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业安,潘 华
(1.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423;2.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有限公司乳山分公司,山东 威海 264500)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确保中央储备粮质量合格。在粮食储藏过程中面临着磷化铝熏蒸药剂残留问题的挑战,因此在实际熏蒸杀虫工作中尽量以最少的用药量达到最大的杀虫效果,从而满足食品安全指标,并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1-2]。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的仓储管理工作经验,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磷化铝熏蒸剂的使用方法,以低剂量熏蒸达到有效的杀虫效果。
磷化铝低剂量熏蒸是一种比常规熏蒸用药量少的熏蒸技术,通常用于含氧量低的粮堆熏蒸或整仓环流熏蒸。粮堆磷化铝片剂的常规用药量为6~9 g·m-3,低剂量熏蒸的用药量为2 g·m-3(粉剂相应折算)以内,包括缓释熏蒸、低氧熏蒸、间歇熏蒸等。从目前来说,低剂量的磷化铝熏蒸要求磷化氢浓度要保持有效的杀虫浓度及足够的密闭时间,需要仓房有足够好的气密性[3-4]。
当粮堆处于无氧环境时,储粮害虫即使呼吸道正常,气门完全打开,磷化氢气体也不能被储粮害虫吸收,更不能穿透害虫细胞膜起到毒害作用,这样磷化氢气体就达不到杀虫作用。相反,当粮堆处于和大气情况一样的环境时,害虫由于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通过呼吸作用吸入磷化氢气体,这种情况下害虫即使气门关闭,磷化氢气体也能顺利进入害虫体内,从而对储粮害虫产生较为明显的毒害作用。所以,储粮害虫的呼吸作用是磷化氢气体杀虫的先决条件,没有氧气,害虫就没有呼吸作用,磷化氢气体就不能进入储粮害虫体内产生毒害作用。
储粮环境中较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刺激害虫呼吸,害虫为了得到生理活动必需的氧气,会加速呼吸作用,这样大量磷化氢气体被吸入体内,更容易杀灭害虫,提高杀虫效果。
温度越高,害虫活动量越大,害虫生理代谢活动越旺盛,呼吸频率越高,因此吸入的磷化氢气体也越多,从而使杀虫速度和效果明显提高。一般来说,使用磷化氢防治害虫时,粮温应在15.0 ℃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害虫生理活动降低甚至进入蛰伏状态,不利于磷化氢气体进入体内。另外,粮堆的内外温差对磷化氢气体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对杀虫不利。
研究表明,刮风时,上风部位的磷化氢浓度下降,下风部位则明显上升。因此,在熏蒸杀虫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天气的影响,尤其是风力的影响,以避免磷化氢气体分布不均。同样,在环流熏蒸过程中不宜在风力较大时施药、补药或环流,刮风结束后要及时检测仓内磷化氢气体的浓度,当仓内浓度低于设定浓度时,要及时补药,确保仓内磷化氢气体浓度达到有效的杀虫浓度。另外,雨雪天气容易引起磷化铝遇水,进而发生燃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粮食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磷化氢气体浓度分布的均匀性。粮食的含水量、相对湿度会影响它的吸着力,含水量高、相对湿度大的粮食不仅吸着力强,而且不易解吸,特别是水溶性熏蒸剂,能渗入粮粒造成药剂残留严重,危害食品安全。所以,高水分粮、雨天或相对湿度过大时,不宜进行熏蒸。
粮食的种类、颗粒大小、水分、杂质以及粮温都会影响粮食对磷化氢气体的吸附,特别是杂质集中部位孔隙度较小,不利于气体交换,造成此部位磷化氢气体较少,达不到对害虫的毒害作用,从而影响磷化氢的熏蒸效果。另外杂质集中部位通常有大量害虫聚集,不但容易造成熏蒸不彻底,还会因为大量害虫的活动导致粮堆发热,严重时会以点带面,造成更大面积发热,甚至整仓粮食发热。
气密性的好坏决定着熏蒸效果的成败。害虫需要磷化氢气体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才能被杀死,所以在熏蒸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密闭条件,保证害虫吸入足够的磷化氢气体,从而达到杀虫目的。
