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22-12-05 08:02:24韩欢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预见性舒适度置换术

韩欢欢

(1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感染ICU 郑州 450003;2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肝衰竭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有毒的化学物质、肝脏疾病、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肝脏损害,可造成肝脏合成、排泄及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肝衰竭具有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且早期患者无特异性表现,容易产生误诊及漏诊情况,造成病情延误[1~2]。随着肝衰竭的发展,患者可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继发感染、肝肺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相关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从体内引出血液,有效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并注入新鲜血液,清除机体内的致炎因子和毒素,为肝细胞创造良好的再生环境[3]。但该置换术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负性心理,极大降低临床效果,故需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确保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多方位的评估和分析,预测潜在的护理不良事件,从而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 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9 例、17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3.67±2.54)岁;病程 1~5 年,平均(3.05±0.47)年;体质量指数(BMI)20~28 kg/m2,平均(23.96±1.02)kg/m2;肝衰竭类型: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11 例、22例、13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0 例、1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4.03±2.59)岁;病程 1~5 年,平均(3.07±0.50) 年;BMI 19~28 kg/m2,平均(23.85±0.98)kg/m2;肝衰竭类型: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12 例、24 例、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HN20190103)。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肝衰竭诊断标准[5];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凝血功能障碍、低热等症状;均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无严重代谢性疾病;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存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禁忌证者;入院前伴有重叠感染者;长期使用抗凝治疗者;伴有心、肾、肺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并对治疗室进行消毒,依照流程完成各项操作,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理相关并发症。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心理预见性护理。治疗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并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入院后为患者讲解肝衰竭的发生原因、治疗方式及相关治疗案例,关注患者情绪,并进行针对性疏导。(2)环境预见性护理。保持病房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50%左右,每日对病房进行打扫及消毒,保持患者床铺整洁。手术前对手术设备及环境实施低温灭菌措施,并保证手术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减少患者不适感。(3)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出血和凝血,治疗时选择孔径模型较小的分离器,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丢失,避免出血;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要求实施管路预冲,确保管路和分离器肝素化,预防凝血的发生。低血压预防,低血压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引血过快、血容量锐减、心源性因素等都会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前3 d 每日对患者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并对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注白蛋白,以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治疗时控制引血速度不超过50 ml/min,术中每隔10 min 测量一次血压和心率,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防止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继发感染预防,治疗前对人工肝室空气进行持续消毒,时间为2 h 左右,使用高效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章执行;治疗后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以15 cm×15 cm 的方形透明敷料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保护,每隔48 h更换1 次,如存在血迹或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大小便污染置管部位。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实际情况尽早拔除股静脉置管。过敏预防,治疗前先输注3 次新鲜冰冻血浆,若患者无过敏现象再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置换前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预防过敏情况的发生。深静脉血栓预防,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B 超引导下穿刺,提升穿刺成功率;在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如嘱患者多饮水、戒烟酒、做深静脉血栓操等,护理人员每日监测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和腿围,针对腿围直径大于置管2 cm 的患者需及时明确原因,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实施针对性处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配合治疗;基本依从:患者偶尔存在不配合治疗情况;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配合治疗。完全依从、基本依从计入依从性。(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出血和凝血、低血压、感染、过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不良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每项总分100 分,分数与抑郁、焦虑情绪呈反比。(4)舒适度。使用简化舒适度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共0~120 分,分数与舒适度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的19.57%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 95.65%,较对照组的76.09%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SDS 评分、SAS 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表3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SA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56.82±5.48 57.03±5.53 0.183 0.855 21.06±2.05 38.57±2.62 35.699 0.000 52.19±5.16 53.08±5.21 0.823 0.413 21.13±2.06 30.96±3.08 17.993 0.000

2.4 两组舒适度比较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舒适度比较(分,)

表4 两组舒适度比较(分,)

时间 组别 n 生理 心理 社会文化 环境干预前 研究组46对照组46 t P干预后 研究组46对照组46 t P 11.25±1.08 11.36±1.12 0.480 0.633 31.06±3.09 26.51±2.42 7.863 0.000 18.46±1.79 18.61±1.81 0.400 0.690 34.82±3.31 28.06±2.57 10.941 0.000 17.06±1.62 16.98±1.64 0.235 0.814 27.75±2.64 22.08±2.09 11.421 0.000 7.51±0.73 7.49±0.76 0.129 0.898 15.63±1.52 11.96±1.04 13.515 0.000

3 讨论

肝衰竭主要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肝损害,具有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当肝脏受到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影响而产生严重损害时,会引发功能障碍及失代偿,造成凝血机制障碍及一系列临床表现[6~8]。肝衰竭患者常表现出极度虚弱、高度乏力、体质量下降、起床困难等症状,生活无法自理,并可能诱发黄疸、脑水肿、肺水肿、腹水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9~11]。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肝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并为机体补充生物活性物质,改善临床症状[12~13]。但由于受到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故应在整个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并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式,该护理方案主要以整体护理为基本原则,通过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对患者心理、病情等的评估,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该治疗方案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预见性护理注重患者自身需求,及时为患者讲解肝衰竭发生原因、治疗方式及相关治疗案例,有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其情绪变化,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的19.57%低(P<0.05),提示该护理方案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丢失,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要求实施管路预冲,可预防出血和凝血的发生;引血时按照患者血压调整血流速度可预防术中低血压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可预防感染;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有利于避免过敏情况的发生;嘱患者多饮水、戒烟酒、开展深静脉血栓操、及时监测患者腿围,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DS 评分、SAS 评分均更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充分说明该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舒适度。预见性护理可以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有助于帮助患者排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其心理舒适度[16~17]。通过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床铺整洁、调整病房环境温度和湿度,可提升患者环境舒适度;手术过程中对手术设备及环境实施低温灭菌措施,确保手术环境的安静和舒适,能明显降低患者不适感,提升治疗舒适度。此外,预见性护理可以在强化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精准帮助,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中,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低血压、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预见性舒适度置换术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