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贞
(南京财经大学 红山学院,南京 210003)
在经济新常态及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现有产业不断衍生叠加,形成各类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与服务行业的结合更为密切,成效显著,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近乎呈现“分离发展”的状态,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都将为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1]。但是传统制造业仍在经历由高速渗透的互联网新经济引发的“不适应、跟不上、有痛感”的过程,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①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能源产量日益匮乏,传统制造业依赖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核心竞争力缺乏,企业创新发展乏力;②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从技术应用向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转变,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动力,但也对传统制造业的运营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再加上消费者的个性化、便捷化需求的转变,传统制造业原有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被瓦解。
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新经济背景下,实现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新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缘起于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新经济”一词开始被提出并不断被解读。潘蒙红[1]、蔡阳[2]、钞小静等[3]对新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概括,认为“新经济”是由新一代的高新技术革命与经济运行充分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经济业态,包括随之产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新的经济业态与其他传统产业充分融合将构建出新的经济格局。互联网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了重点关注,“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一词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互联网经济被普遍认为是通过互联网(internet)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但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从单纯的网上向线下转移,特别是互联网对于传统经济的渗透和转移,对于传统经济的经营组织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和改变,产生了柔性化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新的组织生产模式,已形成有别于原有互联网经济的“互联网新经济”,原有的互联网经济的理解已不太适合其现实发展。因此可将互联网新经济赋予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定义是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销售、移动支付、客户服务、用户需求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应用;广义定义除了包含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外,还包括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的互联网改造,从决策、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实现互联网化,即实现产业互联网化。
互联网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零售额持续增加。互联网的出现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传统企业纷纷开始尝试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促进了中国网络零售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达11.6%,连续8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21年1—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 133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 263亿元[4]。
2)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创新是互联网新经济的重要属性,也是互联网新经济谓之“新”的重要原因。伴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相互碰撞融合,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了“共享经济”“新零售”等新模式,以及“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一方面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以更低的成本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更高效率的供需匹配;另一方面拓宽了传统经济的发展路径,不断引发新的消费服务需求,形成新的市场,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互联网新经济带动新的就业机会。首先,互联网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就业正在从传统的“公司+雇员”形式,向“平台+个人”形式转变,出现了如网约车司机、淘宝店主、视频网站主播等新的就业群体,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其次,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焕发新的活力,也为稳定企业就业起到积极作用;最后,互联网拉低了创业的门槛,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可能。
4)互联网新经济使传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领域,同时互联网技术在传统制造产业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传统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了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随着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制造业的组织模式、功能体系和价值链结构,有效提升产品制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层面,随着互联网新经济、“互联网+”和“工业4.0”的兴起,生产与服务正趋于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力将从规模优势逐渐向产业链整合优势转变,即企业将不再是以孤立形式存在,而必须按照产业创新链(网)、产业价值链(网)的逻辑进行协同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平台[5]。而该产业平台即是一个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业组织体系(系统),或者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借助该产业平台,制造企业网络化协同制造将成为可能,产业链企业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产业链资源的组织和整合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企业层面,传统的科层制金字塔结构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变化迅捷的经营环境,无法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要求。因此,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传统的组织结构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调整和改变。一方面向扁平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组织结构转变,减少了信息传递层级,实现了组织内部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决策能力和市场的响应能力大大提升,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调配;另一方面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小前端”组织正在形成,依据市场需求快速创建由相关项目组成的业务活动,即保证了前端团队规模的小型化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进行创新,也有利于基层员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如海尔集团利用互联网搭建创客平台,打造以小微经营体为基础的扁平分散化管理模式,推动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即是该模式的成功应用[6],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下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
