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和平
(成都市坤宏优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
某年1月中旬,川西平原某地气温降到10℃以下,某养殖户养牛场存栏水牛80头,其中成年水牛70多头,犊牛5头。某天育肥期架子水牛突发急性重症,患牛颈部、咽喉、头部肿胀,结膜潮红、鼻流脓涕、呼吸困难、体温41℃~42℃;严重病牛卧地不起,反刍停止,迅速衰竭,1~2 d快速死亡。第1天,有几头水牛发烧不进食,养殖户自行打针处理。下午突然死亡1头约200 kg犊牛,经查看是未打针的犊牛。第2天上午,养殖户请来当地兽医诊治,按风寒感冒处理,紧急使用了常规药,注射青链霉素、头孢类、磺胺类和林可霉素等药品,下午,1头450 kg成年牛死亡。
该牛场急性发病,据养殖户介绍,周围30 km范围内的肉牛场几乎全被感染,病情呈暴发式地方流行,来势凶猛,1~2 d就出现了病牛死亡。先后使用多种药物,如青链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二氟沙星等抗菌素,中成药如双黄连、黄芪多糖,非标产品针剂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号称生物制剂,治标药物如安乃近、地塞米松和人医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大量饮用了甘草、附子等中药汤剂,但全都无效。
根据对牛场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发病牛的临床症状观察,结合所用药品的临床验证,可初步诊断为牛急性水肿型巴氏杆菌病。
疫病确诊以后,及时确定治疗方案,按照新方案、新程序和新技术,立即打针救治。
1.2.1 高敏新方案
根据现有对相似牛病所做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高敏药物,迅速使用科学处方。
1)高烧病牛注射。0.5 g恩诺沙星注射液10 mL+银黄注射液10 mL+1 g VC 10 mL,30 mL/套,按体重200 kg/套,共2套,左右两侧各1套,2次/d,连用1~2 d。
2)病牛灌服。七清败毒颗粒500 g+VC粉100 g+生姜水,供25头牛一次性灌服,2次/d。
1.2.2 防控前移新程序
同场所有牛群已进入感染风险期或病原增殖潜伏期,不能擅自紧急接种本病原疫苗。灭活疫苗,其产生有效抗体需要7~14 d,产生速度低于病原传播繁殖速度,可能造成毒性应激而出现巨大伤亡。
因此,除病牛以外,将体温正常看起来健康的其他60多头牛只全部视为隐性感染,实行全覆盖紧急注射本方案药物。
1)常温牛群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10 mL+VC 10 mL×2支,可供体重400 kg牛群使用,2次/d,连用3~4 d。
2)全群混饮。七清败毒颗粒500 g+VC粉100 g,供50头牛,饮用2次/d。
1.2.3 穴位注射新技术
为了避开对病牛肿胀颈部造成第二次刺激,且药物吸收不良,现场指导养殖户,调整到背部两边的肺腧穴位,全部按“肺腧穴位注射法”进针。
1.2.4 巩固疗效
第3~4天,继续新方案。按程序,打针2次/d,连续注射2 d。同时,全群混饮七清败毒颗粒,连喂4 d。
经过7 d治疗,全程昼夜密切观察,再无新增病牛和潜伏期隐性牛伤亡。所有牛体温检测均恢复正常,原近20头患牛基本痊愈,开始正常采食,同时出现反刍和排便。场内所有牛群精神全部恢复,黑麦草、青贮秸秆和酒糟的饲喂量也逐步增加,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型、常以全身性组织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农业农村部规定该病为二类传染病。
2.1.1 传染源
巴氏杆菌在正常动物的上呼吸道(如哺乳动物扁桃体和禽类上颚裂)广泛存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菌不会大量繁殖,也不分泌毒素,既不感染宿主,也不向外传播,一般不致病。临床上,巴氏杆菌已经成为条件病原菌。一旦有环境因素刺激,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原本正常的牛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而引起该菌大量繁殖,导致发病。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牛,迅速成为整个易感群体的传染源[1]。
2.1.2 易感动物
多杀性巴氏杆菌存在多杀、败血和杀禽等3个亚种,它们对多种动物(家畜、野兽、家禽和野生水禽)和人均有致病性[2]。如表1所示。
其中,水牛、黄牛、牦牛、绵羊、猪和兔等家畜发病较多,各年龄段的牛均易感,以水牛易感性最高;骆驼、马、驴、鹿、山羊、犬、猫和水貂等中等易感,但病症较轻。鸡、火鸡与鸭等禽类高度易感,鹅、鸽中等易感,野鸭等多种野生水禽轻度易感,幼龄水禽易感性和病死率均较高。
