。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需要对整个养殖场实行全进全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开展外界引种工作时,首先就需要详细查看引种养殖场是否具备了相应检疫检验证明。在引种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在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没有任何异常状况在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以后,就可以放入混养,采用这种方法能尽最大幅度降低疫病的传播。此外,还要做好饲养管理,尤其是卫生消毒工作,需要对建设内部的死角区域或者是较为隐蔽区域做全面处理,要科学制定和执行预防接种以及相应的补充计划。科学实施药物预防,为了降低经济成本,应当使用安全且廉价的化学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类的药物使用量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不能存在超量滥用的现象。
2.3 加强监督,消除隐患应加强对检疫的管控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对动物疫病的传播加以遏制。具体来说,首先应对禽畜的饲养、运输、加工、销售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对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禽畜产品都应进行检疫,严格控制检疫标准和流程。除此之外,入境检疫工作的开展应更为严格,疫区的入境产品一律不可放行,从源头上杜绝疫病的传播,在最大程度内消除隐患。
2.4 强化和完善检查体系,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具有独特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因此,应对当前的检查体系和制度加以完善,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开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对各方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和明确,比如在档案的建立、疫苗的注射等方面,应明确规定对应的责任人员,并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晋升制度相挂钩,并对未达标人员进行处罚。
2.5 加大财政投入,形成高效统一的防疫机制应加大政府对防疫工作的投入,确保构建完善、长期的防疫机制。(1)应构建完善的村级防疫网络,通过建立兽医室等手段,来完成村级禽畜档案的建立,并指导养殖户对圈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开展禽畜的监测和观察工作,以及时发现问题。(2)还应通过讲座等方式,来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以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保障作用。(3)应加大对设备的更新和投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防疫需求,通过采取全方位的手段,形成高效科学的防疫机制,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有力保障。
2.6 生物安全防控养殖场应当建立在地势较高并且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区域,具备优良的水质,位于公路、村镇、工厂500m的上风向处。在场内布局方面需要将各,饲料加工区和生产区进行严格分开,一旦在该区域或者其他地方暴发疫情,则需开展严格的消毒措施,每进入一个区域就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平时需要做好对饲料的储存,避免饲料霉变导致经济损失。在养殖场大门以及生产区的入口需要建造消毒池,且还需要投入适量的消毒液,在生产区的门口要建立更衣室以及消毒室,有利于将病菌和各种病原体彻底杜绝,外来人员非必要不得进入养殖场内部,畜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每天都需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槽具和饮水池每天都需要清扫干净并做消毒处理。养殖畜禽要实行全进全出的措施,畜禽在转移调走以后,应对该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此外,在养殖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患病的畜禽,就需要及时隔离并做临床检验,集中销毁或用生石灰深埋,不能随意乱扔或销售给不法商贩。
2.7 积极做好药物控制对生病的畜禽,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要做到合理用药,尤其不能够过量地使用抗生素,很容易导致药物残留物储存于畜禽体中影响品。药品的使用需要选择得到相关机构认证的兽药以及正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尽可能地使用绿色兽药。治疗性用药需要在专业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规范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的过程中还要标明每种药的休药期,避免因为用量过多导致出现药物残留。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按照兽药的使用对象以及期限和剂量等相关规定严格使用。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粪便血压以及相关药品的残留物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掌握用药的情况。
近年来,动物疫病情况不断发生,不仅养殖户的收入带来了负面作用,同时,也为人类健康、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进步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不断对当前的防疫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并确保其得以落实,为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