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2-12-06 02:18祝成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体育锻炼课外

祝成龙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1、前言

教育部印发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6号,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贵州医科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出影响贵州医科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和相关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数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医学专业学生400名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人大复印资料、超星电子图书以及校内图书馆等资料检索渠道借阅和收集有关体质健康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和关注国内外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与动态,并分析和梳理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现场回收的形势,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最后回收整理的有效问卷385份,回收问卷有效比率为96.25%。对教师共发放问卷10份,最后回收整理后的有效问卷10份,回收问卷有效比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以及《影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因素》(学生用)和《影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因素》(教师用)两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态度、作息规律、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探究影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3.1、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与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有一定关联性,通过对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体质健康测试前,有54%的学生愿意测试,测试成绩真实体现自身的体质健康情况;有34%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尽全力参加测试,测试成绩不能体现自身体质健康现状;1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测试,这部分学生消极对待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缺乏真实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质测试的动机上,有92%的学生参加测试是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参加测试,87%的学生是为了顺利毕业参加测试,只有15%是想真实了解自身体质健康情况。并且通过问卷发现有14%的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绪,并没有尽力去参与测试。

3.2、学生的作息规律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熬夜情况调查分析,6.5%的学生每天都熬夜,32%的学生经常熬夜,有51%的学生偶尔熬夜,10.5%的学生从不熬夜,并且男生熬夜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同时,数据显示熬夜的人数及频次随年级不断增加,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通过对学生熬夜原因情况的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熬夜是因为上网,有35%的学生熬夜是因为打游戏或者打牌,只有17%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熬夜,有7%的学生是由于其他原因熬夜

3.3、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学校体育由三个主要要素构成: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各类选拔赛,以及参加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以下主要从贵州医科大学体育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的影响。

(1)贵州医科大学体育教学条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由表1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医科大学体育场地在贵州省高校中数量处于中上游水平,总面积超过60000m2,除篮、排、足三大球可以充分实现全校的教学及运动训练要求外,小球类及健身健美类以及新型体育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需要增加与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有关器材。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2%教师认为本校的场馆设备可以很好地满足课程内容需要,48%的教师认为本校的器材配置能够基本满足需求,20%教师对本校的器材配置数量和质量不满意,而这些教师大多是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师,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其开展新型项目教学与活动的需求。

(2)贵州医科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及评价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由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医科大学体育课为必修课,课程为4个学期,第一学期课程内容为项目介绍课,让学生接触各种运动项目,帮助学生寻找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以便进行第三学期的项目选择;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为体能+项目介绍;第三、四学期为项目选项课,学生根据自身喜爱运动项目来选择,进行一学年的学习,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技能,以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从上述调查中发现,第三四学期由于项目场地的限制,学生选课选择性有限。

贵州医科大学的体育课程安排为1周2次课,课程采取连上的方式,共100分钟。通过图5调查结果显示:28%的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安排10分钟以下的身体素质训练,34%的教师安排30分钟以下的身体素质训练,27%的教师安排30-45分钟的身体素质训练,11%安排1节课以上时间的身体素质训练。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评价内容中,体育一技能考核成绩占40%,体质健康相关的体能考核成绩只占40%,考勤及课堂表现占20%。在体育一中身体素质考核是4个学期中最高,其他学期只占到总成绩的30%,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偏向重视运动技能,相对忽略身体素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较差。

(3)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这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好;30.5%的学生喜欢体育课,这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课堂体育项目技能学习,不喜欢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能训练内容;28%的学生在体育课程兴趣度上表现一般,这部分学生勉强能够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一般考试成绩都在及格水平;19.5%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这部分学生消极对待体育课程教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没有运动习惯,长期不参加体育运动,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等。

3.4、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贵州医科大学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强度及时间。

科学表明,每个人最大心率为220-年龄,当运动强度在60%-70%最大心率时,表现为不太累或有点累,不会过早出现身体疲劳,也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因此,建议运动强度最合适的区间为60%-70%之间。

由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48%的学生够选择低运动强度,锻炼效果不明显;36%的学生选择中等强度运动方式,能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锻炼效果明显;16%的学生存在大强度超负荷运动强度,导致运动性疲劳经常发生。

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45%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低于30分钟,活动时间太短,达不到锻炼身体的需要,且人数较多,说明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并不乐观;37%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是60-90分钟,基本可以满足体育锻炼的目标,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18%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90-120分钟,较长的时候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反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必须把握好锻炼的时间,达到锻炼的目的。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项目主要有球类、器械健身类、操类、舞蹈类、轮滑类及其他项目。由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前三个项目为球类、慢跑和舞蹈类,属于有氧运动项目。因学校球类场地较多,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慢跑没有场地限制便于开展。舞蹈类项目因现代舞及外来舞蹈门类的兴起,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同学。由于兴趣爱好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运动时间上能够保持60分钟或以上。

