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 南阳 473000)
智能迟缓又称智能发育不足、精神发育迟滞及智力低下等,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在正常发育期间内,智能水平发育不足,显著低于同龄水平,且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1~2]。相关研究发现,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部分患儿可发展为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甚至造成残疾,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困扰[3~4]。目前,智能迟缓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多以教育训练等方式为主。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可有效改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法,在儿科多种疾病中得到应用[5]。周洪涛等[6]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训练可显著促进脑瘫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商及发育商改善,提升感觉统合能力,改善社会生活能力。本研究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智能迟缓患儿智能、智力发育水平、神经功能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83例智能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3.52±1.14)岁;平均体质量(15.65±2.54)kg;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专以上16例。B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7岁,平均(3.66±1.21)岁;平均体质量(15.33±2.18)kg;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及高中22例,大专以上14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本研究经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南阳医伦理字2021023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智能迟缓诊断标准[7];临床资料完整;年龄1~10周岁;神志清楚,未伴有其他精神问题,可配合完成各项量表评估;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康复训练。(2)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既往有手术史;合并免疫缺陷、继发性癫痫;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
1.3 干预方法 A组给予心理干预、日常生活训练、主被动训练及运动训练等常规康复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干预。(1)熟悉及简单训练。护理人员积极根据患儿性格特点、爱好等进行沟通,初步获得好感后,呼唤患儿名字进行应答练习,然后在患儿回应后要求指出身体相应部位,以上练习5~10 min/次,3次/d。(2)深入训练。在完成熟悉及简单训练后,首先进行触觉训练,主要包括辨别不同形状与性质的物品、趴地推球、平衡触觉板、触觉球训练等;接下来进行前庭平衡觉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要求患儿进行兔子跳、单脚跳、滑板滑行、滑滑梯、平衡踩踏车、大龙球游戏等训练;最后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指导患儿进行羊角球跳跃、手膝爬行等训练,上述训练15~20 min/次,2次/d。(3)总结和评价。上述训练全部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调整状态进行深呼吸,并对本次训练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本次训练存在的问题和与目标训练存在的差距,指导患儿积极改正和提升。每周开展4~5 d感觉统合训练,两组均训练干预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智能发育水平。采用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8]对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智能发育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精细动作、适应性行为、语言、社交行为及大运动,每个维度评分越低智能发育越差。(2)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9]对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有视野、意识等15个测评项目,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3)智力发育情况。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10]对两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词汇、图形拼凑、算术等11个测评项目,其中智力良好≥70分,评分越低智力越差。(4)家长满意度。于干预后采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人性化、责任心、态度等内容,分值0~50分,分为非常满意(46~50分)、一般(41~45分)、不满意(0~40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智能发育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Gesell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Gesell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智能发育水平比较(分,±s)
表1 两组智能发育水平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 n 精细动作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语言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A组B组适应性行为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41 42 t P 11.69±2.59 12.06±2.34 0.683 0.496 15.75±3.11*20.47±3.18*6.835 0.000 13.35±2.61 13.06±2.33 0.534 0.595 18.42±2.55*22.47±3.59*5.912 0.000 10.86±2.11 10.51±2.24 0.732 0.466 14.32±2.47*18.02±1.85*7.737 0.000大运动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A组B组组别 n 社交行为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41 42 t P 9.15±1.41 9.39±1.26 0.818 0.416 13.07±2.04*16.59±2.15*7.648 0.000 12.29±2.31 12.72±2.40 0.831 0.408 16.87±2.25*21.19±2.49*8.287 0.000
2.2 两组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C-WYCS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B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A组,C-WYCSI评分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水平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水平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P<0.05。
C-WYCSI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A组B组组别 n NIHSS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41 42 t P 22.29±2.18 22.58±2.32 0.587 0.559 16.49±2.06*11.19±1.92*12.129 0.000 60.29±5.61 61.37±5.97 0.849 0.398 66.82±6.01*72.11±6.18*3.952 0.000
2.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干预2个月后,B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例(%)]
智能迟缓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以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为主,不仅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还使患儿家长存在一定负疚感。患儿家长会担心疾病对患儿智力、学习及将来工作的影响,常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中,而这些情绪也影响着患儿,不利于治疗与预后[11~13]。临床发现,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可有效发掘智能迟缓患儿潜力,可有效改善预后[14]。现阶段,辅读学校是智能迟缓患儿身体康复的重要途径,但整体效果一般,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干预治疗[15~16]。
相关研究发现,智能迟缓患儿多伴有感觉统合失调。作为人体大脑的基本功能,感觉统合可对人体各感觉器官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保证做出相关反应[17]。当感觉统合失调,患儿常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空间感知力差等,因此有效改善智能迟缓患儿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对于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通过科学设计、游戏运动及特制器材等为患儿提供感觉刺激的运动方式,可有效提升患儿感觉统合能力,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对比,两组干预2个月后Gesell各维度评分、C-WYCSI评分均提升,而NIHSS评分均下降,且B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提示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促进智能迟缓患儿康复,改善智能发育水平,减轻神经损伤。分析原因在于:(1)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熟悉及简单训练,可有效拉近与患儿的距离,获得患儿好感,为之后的训练打下基础;(2)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趴地推球、平衡触觉板等触觉训练,可有效提升脑神经灵敏性,有利于患儿感觉辨识能力的恢复;(3)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兔子跳、单脚跳等前庭平衡觉训练,可有效改善前庭平衡觉,促进视听功能发育,有利于患儿平衡功能及反应能力的提升;(4)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羊角球跳跃、手膝爬行等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平衡左右脑发展,提升灵活能力;(5)最后通过总结和评价,可有效找到患儿训练中存在问题和与目标训练存在的差距,并指导患儿改正,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家长总满意度(97.62%)较A组(80.49%)高(P<0.05),表明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促进患儿智能恢复,可获得家长信任,家长对护理干预工作的认可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智能迟缓患儿康复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智能发育水平,提升家长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