无论是整个产业层面,还是单个企业层面,互联网新经济驱动的“小前端、大平台”的组织形态已具雏形,“新纵向一体化”逐渐在制造业内发酵。
在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下,传统制造产业的组织模式发生转变的同时,功能体系也将产生重大变革。未来,制造产业内企业间关系将呈“网络化、模块化、信息化”形态。企业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基于网络化平台的研发、生产等资源的共享协同程度将大幅度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将成为可能。企业间的合作将按功能模块化整合,形成新的产业功能体系,该体系包括决策功能体系、研发功能体系、生产功能体系、市场功能体系等。
图2 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下的制造业功能体系结构
1)决策功能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化运作,合作企业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企业制定决策的信息来源更加多源,信息更准确、及时。一方面,企业能够及时掌握产品的销售信息及市场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合作企业的生产、供应等相关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生产、研发和营销决策,更好地与合作企业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产业链能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
2)研发功能体系。在研发决策的指导下,以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驱动,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研发合作,整合产业链研发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并寻求将消费者吸纳进研发体系中,针对客户及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关键问题等实施研发活动,实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性研发,以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3)生产功能体系。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订单,结合合作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生产能力,统筹企业的生产能力,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统一的产品生产界面规则和零部件标准,将不同产品模块和生产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合作企业,积极实践大规模定制、延迟生产等新的生产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缩短响应时间,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施从传统生产到智能生产的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为实施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提供基础。
4)市场功能体系。依据企业销售决策,统筹整合销售资源,主要完成以下内容:借助互联网整合销售渠道,减少销售环节,优化销售网络,提升销售质量,降低销售成本;依据互联网重新定位企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进一步完善销售计划,统筹企业的销售能力,完成销售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并分析客户需求反馈信息和历史销售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及时与管理决策部门和合作企业信息共享,增强企业内外部的协调性,以便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扩大产品销量;进一步优化销售团队,借助互联网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
综上,决策功能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重大决策功能并制定各类计划,如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研发计划策等。研发功能体系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研发支撑,如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实施关键技术突破等。生产功能体系为企业产品实现提供生产制造功能,如产品模块化解构和集成生产[7]。市场功能体系为产品供需矛盾提供破解功能。各功能体系互联互通,交织融合于产业互联网,形成开放式循环回路,如图2所示。
传统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在传统价值链中,缺乏顾客参与研发的途径和机制,使得研发容易与实际需求脱节,最终影响价值链价值的实现。借助互联网新经济的推动作用,打通了研发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使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为研发提供更精准的需求指引;同时,借助各类信息技术能更好地集合产业链条中的研发力量,当产业链条中出现新构思、新需求时,产业的整条产业链和价值链将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实现对研发流程系统不同时不同地的沟通与改进,快速迭代技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此提升企业成员素质、开发新技术,延伸业务层面的生态链,从而催生新技术形成,确保整个产业在面对市场变化、需求变化出现突变时能够及时应对。
2)制造。传统价值链体系中,位于中游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但随着各类数字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定制化、个性化消费习惯的形成,传统生产制造模式正向制造业柔性化、模块化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以需定产”“零库存”生产,生产制造企业的获利能力必将大幅提升;同时,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必将增加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升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提高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3)消费。在传统价值链体系中,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动参与价值链中的价值传递,自身的实际需求被弱化或忽略,进而导致价值链中的供需错配等现象的出现。在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一方面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数字技术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分析和定位,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各类数字技术,使得消费者能尽可能地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中,更好地提出自身的需求,以保证最终产品能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进而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价值链升级。
4)价值链拓展。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实现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从生产制造环节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内容,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对于小型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产业集群,以小批量、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谋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摆脱对于其他企业的过度依赖。
通过对互联网新经济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互联网新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组织模式、功能体系和价值链3个方面对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组织模式方面,基于互联网新经济的“新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和“小前端、大平台”的新的组织形态将逐渐形成;功能体系方面,在互联网新经济的驱动下,制造业产业功能体系将以功能模块化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业功能体系,包括决策功能体系、研发功能体系、生产功能体系、市场功能体系等;价值链方面,原有垂直分布的价值链体系将被打破,基于互联网新经济的新的经济环节和市场活动将产生,最终实现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