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彩云之南 谱写美丽湖河建设新画卷

2022-12-05 06:15:02撰文吕士东
求贤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交滇池蓝藻

撰文/吕士东

中交生态环保院作为中交集团首家以生态环保为核心业务的科研设计型企业,在江河湖海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一体化服务能力。多年来中交生态环保院扎根云南,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云南滇池、杞麓湖等水环境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贡献了自身的智慧与力量。

厚积薄发,科技引领

滇池,亦称昆明湖,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池原本一碧万顷,美不胜收,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滇池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全国经济迅速发展,昆明城市化进程加速,35 条入湖河流将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入滇池,同时,人们开始了对滇池流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受到工业粗放式发展和城市扩张的影响,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滇池大量水域成了劣Ⅴ类水,水体黑臭,夏季蓝藻爆发时水体粘稠如油漆。面对滇池治理这一难题,国家连续四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昆明市也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997年,中交生态环保院加入了滇池水环境治理的大军,二十多年来建言献策投身滇池水环境治理,中交生态环保院见证了滇池水质的持续向好。2018年,中交生态环保院中标第一例滇池环境治理EPC 总承包工程项目——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域蓝藻输送干管及大型打捞平台应急工程。中标后,中交生态环保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精英骨干,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结合现场实际需求设计打捞设备,研发蓝藻处置工艺。项目团队将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反复地分析和验证,不断改进和优化,经过2 个多月的技术攻关,一种针对湖泊表层蓝藻处置的先进性、多功能性与创新性的装备成功诞生。这种蓝藻处置设备的绿色设计,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前期的科技研发成果对生态环保院后期承接云南高原湖泊底泥清淤系列设计项目、滇池蓝藻治理系列项目等类似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地提高了中交生态环保院在滇池环境治理领域的整体形象。

另一方面,项目团队还致力于技术成果的总结,成果丰硕。“环保型蓝藻抽吸平台绿色设计”项目获“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第五批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018年滇池重点区域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试验工程实施方案”获“2020年度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成果”、“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初步设计”获“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交通优秀设计奖二等奖”。项目团队还撰写了多篇专利,这些技术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中交生态环保院在湖泊综合治理方面的知名度,为增加云南省环保市场的占有份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守初心,开拓市场

多年来生态环保院坚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企业使命,依托“技术+市场”的经营模式,发挥技术优势,深耕云南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流域治理的发展之路。2021年,中交生态环保院中标农村生活污水应急收集处置、环湖截污工程、河道垃圾综合整治工程和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等杞麓湖流域治理系列项目。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境内,是通海县较重要的水资源,被通海人民称为“母亲湖”。

自本世纪初,通海县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大量的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经直接由泵站抽入湖泊,最终流入杞麓湖,使水质急剧恶化。此外,杞麓湖南部入湖河流众多,大量外源污染物进入杞麓湖,长期积累的外源污染逐步向内源污染转化,在风浪的作用下内源不断释放,最终导致该部分湖区水质恶化,难以得到缓解。

自中交生态环保院参与杞麓湖流域治理系列项目建设实施以来,为了全面打好“杞麓湖流域治理攻坚战”,党员率先垂范,成立“党员示范岗”,扎根在生产一线,冒寒冬、顶酷暑,抢赶工期,积极配合通海县委、县政府开展杞麓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严格按照 “精准施策、分类实施”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落实依法治湖、科学治湖,扎实推进杞麓湖全流域保护治理工作。“目前,杞麓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标明显改善,大家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回顾项目走来的一路艰辛,杞麓湖总项目部经理刘东征感慨地说道。

2022年8月,通海县者湾河等6条河道垃圾综合整治工程-智能河道垃圾清理系统项目顺利完成系统设备安装调试。

目前,智能垃圾清理打捞系统已投产运行,为拦截河道上游漂流而下的杂草、树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白渔河拦污栅处,智能垃圾清理打捞系统正将河面上的各种漂浮物打捞至传送带,然后传送到路面上,由工作人员用装载机将其运走。河道垃圾智能清理系统运用了5G+物联网,6 条河道打捞站统统一由一个云平台集中监控,可远程操作实时对水体中的垃圾进行打捞。该项目还运用了GIS+BIM 技术,实现了对各河道打捞站的数字化导航及运行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与可视化呈现,打捞设备搭载多类型环境感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各河道打捞站可自动感知水位、水量信息,实现打捞站的无人化、智能化自动控制。同时,针对部分泄洪河道水量大、漂浮物量大的特点,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了重型格栅式河道洪水垃圾拦截打捞装备,能够实现对泄洪河道漂浮物的高效、安全拦截。该套设备投入使用后,还能把打捞出的垃圾进行自动传送破碎、压缩,方便清运、处置,每小时清理垃圾80-100 吨,可有效提高河道水质,从源头上成为杞麓湖保护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该智能清理系统的投产运行能够实现对杞蔍湖主要入湖河道垃圾的全天候自动拦截、收集及环保处置,将对杞麓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生态环保院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应急收集处置运维服务项目顺利完工。

“该项目覆盖了通海县沿湖3 个乡镇、18 个社区,34 个自然村涉及38714户农村生活污水及化粪池污水的收集处置工作。”项目负责人毛亚辉介绍说,化粪池污水采用6m3 吸污车进行抽吸收集,生活污水采用50L/桶的生活污水桶进行人工收集,生活污水桶按照业主方及社区街道统计后的结果进行发放,由社区及街道人员声明并倡导居民使用生活污水桶,每日由运维单位采用生活污水收集运输车进行收集。运维服务期间共计投入污水桶20200 个,吸污车3 辆,轻型货车18 辆,共计收集处理生活污水43891.85m3,化粪池污水26492.1m3。为更好地从源头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加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黑臭问题,提升村容村貌,促进杞麓湖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杞麓湖流域治理系列项目的顺利实施,对通海县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减少杞麓湖污染来源,遏制杞麓湖水质持续恶化趋势,改善杞麓湖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河道及全湖水域全面脱劣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中交生态环保院始终彰显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以科技为引领,实施打造EPC 精品工程,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出谋划策、发挥企业优势,不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中交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中交滇池蓝藻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2022年10期)2022-11-02 05:36:18
中交地产作妖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56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当代水产(2019年9期)2019-10-08 08:02:42
成都中交国际中心
四川建筑(2019年3期)2019-07-19 10:21:34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当代水产(2018年8期)2018-11-02 05:30:42
中交投资在PPP领域的创新实例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时代风采(2016年10期)2016-07-21 15:07:34
可怕的蓝藻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西南学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