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波,马达人(. 闵行海事局,上海0040;. 马士基远东班轮中心,上海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科技探索和实践能力突飞猛进,然而在开发和利用自然世界的同时,航空和海运的安全灾难却从未消除。2014年3月8日0042时“马航370”自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途中于0120时失联,客机和机上的227名乘客及12名机组人员经多年搜寻迄今仍杳无音信。2015年6月1日约2130时,“东方之星”号旅游客船航行中遇突发强对流天气在长江监利县水域沉没,船上454人中只有12人幸存,442人遇难。“马航370”客机失踪事件、“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表明,目前人类社会应对海上及空中突发性事件、实施人命救助的能力仍十分有限。
人命搜救由搜寻和救助两部分组成。海难空难后,确定船舶、飞行器、落水人员、黑匣子的位置是展开救助的前提。现实搜救工作中屡见不鲜的“南辕北辙”的搜寻行动,证明现代国家加强海上人命搜救体系建设,形成与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相适应的现代海上人命救助能力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和长江干线都成立了海(水)上搜救协调中心,初步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搜救机构归口协调指挥的国家、省、市三级海上搜救组织体系。各地搜救中心由各级政府的副职领导挂帅领导,通常由海事机构运作,与海事指挥中心一套人马,海事指挥中心值班员兼任海上搜救协调员。指挥中心值班员日常忙于大量的海事数据信息处理,应急搜救协调只是副业,导致搜救协调员很难达到专业水准,制约了搜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海上搜救工作,建议各地海上搜救中心建立独立运行的搜救值班部门,专事海上人命搜救协调及搜救专业研究。
较大海难发生后,海上搜救中心要协调多个机构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人命搜救行动。如果无法科学搜救,导致搜救行动没有效果,不但造成巨大浪费,还会失去许多本可延续下去的生命。为激发搜救人员和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须建立并切实运行科学的应急搜救绩效考核机制,这是提高国家应急搜救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海上搜救中心应及时对较大的搜救行动进行后评估,表彰激励具有先进搜救思想,行动卓有成效的搜救人员和机构,同时惩戒搜救行动中表现不佳的人员和机构。海难搜救行动的后评估,搜救机构要勇于承担己方的责任,敢于确定相关方的责任,而不是互相回避责任。通过实事求是的搜救后评估,确定成功的搜救案例,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搜救人才和机构,反之亦然。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搜救工作。搜救绩效考核机制的运行绝不能流于形式。
海事巡逻艇:主要负责港区水域及附近的人命搜救工作。近年建造的数艘大型海事巡逻船参与远海的人命搜救并担任现场指挥船。
专业救助力量:救助局管理的专业救助船负责港区水域内外的人命搜救工作,救助直升机主要负责港区水域以外搜救工作半径以内水域的搜救工作。
军事救助力量:中国海警局的巡航舰船主要在港区水域以外开展人命搜救工作,其他军事舰船或飞行器等也会根据需要参与重大海难人命救助。应当意识到军事防空雷达系统及军事侦查卫星系统在搜寻失踪飞行器方面的重要作用。
海难现场附近过路船舶是实现远海人命救助的重要角色。过路船主要指商船和渔船,会根据国际法、国内法或人道主义原则自动参与人命救助,或应搜救协调中心的请求参与搜救行动。2021年12月1日,“成元丸”(Narimoto Maru,伯利兹籍)轮在中国南海因大风浪倾斜30°遇险,船上18名中、越、菲、缅籍船员弃船后急需救助,过路船“Mathilde Maersk”(船长400米,18 300标箱,隶属马士基航运公司)第一时间搜寻到落水人员并克服风大浪高黑夜的困难成功救起全部18名船员。无数案例证明,过路船经常因为首先发现、首先到达,在远海搜救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除发挥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作用外,应持续应用新技术装备。
AG600水陆两栖飞机研制进展顺利,即将投入国产的水陆两栖消防/搜救飞机“鲲龙”,飞行速度460千米/小时(约250节),最大航程4 000千米,搜救半径1 600千米,执行海上救助任务时可一次性救护50人,应是不久的将来我国海上人命搜救的利器。
搜寻无人机因不存在损毁致司乘人员伤亡风险,携带无线电侦测设备的无人机在夜间的山地森林中通过侦测无线电信号搜寻空难中的黑匣子,携带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无人机夜间开展海上及山地森林的人命搜寻,会大大提高相关搜救行动的效率。
开发具有水上水下人命搜寻、救助物资携带等功能的智能搜救机器人,可以辅助解决很多搜救难题。
在具备足够救助能力的前提下,搜救中心应优先协调能最迅速到达现场且最经济的搜救力量到海难现场施救。远海救助时优先协调过路船到现场救助,当有足够的专业救助力量到达现场后,及时结束过路商船特别是班轮的搜救行动以减少对其营运班期的影响。搜救中心应统筹协调搜救力量和新技术装备的应用,既确保救助效果又避免救助力量的浪费。
落水人员在水中不会静止,而是受潮流、海流及风的影响发生漂移。2008年4月,“锦源油9”轮在长江口水域与他船碰撞沉没后,其上1艘空救生艇脱离母船10天后在400海里外的冲绳岛被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发现。可见水面漂浮的人或物因风流影响产生位置漂移之显著。
搜救行动开始后,搜救协调机构会协调海洋和气象部门推算落水人员的漂移轨迹。准确的漂移轨迹能显著提高落水人员的搜救效率,而不准确的漂移轨迹则会降低人命搜救的成功率,甚至导致大规模搜救行动结果无效,后者对搜救行动危害极大。根据搜救工作实践,海洋预报及气象部门给出的落水人员漂移轨迹准确性还有待提升。
为提高推算漂移轨迹的准确性,在每次搜救行动结束后海洋预报及气象部门应主动对本次漂移轨迹推算的科学性进行后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结合加强海洋气象测报的基础建设,逐步提高漂移轨迹推算的能力。搜救协调机构也应理性对待专业机构提供的推算漂移轨迹,并在漂移推算海域外合理分配搜救力量。