从赫博尔规则Cn×t=k(C为有效浓度,n为毒力指数,k为常数,t为时间)中可以看出,磷化氢的Ct值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当浓度由高到低时,相应的致死Ct值也随之降低;当磷化氢浓度降到某一范围时,浓度降低而致死Ct值又有升高的现象;当磷化氢浓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对害虫无毒杀作用。所以,杀死害虫的关键不在害虫所处环境的磷化氢气体浓度多高,而在于害虫实际吸收磷化氢气体的量。
入仓前,要对整个仓房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粮情检测系统是否能正常使用,确保熏蒸过程中能准确地掌握温度变化;环流熏蒸系统是否完好、环流风机能否正常运行,保证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均匀分布;仓房顶部屋面是否完好,有无漏雨现象;仓内外墙体有无裂缝、孔洞是否填充堵塞;地坪有无裂缝、防潮层是否因为裂缝而产生断裂;门窗、挡粮门、地上笼有无变形等。检查完毕后,对仓内卫生进行一次全面清扫,保持仓内整洁。同时,对各种孔洞进行清理封闭,使仓内密闭性良好。在入库前1周,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2013)[5]中空仓消毒的标准流程进行空仓消毒,具体做法如下。①将浓度为75%的敌敌畏溶液进行稀释,按照0.20 g·m-3的单位用药量对整仓喷洒消毒,以便把仓内存活的、隐蔽的害虫以及虫卵杀死。②对仓内各种器材进行消毒杀虫,包括通风笼、仓内物资器材、走道板和看板工具等。③入库设备消毒,特别是清理筛,每次用完都需要彻底清理和消毒,杜绝入库过程中带入虫卵等,造成粮堆感染。④空仓消毒密闭时间为5 d,密闭结束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散气,防止在入仓过程中,残留的敌敌畏对原粮产生污染或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危害。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质量品质检验,并在入库过程中实行二次复检,严格把控入库水分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内,避免水分过高引起粮食在储藏期间发热、霉变,造成害虫滋生。在入库过程中,要进行“一筛一吹一扫”,确保入库质量良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同时要消除自动分级造成的杂质聚集,确保整体粮堆内部环境达到均匀统一,最大程度减少害虫滋生聚集的可能性,减少粮堆内的微气流对熏蒸的影响。
密闭时间在气温回升前3~4月份完成。密闭前对各种孔洞进行清理密封,减少害虫隐藏滋生,同时防止动力气流造成的气体流失,提高密闭的气密性。窗户用塑料薄膜进行双层压边,大门内外用两层塑料纸进行密封,尽最大可能做到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仓内外动力对流,提高熏蒸环境的密闭性,这样粮堆内气体循环就能得到增强,有利于熏蒸。
在日常检查中要按照“一规定、两守则”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粮情检查,即《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全面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治早、治小”的储粮方针,采用定点与机动点、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以及粮情检测系统和人工手动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粮情检查。运用“五个比较”法详细分析储粮变化情况,即同一储存条件下仓房和仓房的比较、同一粮堆不同层点的比较、同一年度入库的不同仓房的比较、同一粮堆本层不同点的比较和某一个检测点不同检查时间的比较。根据每年3月份、9月份的品质质量检查结果,采取适当的储粮技术措施,达到“治早、治小”的防治效果,以确保粮食的安全储存。查仓时先检查无虫粮,后查有虫粮,避免害虫交叉感染;先检查安全粮,后检查危险粮;注意门窗随时关闭,防止外界害虫感染,最大程度减少熏蒸杀虫。除了严格执行“一三七”查仓制度,雨雪前、雨雪中、雨雪后及大风天气下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防止仓房受到损坏,影响仓房的主体结构和安全性,保证仓内相对稳定的储粮环境,减少害虫滋生繁殖,同时检查仓内是否漏雨,影响储粮安全。