2.1.3 传播途径
1)消化道感染。其粪尿排泄物及口水、鼻涕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工具和环境,被其他牛群采食、饮用后染疫发病。
2)呼吸道感染。由呛咳、喷嚏、喘息等气流排出的病原菌,通过飞沫传播,被一定距离的牛群吸进后发生感染。
3)皮肤感染。污染血源病菌被吸入跳蚤、昆虫体内,当牛群被叮咬时,病菌直接进入血液,迅速感染发病。
本菌对人的致病性,多经伤口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3]。
2.1.4 流行特征
无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除羔羊和幼驹发生于幼龄外,其余动物多在成年发生,如禽霍乱、牛出败。本病一般为散发性,但水牛、牦牛可呈小范围地区暴发性流行。
多数发病呈内生性,由正常定居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的条件病原巴氏杆菌,在外界因素变动情况下,如气温突变应激,呼吸道病毒、细菌和其他血液原虫感染机体防疫屏障,从而诱发巴氏杆菌剧增,分泌毒素,破坏机体平衡,引起系列病理过程,导致机体发病。主要由5大因素激活条件病原菌。
1)外界:寒冷、闷热、气候剧变、阴雨连绵。
2)内部: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
3)管理:畜群拥挤、过度疲劳、长途运输。
4)营养:饲料突变、营养要素缺乏。
5)虫媒:寄生虫感染,机体消瘦,丧失内源性抵抗病菌能力。
上述多种因素,诱导体内条件性巴氏杆菌病原突然大量繁殖,超过一定数量和毒力,便急性发作。
该案例的发病诱因,就是气温突降,寒冷应激所致,导致场内病牛与健康牛之间相互传播。整个地区的牛场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空气飞沫长距离传播,引起区域间大面积感染。
该病的潜伏期2~5 d。可分为特急性败血型、亚急性水肿型、急性肺炎型和慢性肺炎等4种形式。
1)败血型。特急性突发疫病,病初高烧可达41℃~42℃,结膜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委顿,食欲废绝,粥样血痢,黏液恶臭,鼻衄尿血。经12~24 h,体温骤降,迅速死亡。
2)水肿型。以牦牛最常见,水牛次之。突发疾病,精神沉郁,体温略有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下颌、咽喉、头颈、舌根及前胸皮下结蹄组织炎性水肿。舌伸出口外呈暗红色,流涎、磨牙,红眼、流泪、黏膜发绀。肢体肿胀,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经12~36 h,窒息死亡[4]。
3)肺炎型。缓慢发作,头颈前伸,张口喘息,呼吸困难,疼痛性咳嗽,鼻流脓涕,便秘或血痢,偶见尿血。出现典型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肺炎症状。病程3~7 d,最终死亡。
4)慢性型。以慢性肺炎为主,食欲不振,吃食减少,生长缓慢,骨架凸现,极其消瘦。病程30 d以上。
发病预后:除前三种形态病症的病死率可达80%以外,多数慢性牛出败的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只有在使用低敏药、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头孢类和林可胺类药时,病死率依然较高[5]。
1)败血型。全身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器官浆膜与黏膜等广泛出血。胸腔和腹腔大量积液,淋巴结显著水肿,肺脏淤血、出血,出现肺炎及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2)水肿型。头颈部、胸前、四肢皮下均可见浆液浸润,切开后会有黄色液体流出。
3)肺炎型。心包与胸腔积液,肺脏大理石样,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在实际临床上,所有高效严控措施,必须建立在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基础之上。不宜照本宣科、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损失。
3.1.1 药物筛选
在该病例中,收集来自川西地区病料,及时分离病菌并开展实验室药敏试验,迅速检测出巴氏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高敏,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中敏,对头孢噻呋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低敏,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类等无效。从而确定选用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
