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冰峰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
近代早期是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场社会变革运动,极大地改变了中世纪以来英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在都铎王朝中后期和斯图亚特王朝初期,英国高等教育取得快速的发展,学院数量和大学生人数都有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压,并于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两种社会现象同时出现并不是时间
大学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学院数量的增加。在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牛津大学建了9所新学院,剑桥大学共建了7所学院。学院数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获得了来自王室成员、贵族、主教和商人的捐赠。W.K.乔丹认为在教育捐赠的大发展时期,大学获益最大,1600-1640年间,大学获得的捐赠资金达86334英镑11先令,在1621-1630年间获得的捐赠高达39491英镑。[1]p295-596
其次,大学生的人数大大增加。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入学率从16世纪前半期的每年300人增加到16世纪后半期的每年700人。经过16世纪90年代短暂的下降,到17世纪20、30年代增加到每年1000人。[2]p8据劳伦斯·斯通的精确统计,在1560-1569年间,牛津的在校生人数为354人(指十年的平均数,下同),剑桥的在校生人数为300人;1610-1619年间,牛津的在校生人数为473人,剑桥的在校生人数为411人;在1630-1639年间,两校的在校生人数为1055人,达到了顶峰,内战后大学生数量开始减少。[3]p51
第三,大学生的社会成分更加多样化。中世纪的大学生要么是神职人员的子弟,要么是获得奖学金资助的贫寒子弟。到近代早期,大学校园里汇合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不仅广大的乡绅、骑士、教士、约曼农、商人、律师、医生、教师、工匠、店主、农夫的儿子进入大学,而且贵族也一改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鄙视态度,纷纷将其子弟送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伊丽莎白一世上台以来,英国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年青的绅士和贵族子弟大量进入大学,尤其在斯图亚特王朝初期,进入大学的学生数达到了顶峰。[4]p8-9英国的高等教育,直到1930年代才达到了1600年的水平。[5]p174-175
对于近代早期英国教育的发展,许多学者都持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无论是教育发展的规模还是教育的开放程度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W.K.乔丹声称:“到1660年,广泛的良好的教育捐赠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任何有能力且渴望获得知识,热切摆脱贫穷的男孩都有机会上学。”[6]p165罗斯玛丽·奥黛指出:到17世纪,除了经济上极度贫困和不想读书的人外,英国的教育发展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已达到了几乎能让所有人上学的程度。[7]p410他们显然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当时农村家庭孩子上大学的可能性,因为在农村,除了较富裕的自耕农外,还有广大的茅舍农、雇农以及工匠,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极端贫困。17世纪早期,南英格兰一位有30英亩田地,从事混合农业的庄稼人,在扣除家用开支后,每年只有3-4镑的盈余。[8]p202像这种经济状况的家庭如果得不到资助而要完全自费培养大学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简·西蒙指出职业阶层、商人和约曼农才是教育扩展的最大受益者,如下表所示:
近代早期英国大学的发展可以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贵族乡绅和中产阶级家庭子弟涌入大学,导致贫寒子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大学生的社会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呈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阿萨·勃里格斯指出:都铎王朝时期,与饮食、服饰和住房一样,教育也出现了社会和文化上的层次性,宗教改革后,虽然涌现了大量的各类教育机构,但“总体上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教育上的不平等”。进入大学的人数相对增多,但进入大学的阶级差别也显然存在,并且差别还很大。[10]p135内战爆发后,普通家庭的子弟如农夫和工匠的儿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小。[11]p317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各个学院在中世纪本来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而创建,但随着绅士们的加入,他们占据了穷人的学额。[12]p63爱德华六世时期的一位著名宗教改革家和殉道者休·拉蒂默从一开始就反对贵族子弟读大学,因为贵族子弟进大学将挤占贫寒子弟上大学的名额。[13]p69
