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2022-12-05 06:15:02撰文谢敏振
求贤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人才

撰文/谢敏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新时代做好党的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如期实现、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能否快速蓬勃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则关键在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放权、松绑”为核心,深刻回答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有力推动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提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打破人才体制壁垒,对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扫除身份障碍,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人尽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纳入法治建设轨道。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向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2016年3月,为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党中央制定了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突出“精准、分类”要求,强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分7 批取消了434 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原总量的70%以上,极大地激发各类人才和市场的活力。

建立人才集聚机制

建立人才集聚机制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理念的具体展开,是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是实现人人尽展其才的基本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现象日益凸显,甚至呈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带来了人才交流通道不够通畅、主体不够多元、层次不够广泛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基本走势,对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政策规划,反复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一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建立由多种方法、多元渠道、多个领域构成的人才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倾力打造集引进、保障、赋能、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周期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对各类优秀人才通过选任聘任、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直接引进等办法,畅通进入领导岗位和人才队伍的渠道。另一方面,开展重点项目自主认定改革,把具体选人用人权交给用人主体,打通人才在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此外,针对基层单位和艰苦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2019年1月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职称评审、人才招录、编制管理和柔性流动政策,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2]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作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开发、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的基本前提。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干事、激励其创新创业、引导其职业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段时间以来,评价标准趋同、手段单一、细化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自主权不够等现象成为制约我国人才评价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告别“一刀切”,分类评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等各类人才,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我国社会制度、基本国情和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打破“四唯”不良倾向。[3]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立项、评估时,为“人情评审”所困扰、为繁琐程序而头疼。对此,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这个《意见》是目前规格最高、内容最全面、部署最系统的关于科技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既提出了提高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的明确要求,更是指出了实行“阳光下评审”的基本原则,形成了覆盖项目评审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制度规范。

改革人才激励机制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激励机制是实现人人尽展其才的动力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极大释放了人才活力。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所采取的传统固化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科研动力、异化了科研行为。对此,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强调通过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时,针对我国科研人员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匹配、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期激励举措不规范等问题,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一系列优化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有力促进了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健全人才管理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不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人才活力不断被释放,创新动力不断被激发。迈上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必将进一步支撑引领伟大事业蓬勃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