1. 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是海事固定翼飞机的基地,也是搜救直升机的中转基地,应进一步丰富关口前移的搜救功能,在东海海域人命搜救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南海岛礁开发
(1)地处西太平洋海域、中日韩通往马六甲海峡及澳大利亚海域水上通航要道咽喉的南沙群岛的美济岛、永暑岛、渚碧岛等已经吹填及建设后初具规模,具备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岛礁已建成停泊搜救船舶的码头和起降飞行器的跑道,增加适当的医疗机构和通信设施后作为搜救基地可大幅度提高人命搜救的能力和效率,有效为此地密集的世界航运船舶流及繁忙的空中客运航线保驾护航。
(2)南海岛礁开发完全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和要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每个沿海国应促进有关海上和空中安全的足敷应用和有效的搜寻和救助服务的建立、经营和维持。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期望其缔约国通过制定适应海运中救助海上遇险人员需要的国际海上搜寻救助规划来发展和促进这些活动;当缔约方收到在其提供搜救工作的全面协调的区域内的海上有人遇险的情报时,该缔约方的负责当局须采取紧急步骤提供可取得的最适合的救援;各缔约方须保证对任何海上遇险人员提供救援,提供救援须不考虑这种人员的国籍或身份,或者遇险人员所处的情况(第二章2.1.10);建立的每一救助协调中心和救助分中心都须有通过海岸无线电或其他方面接收遇险通信的适当设施。每一个此种中心或分中心还须有与其救助单位和根据情况与其毗连区的救助协调中心或救助分中心通信的适当设施。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5章航行安全中的第7条:各缔约国政府承担义务,确保为其负责区域内的遇险通信和相互协调并为营救其海岸附近的海上遇险者做出必要的安排。这些安排,考虑到海上交通的密度和航行障碍物的密度,应包括视为实际可行和必要的搜寻设施的建立、运转和维护,并应尽可能提供足够的寻找和营救遇险人员的设备。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海上人命搜救协调员队伍的建设是现代搜救事业发展的根本。搜救协调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意志往往决定具体人命搜救行动的成败。搜救协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坚定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忠于使命,敬畏生命,忠于科学,对搜救岗位工作有强烈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并具有丰富的航海及搜救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根据搜救绩效考核机制,肯定经搜救实践检验的宝贵的优秀人才,让搜救绩效不佳的搜救协调人员及时离开搜救协调员队伍,并吸纳符合条件的新生力量加入,保持海上人命搜救协调员队伍科学合理比例的更新,有利于保持搜救队伍的战斗力、创新力和高素质。这是新时代对应急管理和海上人命搜救协调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1. 一艘商船上工作的船员经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一旦船舶发生海难,人命搜救工作自然涉及多国合作。航空器灾难亦然。
2. 救助能力难以胜任国际上统一划分的搜救责任区内海空难事故应急管理的国家,向他国请求援助而产生的国际搜救合作。
1. 提供搜救力量和设施
他国应邀或根据协议,提供搜救舰船、飞行器等参与搜救行动,这是最普通的国际海上搜救合作。
2. 提供搜救信息和搜救技术
开展海上人命的搜寻和救助行动,必须依据各种信息和技术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东南亚发生大型民用航空器失踪事件,则该航空器飞行轨迹的确定,很可能需要太空卫星的观测数据、相关国家军事防空网络观测数据,或者这些数据的相互印证等。这是空难人命搜救操作的重要步骤,却是国际搜救合作的难点,因为这些信息往往包含国家军事能力等具有军事机密性质的信息。要想达到这种搜救合作水平,离不开国家间高水平的互信和协议。此外,失事的大型民用航空器黑匣子的解读及航空器失事原因的分析也离不开国家间的合作。
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遇险报警后,要首先根据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及时做出最适当的初步人命搜救方案并立即实施。例如,接到船方船舶有沉没危险的报警后,首先要立即提醒或要求船方组织全体船员做好随时弃船撤离的准备;接到船舶沉没、人员落水的报警,搜救协调员首先要做的是协调能够最先到达的力量到现场展开施救等。
根据陆续得到的海难现场救助需求信息,派出后续救助力量,确保现场有满足人命搜救需求的力量。
搜救协调中心采取措施,防止或减轻因船舶沉没造成的水域污染,防止其他船舶触碰沉船。
协调相关部门信息和技术的支持;如需国际合作解决技术信息问题的,搜救协调机构应迅速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免延误搜救进程。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各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历次较大等级及以上海难搜救行动中的教训与薄弱环节,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搜救演练应以如何解决以往较典型的海难搜救行动存在的难点和吸取教训为目标。如模拟演练携带侦测设备的无人机对埋在森林山地地表浅层航空器黑匣子的搜寻,模拟高难度的飞行中失联民用航班确定飞行轨迹的国际搜寻合作等。充分的搜救演练结合科学搜救行动实践,才能在实战获得令社会满意的人命搜救效果。各地重大创新的搜救演练方案及效果应报备省级以上的搜救中心。
提高人命搜救能力和水平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国家应通过努力建设包括搜救应急组织体系和科学应急搜救绩效考核机制的更加高效科学的搜救应急机制,统筹管理各方救助力量,根本发展海上人命救助支持系统,大力锤炼海上人命搜救协调员队伍,深入开展国家间务实的搜救合作,重视搜救协调策略等方式,建设海难空难中的科学高效的海上人命搜救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球海事治理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