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及课程特点构建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2-12-06 02:34王金玉刘向文王江昆景玉宏王德贵宋焱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评价

张 朗,王金玉,尹 洁,刘向文,王江昆,景玉宏,王德贵,宋焱峰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重要途径。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经典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石[1]。系统解剖学专业性强、覆盖面广,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程,是他们认识人体、认识生命,了解人体之美的重要课程。

1 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目前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课程中均已广泛展开,在部分学校也已做到了“门门有思政,堂堂有声音”。但是在持续高涨的课程思政建设热潮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理论性探讨多,实践成果总结少;策略类的泛谈多,结合学科或专业的深入探讨少;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核心价值认知不足;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融入原则、教学策略不当;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等。

在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国情、校情、学情和课程特色的融合不够深入,要解决在教学中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培养有温度的医生;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略显不足,随意性强,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没有主题,没有主线;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PPT等各类教学文案可操作性不强,要解决缺乏规范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践行不足,教学中“两性一度”落实不够,需改进课程设计;专业课育人效果的评价一直是个盲区,要解决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问题。

2017年,我们开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在不断建设、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学情和解剖学课程特色,逐渐形成“生命、责任、感恩、诚信”的课程思政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修订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调整和制定教学进度;撰写凸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教案;制作和教学大纲相适应的PPT;编撰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同时开展课程建设,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构课堂,最终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2.1 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育人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因此,只有建立一支思想和专业素质双一流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才能增强课程育人的实效性。数年前知识传授更多的是靠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来完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目前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学生可以从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国内各个大学甚至是国外大学的教学资源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2]。这就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与时俱进,不能再简单地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完成知识传授,必须要精心设计教学,吸引学生,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能力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达成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2.1.1 组建教学团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作为授业、解惑、授道的教师,除应该夯实专业之基、提升教学水平外,更应该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基于此,做好课程思政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思想和专业素质都过硬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由认可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并愿意为此付出精力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我们的团队成员中既有以省级教学名师为代表的资深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副教授、讲师,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加强了教师梯队建设,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育人能力,推进了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

2.1.2 坚持集体备课 虽然团队教师都是多年资的老教师,但还是需仔细琢磨怎么能将每一节课的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讲好,让学生能有更大的收获。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和政治学习的制度,一方面在集体备课中,不断进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对年轻教师起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汇报每周的工作进展,探讨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互相督促,互相启迪,取长补短,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真正的“金课”。

2.1.3 积极参加培训 为了加强教师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确保团队成员“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课程思政示范观摩课、专题研讨会和集体备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邀请学校教务处处长、甘肃省教学名师、学校教学比赛和教案设计大赛获奖者对课程思政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辅导;团队成员先后还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班,北京协和医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专题培训班,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名师高校西部行”兰州站系列讲座,兰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李赛强教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坊等一系列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切实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法,拓宽了思路,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

2.2 充分分析学情,真正了解学生所需

2.2.1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系统解剖学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学生正处于从高中阶段向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和适应阶段,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专业课程,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医学学习既充满期待,又满怀迷茫,对人体、对疾病、对医学充满好奇。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知识水平,或者知识体系处于什么状态,才能更好地去设计课程。

2.2.2 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 随着网络教育越来越发达,优质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学生获得知识的各种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的知识面相对比较广。这就需要了解学生通过其他学习方式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在课堂上他们更希望教师讲什么?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什么?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只有了解了学生以后才能更好地去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3]。通过调查问卷、开放式讨论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不愿意教师“满堂灌”,更喜欢混合式教学,更愿意在活跃的课堂讨论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2.2.3 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教师要求越来越多,有的学生会要求教师多讲基础性的知识,有的则希望教师更多地介绍学科前沿进展,有的希望多讲与临床相关的知识。在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制作不同的线上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2.4 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 每一节课后都会与学生交流,每一章结束以后都会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授课课方式的接受程度,并通过开放性问卷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能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掌握情况,就能知道在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怎么去调整,怎么去适应这些学生,或者说让课程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反馈情况随时更新、随时完善,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修订教学文案,规范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抓落实很关键,必须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否则很多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展示每位教师的工作进度,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激发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润物无声地将价值塑造融入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充分分析学情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重新编撰共403页、530多幅图、17.7万字的教案,重新制作82学时的教学PPT 632张,归纳总结课程思政案例96个,目前已获批学校教材建设基金支持,并完成出版前的校对工作。在教学文案修订过程中,强调前沿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通过以上举措,规范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2.3.1 修订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纲领和核心,确定和规划了课程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大纲仅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这已经远远落后于目前医学院校培养“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时代精神。基于此,首先开展了凸显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大纲修订,形成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级目标的新教学大纲。其中,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情感目标又分为国家、行业和地域三级目标。国家目标包含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制教育、爱岗敬业、职业素养等内容。行业目标主要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地域目标主要是结合校情、学情制订针对性的课程思政目标。例如,兰州大学医学生50%来自西部、50%来自农村、70%服务西部,每年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学生在400人以上,这些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双一流高校,应充分结合校情、学情制订针对性的课程思政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

