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革命老区地方区域发展质效分析
——以龙岩市为例

2022-12-05 09:35邱孝聪
科技和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龙岩市龙岩创新型

邱孝聪

(福建省龙岩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

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区先后通过推进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来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2016年,福建省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2021年,龙岩和泉州等同一批17个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科技部评估。目前,福建省福州、厦门、龙岩、泉州4个地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了坚实支撑。

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原中央苏区不仅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还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为此,分析龙岩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发展质效,总结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经验做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原中央苏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道路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1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龙岩发展的影响

自2018年获国家支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龙岩市抢抓国家支持闽西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持续推进目标实现和重点任务落实,因地制宜地在老区苏区、资源型山区城市探索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1.1 龙岩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做法

1.1.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改革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相互衔接配套、覆盖不同层次人才的引才政策体系,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推进形成以实绩为导向的引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市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2)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挥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加强与银行、创投等金融机构对接,推动银企无缝对接。推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扩大“科技贷”服务对象,大力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抢抓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新机遇,突出科创板企业“科技”属性,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助推高科技企业挂牌融资。实施资本市场提升工程,建立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实施梯度培育,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3)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好办”,加强“多规合一”基础数据平台应用共享。优化提升e龙岩功能,推行“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项目,提升审批服务的便民化服务水平。

1.1.2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级

1)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全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围绕龙岩市“5+N”产业发展,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支持企业联合市外科研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创新飞地”,加快全市主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全覆盖。

2)推进双创支撑平台发展。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区”双创链条,提升工业园区的孵化器覆盖面,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覆盖主导产业上中下游的创业孵化链条。引导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增效,推动孵化育成体系向专业化、资本化发展,对创业项目及初创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孵化服务,扩大孵化器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规模。

3)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式发展。建设龙岩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龙岩特色“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建设线上平台服务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成果对接、科技培训、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开启科技创新服务“电商”时代,实现全市技术需求对接及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开展。

1.1.3 集聚人才第一创新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1)大力实施人才引培工程。实施“筑巢引凤”计划,重点引进能延伸或提升龙岩市现有产业链、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持续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工作。

2)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组织保障,新设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龙岩市科技开发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负责科技特派员各项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实施。出台《龙岩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扩大选认视野、范围,将台籍专家、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纳入市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3)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先后制定出台《龙岩市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特殊支持政策》《龙岩市人才住房保障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不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激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活力,在人才安家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完备的“一条龙”服务。开设“人才申报窗口”,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帮助引进项目企业做好工商登记、落实厂房、投融资、上下游产业配套等工作,切实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让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专注科研、专心创业。

1.1.4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1)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助推工程。持续深化“双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常态化的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机制,完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培育壮大更多百亿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围绕设备更新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等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扩大先进产能规模,引领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营造有利于龙头企业产业配套的条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内循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工程。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纳入全市“千名干部挂千企”“为民办实事”等帮扶活动内容,出台《龙岩市加快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意见》等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引进、培育、孵化、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

3)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科研管理制度,促进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创新示范等方面快速提升发展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1.1.5 提升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强化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企业与中科院、“双一流”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及省科技奖。完善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扩大建筑业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成立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等产学研联盟,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出台《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深化社会化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等各类招商模式,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项目落地。加强与央企、军工企业、世界500强、全国民企百强对接、沟通,加大推介力度。指导推动全市工业(产业)园区立足各自发展定位,重点培育发展1~2个主导产业,强化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

3)开展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围绕产业化、生态化、生活化发展目标,从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创新平台等方面建立园区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让园区落得下项目、留得住人才、聚集起产业。

1.1.6 实施生态环保攻坚战,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机制。健全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土长制。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对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损毁和生态破坏问题,以及矿山治理资金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径,鼓励社会资本对主城区和重点交通沿线一重山范围内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

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推动建立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小溪河治理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市、县两级集中式生活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开展大气污染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居全省前列。2020年,龙岩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排全省第3。

3)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全面实施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大对重点用能领域和企业的节能管理,优化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减少不合理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1.2 龙岩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成效

1.2.1 创新治理力持续加强

政府服务效能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深入探索创新,一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获批建设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入选全国社保卡“一卡通”创新运用示范地区;e龙岩成为电子政务全国创新品牌;紫金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等。2020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超1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3.1%;跻身中国城市GDP百强,人均GDP首破10万大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4件,比2017年提高43.16%。

1.2.2 原始创新力有新进步

全市R&D经费投入从2017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47亿元,累计增长1.87倍;研发投入强度从1.5%提高到2.11%,排全省第3,研发投入强度净提升0.6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高于全国0.28和全省0.32的净增水平。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快推进建设,全市截至2020年底拥有“国字号”科技品牌6个,拥有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研发平台200余个,其中国家级6个。2017—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净增量比对如图1所示。

图1 2017—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净增量比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