(2)贵州医科大学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通过对于贵州医科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由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医科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一般在下午7、8节课进行,主要包括学生自由安排锻炼内容、学校各种比赛、体育社团活动、学校运动队训练等几种形势。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为自由安排和参加社团活动。自由安排的形式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主去进行。但自身安排的内容缺乏监管,没有同学的相互鼓励,运动持续时间较短,且持续性不强,不能长期保持运动习惯。其次选择最多的是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可以将具有相同运动爱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鼓励,运动氛围较好,且运动时间相对固定,可以使学生长期保持运动兴趣和运动时间。

由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因素主要有:(1)部分场地设施的不足;(2)贵州医科大学在校学生19000余人,体育教师50人,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无法继续兼顾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办法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过程进行监督;(3)运动队的训练时间大多安排在比赛前一个月内进行,因运动队要争取比赛名次,在队员选择上较多选择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进入运动队的可能,且不能长期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4、改善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对策

(1)学校积极传达教育部关于体质健康的政策,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将学生毕业和评优评奖相联系,提高学生认知和重视程度。

学校要积极传达和落实教育部印发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关于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的规定,让每一位学生清楚的了解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提高自身对体育课及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出台相应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政策,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学位授予以及奖学金制度、评优评奖相联系。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作业”。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程中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安排学生的体能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在班级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以往学生测试成绩,针对身体素质测试中的弱项,提供给每位学生自身的运动处方或统一安排课堂教学训练。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体育教师应提供相应的训练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布置课外体育锻炼“作业”并将完成情况上报体育教师,做到实时监控。

(3)学校教育管理和体育部门改革教学大纲,增加体育教学时数,增加体育保健课程内容。

学校教学管理和体育部门应改革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突出增强体质健康的首要目标。在原有每周2节体育课,每学期36学时的基础上,对于身体素质测试不及格的同学,单独成立班级,增加体育课时,保证上课的运动强度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通过保健课程,使得体质健康理论和运动营养等知识的学习得到强化,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与作息规律,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4)高校体育部门体育课程改革,完善考评制度。

高校体育部门应落实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评价考核,增加身体素质考核比重;明确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放在突出位置;体育教学中应增加身体素质训练和考核的比重,以此反作用于学生,提高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引导学生提高积极性。体育课教学增加身体素质教学训练时间比重,保持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的均衡性,既提高身体素质和改善身体机能,又保证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5)完善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建立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建立保障体系。

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一方面抓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其更加完善与实用;另一方面抓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环境的营造,全方位开发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让体育教学实现实效性与科学性并存。同时建立课外场地使用管理及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为学生与学校社团活动在课余时间开放场地和器材借用,以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6)积极创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学校应积极推动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让体育教学和休闲锻炼双管齐下,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合理使用运动场地。同时,在原有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上积极创新,除了原有的下午7、8节课自由安排锻炼内容、各种比赛、体育社团活动、学校运动队训练等,创新开展类似“行走的校园文化”等全校体育活动,组织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月或活动周,设置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让更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参与进来。

(7)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全体教师和辅导员关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鼓励教师丰富监控方法,督促学生完成训练目标学校体育部门应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纳入考核绩效,同时学校出台政策将各学生所在学院班级的辅导员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和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也纳入年终辅导员绩效考核,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技能指导和运动训练和效果监督上,但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方式较为松散,教师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面面俱到,因此要丰富教师监控方法,利用手机视频、运动APP的群组功能等方式监控学生完成训练任务,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体育教师指导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及训练,建立运动队训练和选拔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建立运动梯队,完善全年训练计划及参赛计划,让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8)针对高年级同学无体育课程,学校应增加体质健康测试次数,定期组织统一测试。我校体育课程只有1-2学年4个学期,因三年级后要去到教学医院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大三学年及以后不开设体育课程,就不能对大三至大五学生起到体育健康指导监督和教程教学及训练,这也是测试成绩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体质健康测试是每年进行一次,可能因训练效果、身体状况和学习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身体素质测试不及格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体质健康测试的次数,保证学生各学年都有若干次测试机会,提高学生的及格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是学校没有完全使每一位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和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及宣传落实;二是学校的教学场地器材有限,教师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过于呆板,教学内容单一,贵阳市天气不利因素等;三是大多大学生自身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现象普遍存在,势必会影响体质健康;四是课余体育锻炼场馆器材缺乏,缺乏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监控学生课外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难度较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校内外组织的比赛不能满足学生全员参与,运动队不能长期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5.2、建议

完善学校相应政策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监控完善体育场地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加强学校及体育部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发挥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体育锻炼课外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