3.1.2 注意事项
鉴于普通牛场主要饲喂草料或秸秆,基本不使用TMR全混饲料,反刍动物瘤胃存在发酵过程,会产生一定浓度的乙醇。因此,在急性病例中,不宜使用头孢类药,以免产生“双硫仑”不良反应,促进病情恶化,加速中毒死亡。
3.1.3 操作技巧
昼夜不间断,保持用药次数;全部采取肺腧穴位注射,避免颈部注射造成肿胀,疼痛部位强烈应激,以免心率加快和体温骤然升高,最终导致病牛猝死。
3.2.1 生物安全
1)环境卫生:防寒保暖,通风换气,圈舍干燥。
2)营养丰富:草料充足,常年备足青贮饲料。
3)定期消毒:使用“新洁尔灭消毒液”全场带牛喷雾消毒。
3.2.2 保持抗性
针对康复牛,由于经历过致病菌的侵袭,体内必将产生高度的特异性抗体,且可维持多年时间。如果此时接种本菌种疫苗,势必中和体内抗体,反而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因此,像这类牛场不必另外接种本疫苗。
3.2.3 预防接种
正常情况下,对新购进牛,预饲期结束后,应对健康牛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按体重小于100 kg,4 mL/头,体重大于100 kg,6 mL/头,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期9个月。
3.2.4 紧急接种
对牛出败疫点周围3 km范围内的疫区,以及外围10 km内受威胁的所有牛群,都应紧急接种本疫苗,防止疫情扩散。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建议:牛出败疫苗+黄芪多糖注射液+VC注射液,混合作用10 min后注射,既可避免应激反应,又能提高免疫效果。
3.2.5 中药净化
为了防止部分免疫牛抗体效价不高,在应激环境中仍可能有感染发病的威胁,可定期在饲料中预防性加入含有金银花、连翘、穿心莲、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等特定成份的中药。如公英青蓝颗粒、芪板青颗粒、黄花白莲颗粒等,这些植物药具有主归肺经,迅速进入上呼吸道的机理,特别在扁桃体具有净化巴氏杆菌的能力,对疫病初起、外感时疫、头面红肿病例,能及时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从而避免疫情发生。
1)科学进针。针对水肿型,避开患部,采用肺腧穴位进针,可减少许多死亡。
2)不少养殖户和当地兽医往往惯用青链霉素、磺胺类、头孢类,却忽视药品耐药性能,耽误治疗时间,给巴氏杆菌创造了继续繁殖和毒力增强的空间和时间,成为患牛死亡的重要原因。
3)发酵乙醇与头孢加重疫情。由于部份养殖户没有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会产生乙醇,与头孢类药相遇,产生“双硫仑”反应的危害意识,常常大剂量使用头孢类药,使本已精神不佳的患牛进一步萎靡,反刍完全停止,胃肠道蠕动从缓慢到停滞,久不排便,毒素增加,全身性败血更加严重,形成病牛死亡的又一大原因。
4)规范方案与高敏节约用药。通过平时积累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对巴氏杆菌抑菌作用最大的环丙沙星为主,快速准确选择高敏药物,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在2~4 d结束用药。既快速杀灭了有害病菌,又保护了瘤胃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让患牛迅速康复,避免了大剂量、长时间使用高敏抗菌素,对瘤胃有益微生物的伤害,没有出现反刍停滞的现象。
由于巴氏杆菌属于常在条件病原菌,每个牛场都应建立程序化的严密免疫制度,适时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尽早建立“健康免疫墙”。当外界因素急剧变化时,及时采取稳准狠的科学救治方案。一是通过药敏试验,优选巴氏杆菌高敏药;二是对显性发病牛和隐性潜伏期牛全覆盖,注射用药不留死角;三是主动避开水肿部位,全部实施肺腧穴位注射,既治标又治本,从而强力、快速、有效地阻止疫情的爆发。
为了保护瘤胃有益微生物菌群,定期投喂清热解毒抗应激的中药灭源,净化微量寄生性病原体,不给病原留下机会,远离重大疫情的暴发。在以投喂草料为主的条件下,尽量避免投喂抗生素西药;只有在投喂TMR全混日粮时,有必要时可以选喂少量抗生素,但投喂时间也不能太长。近年来,在全国畜禽水产生产中,正在开展饲料添加抗生素减量化行动,除疫病控制使用外,尽量不依靠、不投喂抗生素促生长,尤其是面对反刍动物牛羊,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