根据粮堆气流规律,合理设置投药点,投药点应在气流起始位置,使毒气有最长的运动路线和最大的分布面。往年存粮熏蒸杀虫宜采取粮面施药,因为往年存粮通常为冷核心粮,粮堆内气流方向从粮堆内部往下沿四周墙壁往上,粮面施药,磷化氢气体符合粮堆气流方向运动,磷化氢气体分布均匀,粮堆各部分能很好地达到有效浓度。所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气体运动方式的内环流系统进行环流,符合气体运动方向,能用很少的环流时间达到有效的浓度分布,而且磷化氢气体较空气密度大,这样也符合气体的运动方向。
熏蒸前一般进行机械通风,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①均衡粮温,排除积热,减少不均匀的粮堆温差,减少粮堆内微气流对熏蒸效果的影响。②疏松粮堆杂质集中区,增大孔隙度,增强磷化氢气体的穿透力,提高磷化氢气体分布的均匀性,提升熏蒸效果。
各种储粮害虫在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发展规律,每个阶段对熏蒸剂的敏感程度和耐受力不同。一般说来,新收获的粮食在遭受害虫危害的初期,粮粒内很少存有卵、幼虫(麦蛾、豆象类除外),这时粮堆内存在的大多数都是成虫。它对熏蒸剂比较敏感,极易被杀死,而且这时储粮感染虫害程度轻,数量少,加上粮堆温度较高,适合害虫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害虫活跃,呼吸速率较快,造成它们在单位时间内吸入毒气量大,容易中毒死亡,这是“低剂量熏蒸”杀虫十分有利的时机。其他有利的杀虫时期是越冬成虫复发期和蛹羽化成虫期,抓住越冬的成虫尚未交尾产卵前的关键时刻,杀死尚未产卵的成虫,让其无法繁育下一代,也就是粮食储藏工作者常说的“消灭越冬害虫一头,等于秋后消灭害虫万头。”对于新入库的小麦,由于粮食质量较好,加上水分较低、杂质较少,在不感染或感染害虫非常少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可以做到免熏蒸。对于一般虫粮,采取边入库边平仓的做法,做到“满一仓、平一仓、密一仓、熏一仓”,采取低剂量熏蒸就能很好地达到长期杀虫的目的。
由于粮堆内部有微气流的存在,所以合理的投药部位,一般为粮堆气体的起始部位。投药点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合理,通常以达到最大载毒气流为好,使毒气最大可能分布全仓,保证整个熏蒸粮堆中的毒气分布均匀,达到最大的杀虫效果。
(1)高温粮熏蒸。所谓高温粮就是粮温明显高于环境气温的粮食。高温粮通常出现在秋冬交替季节,特别是热粮入库的粮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核心粮”。此时粮堆气流运动自下而上运动,流向温度低的粮面和空间,气体被冷却后又沿着仓墙四周下沉,如此循环。所以投药方向,应在粮堆下部,毒气可向整个粮堆均匀扩散和上升,以达到较好的杀虫效果。
(2)低温粮熏蒸。所谓低温粮就是粮温明显低于环境的粮食。低温粮的气流运动是自上而下地下沉,低温粮通常出现在春夏交替季节,这种储粮就是所说的“冷核心粮”。此时粮堆中间部位粮温较低,由于中间部位的上下层存在压力差,使空间热空气向下运动,仓墙四周热空气向上运动,如此循环。低温粮的投药方向,应在仓围粮堆表层均匀重点施药,毒气可向整个粮堆均匀扩散和下沉渗透杀虫。
多年来研究证明,用高剂量磷化氢熏蒸对储粮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例子日益增多,高浓度磷化氢对储粮害虫有保护性昏迷作用。麻醉作用不仅使害虫瘫痪,而且抑制呼吸,麻醉虫体,结果是害虫暂时停止一切生理活动,无法继续吸入大量磷化氢气体,对害虫达不到毒杀作用,处于假死蛰伏的害虫并不因浓度高而死亡,当毒气散去后,害虫会重新复活,导致熏蒸失败。因此,提倡改用低剂量(低浓度)、长时间密闭熏蒸法,起到“温水煮青蛙”的效果,以杀死成虫、幼虫。
低剂量熏蒸如果操作不当,也达不到灭虫的效果。①认为用药量越低越好,盲目降低药量,用药太少,起不到毒害作用。②粮堆和仓房密闭不严,毒气渗漏严重,使粮堆内毒气达不到致死害虫浓度。③施药后密闭时间太短,还未彻底杀死害虫就开仓放气。④施药部位不当,毒气分布不均,害虫未接触毒气。⑤施药时间不当,没有掌握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达不到对害虫的各个虫态的毒害作用,造成没有杀死的卵、蛹在散气结束后成活。施药时间过晚,没有掌握“治早、治少、治了”的防治原则,等到害虫发展到严重阶段才熏蒸,这个阶段害虫各个虫态交叉存在,增强了害虫的抗性,提高了免疫力而不易彻底杀死。
要保证“低剂量熏蒸”的高效杀虫,密闭时间是关键,以储粮的实际需要或粮堆的实际浓度及其他因素而定。为了保持药效,一般来说密闭时间越长越好,但据测定,一般仓房30 d左右毒气即基本散完。因此,散装仓密闭时间一般不少于3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