2.3.2 制作基于课程思政的教案和课件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也是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过程,撰写了凸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教案、课件。修订后的教案包括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过程和课后设计三部分。教学基本情况介绍课程名称、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情分析、教学手段等内容。教学过程是重点和核心环节,以每1学时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详细阐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长分配、教学设计及包含的教学思想,尤其是思政教育内容要和专业知识无缝连接,将思政教育内化到专业讲授中,真正做到润物无声。课后设计主要是通过课后思考题完成知识巩固,同时让学生预习新内容,实现知识衔接。完成教案制作后,同步完成课件的制作工作。

2.3.3 建设彰显课程特点的思政案例库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思政教育素材缺乏、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难以有效融合等问题,容易导致出现课程思政随意化、随机化现象,难以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基于此,我们根据系统解剖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一系列便于共享共用的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建立了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人体形态结构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将库案例合理引入专业教学活动中,将思政教育内化到专业教学中。同时,通过问卷、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多种途径,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点评等多维度了解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融合度及先进性,不断完善案例库内容。

2.4 结合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吸纳和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4]。每节课前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内容的预习,写出300字以上的内容概述并提出课程内容中的难点问题,课中让学生首先以小组的方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串讲和难点解析,课后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测验并记录每个教学环节的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得到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较好。

2.5 量化考评体系,全面评价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中更多关注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估,对情感和价值的影响评估则由于是以内隐性的方式体现,比较难以考核。专业课育人效果的评估一直是个盲区,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学生学习全过程成绩评定体系迫在眉睫。我们进行了考试方法研究,并借鉴、参考和使用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提供的一些先进的考试考核方法,使学生成绩能真正反映育人效果、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全面评价学生的情感、价值、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5-8]。我们开展了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期末考核、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考核即改变以往的单一理论考试,加入了平时成绩、单元测试、课堂提问、实践操作、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作业等一系列学生成绩评定标准,让考试能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评价主要是通过问卷、交谈、问答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职业、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生活习惯、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思想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切实提高育人效果。专家评价主要是通过授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外显性评价、内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思政考核与专业考核紧密结合。

3 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绩

3.1 教改成果被认可

团队教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先后申报了新华社课程思政案例课程,学校、学院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所讲授的3门主干课程在2019年、2020年分别获批甘肃省精品在线课程和甘肃省省级一流课程。2020年、2021年,项目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先后获课程思政相关的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兰州大学课程思政讲课比赛二等奖1项,基础医学院课程思政讲课比赛二等奖2项,主持甘肃省、兰州大学和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各2项。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不断梳理思路,取长补短,提升了教学效果。

3.2 育人成效有提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将“生命、责任、感恩、诚信”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讲好医学专业教育的第一课,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育人效果好不好,首先要看学习成绩和思想认识是否得到了提升。通过对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可知,课程思政的实施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成绩也明显提高。在2021年10月初兰州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这些本来应该受到保护的学生临危受命,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和他们的教师一起奔赴抗疫一线,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医者精神。

综上所述,经过5年持续的探索与应用实践,围绕学情及系统解剖学课程特点,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初步建立了可量化、可操作、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了思政考核与专业考核紧密结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使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价值的引领相互作用,培养德术并举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