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燕
(山西师范大学)
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的创新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为“四个自信”,并深入阐述了“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关系。制度自信就是对一个具有优越性的好制度的自信。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提出有助于培养我国人民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自信心,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要从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入手,通过教育尽早提升我国人民的制度自信。这不仅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维护国家安全与校园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青年自身成长成才,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要求。
坚定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的必然要求。青年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对象,因为只有争取到更多青年的支持,群众基础才会进一步扩大并稳固。从历史发展的实践来看,要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群众当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青年学生群体。因为现在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种政治力量会想尽办法对青年学生施加影响。此外,复杂的国际环境加上自媒体时代参差不齐的西方言论,不仅会给当代身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势必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制度自信”的教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的必然要求。
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是维护国家安全与校园稳定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时代,高校呈现出开放性、包容性的多元文化特征以及青年学生追求新、奇、异的心理特征。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习速度也比较快,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声音。而由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还未完全树立起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甄别各种网络信息的真假方面,就更加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或者组织利用,给校园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威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是要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厚植爱国情怀,坚持自尊自爱,正确把握获得幸福感的途径,为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筑牢思想基础,也为其自身树立起正确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铺垫。
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是实现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目前在高校就读的青年学生基本上都出生在1995年之后。他们是出生在中国快速发展时期的新时代青年,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占有了父母全部的爱与付出;与此同时,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也肩负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然而有的青年学生却只能看到西方国家优越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而不理解背后的社会制度以及思想意识的区别;有些学生甚至会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一己私利向国外机构泄密,被别人利用却还不知道何为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因此,强化广大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制度自信的提出背景与重要内涵,不仅是青年学生自身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勤学苦读掌握过硬的本领的需要,是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强化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离不开高校作用的发挥。因为高校能够通过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而高校在通过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长久地开展有关制度自信的教育。
坚持理论性,强化“学习与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的过程中,要将与这些制度有关的基本理论以及这些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因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对这些制度的基础知识进行过简单的识记,所以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要通过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对于制度优势的理解,从理论上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坚持实践性,强化“落实与行动”。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要想青年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高校注重实践育人,在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的过程中将理论付诸实践,推动青年学生对于制度自信的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了多个方面的,这些制度为保障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随时感受到这些制度在维持正常的秩序。因此高校在开展关于制度自信的教育的时候,要把课堂和实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从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学的思想理论知识与课堂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经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体会和领悟所学习的教材理论知识当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在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的过程中,高校要在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生从不同的现实经历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从历史与当下的比较中体会制度的发展,也可以从中西方应对疫情举措的不同中感受制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坚持长期性,强化“引导与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具体制度,青年学生对这些制度的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之相应,与所学制度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这些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必要而且及时地引导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并且时间充裕的时期,同时也在逐渐具备可以将头脑中的各种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而且必要的正确引导,在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活跃的想法进行长期的关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自信教育。制度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引导,做实日常教育工作。再加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就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动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和解答,保持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且有效的沟通,通过长久交流和必要引导实现对青年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长期化。
高校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要用好课堂教学和党团活动等日常的教育途径,同时也要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多媒体平台。无论是手机应用、视频软件,还是各种线上的网络课程,这些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迅速发展起来的工具在实时提供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不仅要利用好课堂和实践教学,也要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作用,多点协同,多措并举,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发挥第一课堂教学育人优势。高校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需要首先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优势,尤其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优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除此之外,“形势与政策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其他的有关课程也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孕育而来,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优势,守牢用好制度自信教育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用专业的知识系统阐释制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内涵、发展延伸等,将制度自信的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信,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其他专业课教师也应充分发掘本专业的思政元素,用好课堂,落实好“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理念,从而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推动我国制度自信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提升和发展。
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优势。高校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不能只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主题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有效破解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世界难题,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高校可以借助入团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学生骨干培训班等各类专题学习,以讲座、研讨等形式组织青年学生学习有关内容,以此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也可以利用辩论赛、演讲比赛、传唱红歌、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青年团员对制度自信的理解;还可以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学生把从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学的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经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体会书本教材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持久性,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所以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经历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从历史与当下的比较中体会制度的发展,也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引导与“学工人”的日常教育优势。当前5G技术的应用使得各种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实时更新速度都不断得到提升。这些进步都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线上学习提供了便利。因此,高校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学习强国和三晋先锋等官方学习平台、“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课程以及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应用都是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群体甚至整个青年群体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手机应用。这些受到广大青年学生追捧的应用为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借鉴形式:官方政策、文件、发布会的实时发布和直播,主题短视频的制作以及学习资源的线上实时共享等。于是高校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也要运用好这些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多关注主流的官方平台,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讯的同时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当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学习强国和三晋先锋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官方学习平台,其中的新闻资讯都是与国家和社会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高校也要及时关注这些线上平台当中的重要资讯,及时转发并分享给学生,对学生开展实时教育。而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开展的网上主题团课,每周都会发布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也是青年学生团员的重要学习形式。在青年大学习当中,关于制度自信的内容专门设置了一季的学习,并分为了13期。因此高校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也要运用好网上主题团课这一重要形式。此外,高校也应当在青年学生注册较多的视频应用中进行注册登录,及时发布一些与校园生活、学生学习、国家发展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校的官网、学院的官网、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平台,积极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线上的学习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高校要强化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就要关注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守理论性、实践性和长期性原则,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线下教育与多种网络平台的线上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自信。