伴随大学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增加,社会流动的速度加快。来自英国各地的学子离开所在的城镇,聚集到牛津和剑桥。在大学里,他们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他们相互交往,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圈,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后,大学生往往选择到城镇就业,因而导致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1500年伦敦的人口有6万,1600年为22.5万人,到1700年人口增加到55万。伦敦在1500年时人口只占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总数的2%,1600年占5%,1700年占10%,[14]p31虽然商人、工匠和学徒是构成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但大学毕业生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这种横向的地域流动外,还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在英国近代早期,通过“竞争性流动”实现向上升迁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后加入新的职业阶层;二是通过经商发家致富。相比而言,接受大学教育是实现社会升迁的最快途径。1517年,亨利八世的私人秘书西理查德·皮斯在一封信中写道:“社会出身低但有知识的青年比出身好但愚昧无知的贵族有更多的升迁机会”。[15]p115托马斯·沃尔西、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克伦威尔等人虽出身低微,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牛津或剑桥大学受过高等教育,因才华卓著得到国王亨利八世的赏识而身居要职。这些虽出身低微但通过努力实现向上流社会升迁的典范对于推动下层民众重视高等教育无疑具有榜样的力量。
上大学可以改变一个来自农民或低等家庭儿子的命运。约曼农的儿子读了大学后可以变为绅士,而其他人则可能成为教士或教师。当事人认为大学学位意味着高贵地位,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更渴望通过获得学位,实现社会地位的升迁。[14]p33虽然上大学是平民改变社会地位的最快捷途径,但真正通过这条途径实现目标的人只占极少数。除贵族、乡绅、骑士和小乡绅之外的非绅士阶层主要包括农夫、约曼农、工匠以及雇工等占英国总人口的90%-95%,他们大多生活在乡村,依靠手工劳动从事农业生产,收入少,只有11%的人有机会改变他们的职业。[14]p18-21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是非常小的。
英国大学的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压,社会冲突加剧的时期,并最终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问题,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代的托马斯·霍布斯对那场革命运动进行了反思,他指出:“大学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就像是特洛伊木马一样”。[16]p48各种古怪的神学问题都是首先从大学中产生,在涉及有关自由的论证,他们援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西塞罗、塞涅卡的著作,以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历史,为反对君主强制权力的争论提供论据。[16]p66很难估量他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的认识,但这种分析角度显然存在偏颇,因为人文主义课程在大学的开设并不是英国独有的现象。
马克·H.柯蒂斯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探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他指出伊丽莎白时代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导致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大学生的数量过多,由于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实现其理想抱负的工作岗位,因而对现实感到强烈不满,成了一群游离的知识分子,成了社会动荡的催化剂。[17]p27-2817世纪30年代,每年大约有1240名大学生入学,其中有430人进入了教会,获得了神职,120人进入法律界成为律师,还有30人成了医生。这意味着每年约有一半学生在毕业后没有进入职场。[2]p56许多贵族乡绅子弟读大学的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中谋得一官半职,以更好地为王国效力。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破灭了。据理查德·泰勒对剑桥大学的四所学院(伊曼纽尔学院、圣约翰学院、耶稣学院和国王学院)在1590-1640年间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7039名大学生中,只有3.8%的毕业生获得了行政职位;4%的毕业生加入了职业阶层,成了医生、律师和教师;41.3%的毕业生获得了教职。[18]p95早在1611年,大法官埃尔斯米尔就预测到这种低就业率可能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他在一次主教和法官参加的联席会议上指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让有学问的知识分子过上好日子,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变成社会的背叛者。”[17]p27-28显然,他的担忧并没有引起英国政府的重视。虽然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无法找到理想职业的青年知识分子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无疑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近代早期英国教育的快速发展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许多贵族改变了以前对待教育的鄙视态度,纷纷进入大学,使贵族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量新兴职业阶层兴起,为出身低微的下层平民提供了向上层社会升迁提供了机会。从消极方面来看,由于贵族子弟涌入大学导致贫寒子弟上大学的机会减少,同时由于大学的过度发展造成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实现其理想的职业岗位,导致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从而给社会动乱的出现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