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强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农机化服务,在东明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实现了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双赢,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
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97个,其中示范性合作社27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销售、农机运输、农机维修等各个环节,全县已流转土地1×103hm2。
(二)典型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在新闻媒体、网站上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优势。土地流转可以节省大笔农业机械投入,劳动生产率将会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2.做好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好参谋。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机械调配、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抗风险能力。
3.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土地流转地块。东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积极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各行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走访座谈,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有意向土地流转的农民,与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或协议。同时,指导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土地流转,加强管理,为合作社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推广典型经验。将东明县丰硕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3.3hm2的典型事例、经验、做法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印成宣传资料,重点进行经验推广,用先进典型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
5.政策、资金扶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做到应补尽补,并鼓励和引导其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一)烘干设备的闲置、缺失给土地流转经营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目前东明县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设备由于环保不达标处于闲置状态,土地大规模流转收获后的小麦、玉米晾晒成了问题,如遇阴雨天会造成较大损失。
(二)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效益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民依然存在有地即安的传统观念,致使全县的土地流转工作进展缓慢。
(三)土地流转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机制。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与农民签订了流转或租赁合同,在看到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后,不少农民不遵守合同约定,要求涨价、退地,农民单方面毁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手段,从而迫使土地流转行为搁浅。
(四)流转土地规模不大。不少农机专业合作社受资金限制,想贷款又怕经营不善亏本承受不起,完全靠自我积累来扩大流转土地面积需要一个过程。
(一)解决粮食收获后烘干储存问题。建议生产厂家生产一些用电、用气作为能源的环保达标的烘干塔,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解除粮食烘干的后顾之忧,便于粮食收获后储存。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农民群众土地流转意识。
(三)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解决土地流转不稳定的问题。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流转主体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制定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土地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
(四)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的思想认识。合作社管理人员应放眼未来,深化认识,适当提高流转价格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通过规模经营种植高效益农作物,用节本增效的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解决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的资金问题。目前,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大面积流转到土地。另外,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充足的库房停放农业机械,建设库房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农业补贴项目向流转土地的合作社倾斜,金融部门允许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抵押贷款等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困难,使全县土地流转工作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