1.2.3 技术创新力有新突破

龙岩市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占比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比例2019、2020年连续两年突破40%并居全省第1。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02%,首次提升至全省第1,高于全国1.5%和全省1.52%的平均水平。创新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省级及以上创新主体473家,是2017年的2.6倍(图3)。紫金矿业、龙净环保等龙头企业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德尔科技、紫金佳博、龙夏电子等一批创新型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1.2.4 成果转化力有新进步

成功创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从2017年的4家增加到2020年的7家。新罗区卓越新能源、连城县赛特新材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更加顺畅,2020年获省部级以上应用科技成果78项,是2017年的3.6倍。2017—2020年,累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5项,两家企业作为完成单位的项目分别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3 2017、2020年龙岩市创新主体发展情况

1.2.5 创新驱动力更加强劲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2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和CO2排放较2017年分别降低14.3%、23.7%。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所辖3个县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连续40多年排福建省首位。全市水土流失率下降至6.03%。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99.55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95.98亿元,累计增长48.32%。

2 龙岩与福建省内其他创新型城市比较分析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对比[1]

从表1可以看出,与福州、厦门、泉州等福建省内创新型城市相比,龙岩创新型城市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2.1 创新发展能力较弱

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不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多,基础研究有待加强,企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数量不多。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少,双创孵化平台缺乏,科技成果供给少。厦门、福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31.81、19.52件,泉州为9.43件,龙岩仅为4.71件;厦门“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达5个,福州为1个,龙岩为0个。厦门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营业务收入之比达30.18%,龙岩仅为9.61%;厦门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48%,福州为0.51%,龙岩和泉州均仅为0.01%。

2.2 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

全市创新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数量不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可靠性、对抗极端冲击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厦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龙岩的10.2倍,福州是龙岩的7.5倍;厦门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36.24%,福州为19.81%,龙岩为13.90%。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有待提升,2020年龙岩数字经济增加值995亿元,占全省比重仅为4.96%,而福州、厦门、泉州占全省比重分别达22.93%、18.14%、22.85%。

2.3 绿色发展层次有待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资源依赖仍然较强,污染排放量较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力和层次不足,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打造新发展动能的水平有待提升。厦门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仅为0.34吨标准煤/万元,龙岩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达0.50吨标准煤/万元、约为厦门的1.5倍。龙岩市2019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2 400.75万t,排全省第1,是厦门的5.9倍、福州的3.2倍、泉州的3.5倍,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7.8%。

2.4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受限于山区位置影响,对外开放质效和内外发展联动性较差,衔接和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水平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厦门人均实际使用外资达461.53美元/人,福州为120.66美元/人,泉州为73.19美元/人,龙岩仅为18.10美元/人。

3 龙岩市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龙岩市第六次党代会和《龙岩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力争到2025年,龙岩市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国创新型城市中等水平。因此,进一步健全完善龙岩市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提升新发展功能,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跃升、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显得意义重大。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行动,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健全科技攻关支撑体系,完善科技领域“揭榜挂帅”工作机制,继续抓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推动规上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规上企业。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持续发挥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作用,支持企业与中科院、国内外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广科技专员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打破“四唯”倾向,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

3.2 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主动融入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大局,发挥龙岩互联网军团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产业技术改造步伐,推动产业沿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演进升级。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生态、集约、智能、安全、高效的示范园区,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发展为带动力强的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引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旅游城市发展规划为引领,对接城市发展,带动服务业转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环境,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完善信用建设、标准编制、信息共享的基础条件,加强“信用云、标准云、信息云”的开放性、兼容性、共享性,进一步健全基础服务的配套机制[2]。

3.3 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育

优化人才培育土壤,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广泛推行高职“二元制”人才培育模式,依托龙岩学院、职业(技工)院校及其他各类技能人才培训阵地,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孵化器孵化、投融资机构资本支持、用户需求和效用反馈,共同实现“双创”人才培养[3]。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常态化开展“龙腾菁英”科技型企业家培训,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工程,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吸引人才和保护人才的各项机制和制度,精准改善人才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解决人才子女高质量就学,引育一批高质量医疗机构满足人才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知识共享[4]。发挥人才发展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5]。

3.4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力创建世界地质公园,深化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林改“武平经验”,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把生态龙岩的金字招牌擦的更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持续推进矿山复绿工程建设,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鼓励发展环保服务业。发挥龙岩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态农业。紧扣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编制“双碳”战略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控增量、调存量”文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施路径,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提升绿色经济效益。

3.5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建立立体互联、高效快捷的开放通道,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闽粤赣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支持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完善区域协同机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老区+湾区”合作样板。推进山海协作向科技、人才、文旅、民生等领域拓展延伸,推动山海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深化龙台交流合作,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利用国内大循环吸聚资源要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引导闽西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回到家乡投资。降低市场门槛、强化监管力度,全力打造公平、法制、便利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6]。

4 结语

通过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龙岩在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等方面均实现较大的提升,但与福建省内的厦门、福州等创新型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结合龙岩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需要,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等方面重点突破,全力建设并实现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目标。

猜你喜欢
龙岩市龙岩创新型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放不下的老区情——记龙岩市老促会原会长谢克金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